名茶傳說:「午子仙毫」和「午子姑娘」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

漢中是著名的古城,地處三秦大地,古往今來,許多風雲人物在這裡演繹著歷史。漢中盆地物產豐富,在其東部,有一個富庶的小城名叫「西鄉」,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濕潤,是著名的茶鄉,其出產的綠茶「午子仙毫」更是名聲在外,成為「中華一絕」。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午子山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始於秦漢,盛於唐朝,其時已被奉為貢茶,唐玄宗時代,這裡採集加工成的新茶,由子午─午子古道,快馬加鞭送入長安宮中,供皇家享用。
  
「午子仙毫」茶形似蘭花,葉芽翠綠顯毫,香氣持久。沖泡後湯色碧綠,滋味香醇,浮在上面的茶葉猶如綻放的蘭花,而杯底的茶葉又像一簇嫩芽,十分清香高雅。
  
自古名茶總伴隨著傳說,午子綠茶也不例外,在午子山淡淡的茶香之中,也流傳著一個優美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西鄉小城附近有一座秀麗險峻的山峰,住著一個美麗的姑娘,因為她出生在子時,所以名叫「午子姑娘」。午子姑娘聰明勤勞,在山上種植了一片片蔥鬱的茶樹。為了方便過往路人,她還在山頂上建了一座茶棚,每天從山洞中打來甘甜的泉水,煮沸後沖泡自己種的茶葉,供路人享用。
  
路人們累了,便坐在茶棚中小憩,吹著山中的清風,品嚐著午子姑娘親手沖泡的甘醇可口的綠茶,眼前是一片秀麗的風光和午子姑娘婀娜的身影,行路的勞頓也隨之消失。漸漸地,午子姑娘以茶敬客的事情便人們傳開了,方圓數百里的人們都知道了,這座山便被叫成「午子山」,很多人莫名而來,到山上品嚐午子姑娘的綠茶。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從山上偷去茶籽,想回去種植好發大財,但說來也怪,茶籽離開午子山便無法成活。
  
不久午子姑娘的故事傳到了正在出巡的皇帝耳中,皇帝也慕名前來午子山品茶,午子姑娘也按禮數對待皇帝。皇帝品嚐香茗後,也為午子姑娘的茶折服,當即命令將此茶列為貢茶,讓午子姑娘同他回宮,專門侍奉皇帝品茗。不料午子姑娘拒絕進宮。

皇帝勃然大怒,命手下砍去茶樹,拆毀茶棚,午子姑娘挺身攔住,昂然道:「只要陛下能將我帶出午子山,我便隨陛下進宮。」皇帝道:「帶你這區區一弱小女子出山,有何難。」便命手下將午子姑娘圍住,帶她下山。
  
不久,大隊人馬經過一座山崖,突然刮起一陣大風,吹得眾人不知所措,午子姑娘藉助風勢,縱身跳下山崖,在空中變成一只美麗的鳳凰,圍著午子山的茶林飛了一圈,便向天外飛去。皇帝震驚之餘,想到午子姑娘一定是仙女下凡,不可冒犯。
  
由此,午子山的茶林便留了下來,當地的人們代替午子姑娘辛勤照料著茶樹,為了紀念午子姑娘,將午子姑娘種的茶稱為「午子仙毫」,看作是午子仙女的化身。並且在午子姑娘的茶棚位置修建了「午子觀」,每年清明時分,人們登午子山,到午子觀祭拜,品嚐「午子仙毫」綠茶,同時在娓娓道來午子姑娘的故事,就這樣世代相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武夷山第一株茶樹就長在別有洞天的武夷茶洞之中,其所產之茶,甲於武夷。
  • 陸羽善於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完成《茶經》這本世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後世尊為「茶聖」。
  • 《茶解》對虎丘茶的評介是:「茶色白,味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濃亦白,初潑白,久貯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則具得也」。
  • 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有一座凍頂山,常年雲霧繚繞,氣候濕潤,適於種茶,其出產的凍頂烏龍茶是台灣茶中之極品。
  • 中唐以後,隨茶葉生產和貿易的空前發展,不但在茶葉文化或飲茶習俗上有不少發展,就是在原來所沒有的茶政、茶法上,也獲得了一系列的建設和發展。
  • 唐代創立的茶道,對華夏及人類文明都有大的貢獻。宋、明代則因商貿繁榮,品茶成了風尚。茶飲由文人、家庭走向社會。宋、明茶道的特色在於寧靜質樸,在茶藝的內涵上很下功夫,不像日本茶道注重繁瑣的表面儀式。經過宋、明之後,中國茶道已普遍於民間,形成中國文化及民俗的一部分。
  • 貴族茶道生發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生發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
  •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暮年之際,茶、酒、老琴依然是與他長相左右的莫逆知己。
  •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嚇煞人香」,產於蘇州洞庭東山碧螺峰下。康熙帝聽後認為其名不雅,就以茶色碧綠,形曲如螺,又產於早春,便賜名為「碧螺春」。
  • 仙人掌茶形狀扁平,拳然重疊,其狀如手,故名「仙人掌茶」,著名詩人李白曾得到朋友所贈仙人掌茶,品嚐後覺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曾賦詩一首以示謝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