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傳説:狀元和「茶中之王」 大紅袍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 ,

武夷山風光秀麗,稱得上「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且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蹟眾多,多產靈秀之物。武夷山又是烏龍茶故鄉,武夷茶被譽為茶中珍品,而大紅袍茶更是茶中極品,具有「茶王」榮譽,是一種充滿傳奇色彩的奇茗。
  
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武夷山天心巖附近的九龍窠最後一窠巖腳下,茶樹兩旁巖壁直立,地勢十分險峻。但是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壤濕潤肥沃,因周圍峭壁遮擋,日照時間少,適合茶樹生長。相比於其它名茶,沖至7次,味就極淡情況,大紅袍茶沖至9次,仍然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使得大紅袍茶具有「茶中之王」的美譽。
  
那麼為甚麼這種茶叫「大紅袍」呢?相傳清朝時,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在途經武夷山時突然肚疼鼓脹,不幸病倒山下,正巧天心廟老方丈路過,將其救到廟中,用九龍窠采制的茶葉用開水泡開,讓秀才喝下,秀才便覺得一股清香沁入心肺,感到疲勞漸輕,不久腹脹減退,心中也不再煩躁,精神為之一爽,很快恢復健康。
  
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為了報答天心寺方丈用神茶的救命之恩,新科狀元專程前往武夷山。見了方丈,狀元問道是甚麼茶具有如此神效,能不能去看一看,方丈便帶狀元來到九龍窠的巖腳下,但見陡峭的絕壁上長著三株丈餘高的大茶樹,樹幹曲曲彎彎,長滿苔蘚;又濃又綠的葉片間夾雜著一簇簇嫩芽,茶葉是紫紅色的。狀元十分高興,請求方丈讓他帶一些茶葉回去,方丈應允。
  
狀元帶了茶回京後,不久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太醫束手無策,狀元立即獻上此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便御賜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狀元來到武夷山後,將御賜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人便給這茶取名為「大紅袍」。從此武夷山大紅袍名聲大震,也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大紅袍茶屬重發酵的烏龍茶,桂花香韻,火香氣,都極具特色,飲時澀中帶甘,香沁心肺,可消疲生津,有提神、解暑、消化、止痢之功能。大紅袍茶如此珍貴還在於它的產量極少,每年春降大地,芽梢萌發之際,富貴人家便爭相搶購,均以先得為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武夷山第一株茶樹就長在別有洞天的武夷茶洞之中,其所產之茶,甲於武夷。
  • 陸羽善於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完成《茶經》這本世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後世尊為「茶聖」。
  • 《茶解》對虎丘茶的評介是:「茶色白,味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濃亦白,初潑白,久貯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則具得也」。
  • 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有一座凍頂山,常年雲霧繚繞,氣候濕潤,適於種茶,其出產的凍頂烏龍茶是台灣茶中之極品。
  • 中唐以後,隨茶葉生產和貿易的空前發展,不但在茶葉文化或飲茶習俗上有不少發展,就是在原來所沒有的茶政、茶法上,也獲得了一系列的建設和發展。
  • 唐代創立的茶道,對華夏及人類文明都有大的貢獻。宋、明代則因商貿繁榮,品茶成了風尚。茶飲由文人、家庭走向社會。宋、明茶道的特色在於寧靜質樸,在茶藝的內涵上很下功夫,不像日本茶道注重繁瑣的表面儀式。經過宋、明之後,中國茶道已普遍於民間,形成中國文化及民俗的一部分。
  • 貴族茶道生發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生發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
  •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暮年之際,茶、酒、老琴依然是與他長相左右的莫逆知己。
  •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嚇煞人香」,產於蘇州洞庭東山碧螺峰下。康熙帝聽後認為其名不雅,就以茶色碧綠,形曲如螺,又產於早春,便賜名為「碧螺春」。
  • 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集歷代茶藝精華、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藝專著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