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存最古老的「乩筆」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

昔日,大戶人家皆擁有家族專用之乩筆,本件係宜蘭冬山太和游家大厝早期所使用的乩筆,留傳至今,應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一支,特別感謝游林含笑女士捐出至寶,讓大家有幸目睹。

《說文解字》許注:「乩,從口卜,卜以問疑也。」舊時占卜,置丁字形木架,懸木如錐在直端,名為「乩」;承以沙盤,由兩人扶其兩端,依術延神至,則錐自動畫沙成文字,或與人詩詞唱和,或示人吉凶休咎,或為人開藥方治病,事畢,神退,錐亦不動,此法謂之「扶乩」。

民間所謂「乩童」,即卜以問疑之童子。乩童「關童乩」使神靈附身之方法多種,或憑一己之力,或藉法師之力,或藉神轎之力,或藉爐香之力……等等,當然亦可藉乩筆使其「起乩」,閩語謂「起童」。

昔日,每遇家宅不安,或家人久病不癒等重大事故時,則請乩童至家中「起童」降示神諭。所延請之神明,或由病家至地方廟宇請回,或由乩童延請所奉祀之神,供於廳堂供桌之家神旁。作法時,先鋪米糠或細沙於八仙桌上,「桌頭」於一旁邊燃燒金紙,邊口唸咒語,祈求神靈附身於乩童,乩童則推動手中乩筆,等待神靈附身。逮「起童」後,乩童手中之乩筆即瘋狂搖擺跳動,於米糠或細沙上出示乩字,爾後由「桌頭」判讀,示人吉凶。若須開藥方或書符咒,則附毛筆於乩筆之首,隨之轉動,繪乩字於金紙上。

此外,清中葉傳入台灣之「扶鸞會」或稱「扶乩會」,本為士大夫、文人間之遊藝活動,至清末,轉化為以「扶鸞」為主要宗教儀式之鸞堂,以宣揚儒家聖道、施藥開方為任。其扶鸞儀式,係由正鸞生經請鸞儀式後,藉神靈附身推動乩筆書於沙盤上,旁有唱鸞生報讀,錄鸞生錄成鸞文,鸞文累集成鸞書,用以宣講教化百姓。因之,日人亦稱其為「降筆會」。

扶乩儀式,乩童與鸞堂皆有,然舊時鸞堂以宣揚儒家道德教化、實踐善行為目的,與巫覡之風俗,不可混為一談。

本文轉載 台灣文化園區部落格:http://blog.nownews.com/taiwanox/
圖文版權歸台灣文化園區所有,請勿複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