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扭轉乾坤(4)

【字號】    
   標籤: tags: ,

蒙哥馬利經過一番周密考慮後,他的頭腦清醒了,行動計劃明確了。26日中午他發佈了第一組命令:命令高地師繼續在第一目標地帶內掃蕩;命令澳大利亞師準備在28」日夜間向北發動第三次進攻;在此期間,第30軍除了幫助第1裝甲師推進到腰形山脊以外,將不實施重大作戰任務;第7裝甲師則繼續休整。

但更重要的是,他已決定實施大有希望獲勝的機動,並通過重新部署部隊來建立一支強大的預備隊,以實施猛烈的最後打擊。晚上,他召集了一次會議來討論如何完成這項稱之為「增壓」行動的任務。作為第一步,他把本戰役中尚未參加過激烈戰鬥的南非師和印度第4師從翼側調到右邊,從而讓新西蘭師撤到休整地域。然後,他向第7裝甲師發出預先號令,讓它作好準備向北開進。在此期間;第10裝甲師應繼續努力作戰,以取得新的戰果。

第10裝甲師於26日夜至27日黎明前向腰形山脊西北面的「山鷸」防禦陣地和西南面的「沙錐鳥」防禦陣地發動進攻。在第30軍和第10軍的炮兵的協助下,第7摩托旅的兩個營應在夜間奪取這兩個陣地,以便拂曉時第2裝甲旅能夠越過「山鷸」,第24裝甲旅能夠越過「沙雄鳥」向前推進。這次戰鬥未能按計劃進行,但卻變成了整個阿拉曼戰役中最英勇的一次戰鬥,給了隆美爾裝甲部隊又一次沉重打擊。

到28日,蒙哥馬利已把他的新計劃準備停當。這個新計劃很快就能給他和盟國帶來決定性勝利。早上8時,他給利斯和拉姆斯登下達了命令:腰形山脊地區必須轉入防禦;第1裝甲師必須撤出戰鬥,重新編組。中午時分,他告訴弗賴伯格說,澳大利亞師在北面佔領更多的地盤後,經過休整的新西蘭師必須沿著海岸打下去。這項任務不是由弗賴伯格單獨完成,他將得到幾個步兵旅的支持,第9裝甲旅也將再次歸他指揮,該旅可優先補充坦克。同一天早上第7裝甲師受領了向北進攻的任務,它將把第4輕裝甲旅留下來,但帶上第44師的133步兵旅。這樣就為「粉碎性」打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預備隊。那天夜裡,澳大利亞師採取了第一個步驟,進一步攻佔德軍突出部的陣地。

有幾個師從前線撤走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開羅和倫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29日上午丘吉爾問道:「我的蒙蒂在幹什麼呀,是不是讓戰鬥停下?近三天來,他什麼事也沒有幹成,現在卻要從前線撤走他的部隊。如果他打算使一場戰役半途而廢的話,為什麼他要告訴我們,他能在7天內突破敵人的防線呢?」12 時30分召開了參謀長委員會會議,會上艾倫.布魯克不得不針對丘吉爾以及其他內閣成員的責難為蒙哥馬利辯護。但在史末資無條件支持布魯克以前,他的辯護沒有產生什麼效果,而且布魯克自己內心也有懷疑。他曾這樣寫道:「返回我的辦公室後,我在房間裡踱來踱去,被一種絕望的孤獨感折磨著。」

蒙哥馬利萬萬沒想到,他認為是完全合乎邏輯的軍事行動,竟會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呈現在倫敦的焦急不安的上司面前。但事情很快就清楚了。29日上午,亞歷山大.凱西(駐開羅的國務部長)和亞歷山大的參謀長麥克里少將來到蒙哥馬利的指揮所,這使蒙哥馬利馬上明白白廳在驚惶不安。當凱西問要不要發一封電報給首相,使他在思想上對挫折有所準備時,蒙哥馬利回答道:「如果你發那樣的電報,那你一定會被攆出政治舞台!」在蒙哥馬利向視察者講明自己的意圖後,客人們才愉快地走了。凱西和亞歷山大都向倫敦發去了讓白廳放心的電報。

接著,特德也找上門來。空軍也對蒙哥馬利的緩慢行動感到卞分著急,擔心既定的進攻發動太遲,他們便不能奪取機場來救援馬耳他。蒙哥馬利讓特德看了「增壓」作戰計劃,但特德覺得『這個計劃還不夠大膽,並為此進行爭論。蒙哥馬利回答說:「這是一次猛烈的較量。」特德只好聳聳肩膀說:「好吧,這是你們的戰役。」隨後,他們一起去吃午飯。飯快要吃完時,蒙哥馬利對特德說:「有一些關於隆美爾部署的新情報,這意味著一個變化。」

這份情報具有頭等重要意義:澳大利亞師在上一夜的進攻中,發現與之交戰的德國部隊是第90輕裝甲師的第155戰鬥群。這不僅表明隆美爾的全部精銳部隊已投入了北面作戰地段,企圖堵住英軍沿海岸向西迪阿卜杜勒拉赫曼的進攻,而且表明隆美爾現在手頭已沒有德軍預備隊了。在這次戰役開始之前,蒙哥馬利的情報處長威廉斯就向他指出,德國部隊和意大利部隊是交錯地配置在一起的,如果能把它們分隔開,那麼突破完全由意大利部隊構成的正面就不成問題了。威廉斯所說的情況現在看來已經出現了,於是他和德.甘岡建議把「增壓」作戰的出擊線更向南移動一些,以使新西蘭師能夠進攻德意部隊的接合部。蒙哥馬利立即改變計劃,決定澳大利亞師在30日夜間至31日黎明前,以相當大的力量向海邊發動第三次攻擊,但在第二天夜裡,「增壓」作戰的矛頭應對準軸心國部隊的接合部,主要打擊意大利部隊。

澳大利亞師打得很出色,該師雖然遭到頑強抵抗,進展困難,未能一直打到海邊,但他們奪取了公路和鐵路沿線的許多陣地,俘獲了500名德軍,並在隆美爾發動的許多次兇猛的反突擊中守住了陣地。

「增壓」作戰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但蒙哥馬利又把發起總攻的時間推遲了24小時。推遲總攻時間是弗賴伯格建議的,其理由是:步兵感到疲乏;需要進行偵察;把不同的參戰部隊及其支援兵器結合在一起尚有困難。根據計劃,他將統率他的師和兩個步兵旅,即151旅和152旅(每個旅由一個「瓦倫廷」坦克團進行支援)向前推進。當時第9裝甲旅已加強到擁有79輛「謝爾曼」式和「格蘭特」式坦克、53輛「十字軍」式坦克。該旅跟在弗賴伯格師的後面推進,越過步兵的目標,奪取泰勒阿卡基爾和拉赫曼車站以遠的地方,從而形成一個屏障來保證第1裝甲師在拂曉以前編成戰鬥隊形,以進行預期的決定性坦克會戰。蒙哥馬利接受了弗賴伯格的意見,於10月31日6時30分將「增壓」作戰的總攻時間改為11月2日1時5分。

當「增壓」作戰行動在11月2日開始的時候,步兵師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51旅和152旅在規定的時間內奪佔了目標,在他們的有氣側和左翼側的第28毛利營和第133車載步兵旅也都奪取了能保證執行翼側保衛任務的陣地。至於第9裝甲旅,它的任務異常艱巨。

據瞭解,德軍在拉赫曼鐵路線上以及在泰勒阿卡基爾周圍築有堅固的防坦克壕和工事。弗賴伯格在進攻前召開的一次會上說:「我們全都明白,用坦克去攻擊一堵由火炮構成的牆壁,聽起來真像是天方夜譚。這應當是步兵干的事,但我們再沒有多餘的步兵可供調遣,只好由裝甲兵來幹。」第9裝甲旅指揮官約翰. 柯裡說,他的旅這樣打可能遭受50%的損失。弗賴伯格口答說:「損失可能比這要大得多。集團軍司令說,他準備接受100%的損失。」

該旅進行的11英里接敵運動使人灰心喪氣。新補充的坦克效能很差,擺來擺去地開進時所捲起的滾滾沙塵使能見度變得極差。炮擊使坦克和士兵遭到損失和傷亡。一個分隊迷失了方向,不得不掉過頭來再往前趕。結果,該旅三個團的坦克中只有94輛在發起總攻時可以使用,而發起總攻的時間根據柯裡的請求還推遲了半個小時。這一推遲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因為它使敵人贏得了30分鍾的時間。

但是,第9裝甲旅所實施的自殺性衝擊絕不是一場災難。從統計的數字看,該旅的傷亡是駭人聽聞的:94輛坦克中有74輛被擊傷,傷亡官兵230 人,而拉赫曼鐵路線上的敵火炮防線仍未突破。但另一方面,該旅摧毀了敵防線上的35門大炮,而且該旅倖存的坦克還堅持戰鬥了一段時間,使第1裝甲師的第2 和第8裝甲旅得以爬出走廊,在開闊地上展開。但這兩個旅的進攻也被阻擋住了。

但相對來說,非洲軍團的損失更大些:德軍有14輛坦克被擊毀,40輛坦克被擊傷;在這一天裡,非洲軍團共損失坦克70輛,而它的坦克本來就所剩無幾。雖然蒙哥馬利有理由為他的雄心勃勃的「增壓」作戰計劃未能最後解決問題而感到懊惱,但他所不知的是,在8時15分的時候,非洲軍團指揮官馮.托馬將軍向隆美爾報告說,他的戰線只是勉強地維持下來,如果英國人再繼續進攻,就將不可避免地被突破。如果說,勝利的實質在於敵軍士氣的潰敗,那麼,蒙哥馬利通過「增壓」作戰已經獲得了勝利,因為隆美爾在分析了他的處境後,已經決定撤退到防衛力量薄弱的預備陣地——富凱。但是,甚至這樣做也不會帶來什麼希望。隆美爾在呈送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形勢報告中寫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認為這支軍隊將逐步毀滅。」

而這時蒙哥馬利必須做的事則是結束這場「事先精心佈置的戰役」,並組織追擊。希特勒幫了蒙哥馬利一個大忙,因為他在11月3日發給隆美爾的電報中命令:「在你目前所處的形勢下,除了堅持戰鬥以外,不能有任何其他想法,不得放棄一寸土地,要托每一門大炮、每一個士兵都投入戰鬥。」

當時非洲軍團只剩下30輛坦克。隆美爾知道,這是一道要部隊去送死的荒唐命令。然而他是個軍人,軍人的天職乃是服從命令。他把希特勒的電報給馮.托馬看,馮.托馬憤怒地聲稱,他不可能「不放棄一寸土地」。這時,英國裝甲部隊已突入德軍南面戰場。馮.托馬驅車前往察看戰場情況,結果被英軍坦克包圍,被迫投降。

11月3日夜間,印度師和高地師實施了兩次猛烈的衝擊,於次日凌晨突破了非洲軍團的陣地。緊接著,成百上干輛坦克和裝甲車通過突破口,進入開闊地帶,向西面和北面猛衝而去。儘管隆美爾並沒有下達撤退的命令,但非洲軍團已開始潰退。隆美爾要求部隊堅決抵抗,但根本沒有人再聽他的。隆美爾後來悲哀地寫道:「我們曾竭盡全力地加以避免的那件事終於出現了:我們的戰線崩潰了,全部摩托化的敵軍已經擁進了我們的後方。上級長官的命令再也不能算數了。我們必須挽救還可以挽救的東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習近平不斷強調要完成統一大業、中共上百架軍機同時擾台的今天,台灣對全球局勢的重要性這個問題,講述得最透徹的,可能還是70年前麥克阿瑟將軍對美國國會說的那句有名的證詞:「失去台灣,就失去太平洋」。
  • 1947年,美國空軍飛行員查理斯·埃爾伍德·耶格爾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在水準飛行中打破音障的人。其勝利激發出了一本書和一部電影,而這位獲獎無數飛行員的職業生涯則騰飛了70年。
  • (左:Tyler Kaufman/Getty Images,右:JOHN MACDOUGALL/Getty Images,大紀元合成)
    二戰英雄德斯蒙德·道斯是個拒絕打仗、連武器也不肯帶的士兵。道斯在1942年4月應徵入伍,但他拒絕拿武器,因而被看作一個「良心拒服兵役者」。儘管如此,他卻因沖繩戰役的鋼鋸嶺一戰獲得美國最高軍事勳章,在那裡,他救下了75人的生命。
  • 4日在台灣漢光演習中不幸罹難的空軍少校飛官吳彥霆,現在他的親友們正為安置英雄遺體而選擇塔位。日前,飛官妻子與親友一同赴新店碧潭空軍烈士公墓,行至忠靈塔時吳妻擲銅板詢問丈夫「老公你想住在這邊嗎?」並淚崩表示:「我會永遠跟你在一起!」
  • 曾任美國特種作戰司令的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4月份剛出版新作──《整理床鋪:小事成就大事,甚至整個世界》。線上書店亞馬遜將它評為道德類最佳著作之一。他傳達了一個簡單到令人吃驚的成功理念:成功從早起摺棉被開始。來看看他是如何激勵人們成功的。
  • 1941年11月17日,布魯克接替迪爾擔任帝國參謀總長,佩吉特接替布魯克擔任國內武裝力量總司令,蒙哥馬利接替佩吉特擔任東南軍區司令。
  • 澳紐軍團日(ANZAC Day)是澳洲最重要的軍人紀念活動,在眾多遊行的隊伍中,一位佩戴戰爭勳章的穿著西裝的華人走在有二戰著名Catalina飛機橫幅的方陣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叫Thomas Cheong,曾參加過二戰時的空軍,今年已經92歲,依舊精神矍鑠,走完遊行全程。
  • 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一直到40年代初,蘇聯一直擔心會同日本之間發生戰爭,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想辦法把戰禍轉嫁給別的國家。在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共)臨時中央政府的積極配合下,及日本國內左翼勢力對日本政策的影響,日本暫時將進攻的目標從蘇聯轉移到中國。這一改變,將中華民族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急如星火盧溝橋事變後,由中共潛伏在國民黨內的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引發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把中國推入無邊的戰禍之中。
  • 翼軍總司令張發奎張發奎是自信的,他相信武力萬能。他認為中國只要有十個八個像他這樣的第4軍的「鐵軍」,就能與列強爭雄。確實,1927年是輝煌的。6月,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到達河南。張發奎的第4軍在漯河南岸與東北軍隔河對峙,鐵橋上機槍密佈。張發奎下令以連為單位挺身衝鋒,一個連一個連的兵士冒著彈雨踏著屍體奮勇向前,前仆後繼的人浪衝鋒使守軍驚心動魄,竟丟了武器倉皇後退。漯河一戰,第 4軍威名遠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