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李小龍

文/黃凱西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35046
【字號】    
   標籤: tags: ,

李小龍 (Bruce Lee)1940年 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1973年 7月20日逝世於香港,享年32歲。他是一位武術哲學家、 全球聞名的華人功夫巨星,也是截拳道的創立者。李小龍的一生宛如一則傳奇,在螢幕上他是民族正義的化身,中國功夫電影的始祖,他的生命雖如閃爍的流星一般短暫,但直至今日,他的魅力仍然不墜、依舊閃閃發光,讓人們對他緬懷不已。

出身戲劇世家 自小功夫演技了得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一位粵劇名丑。1939年,李海泉偕家人於美國巡演,翌年在三藩市唐人街積臣街醫院(Jackson Street Hospital)生下李小龍。替子取名為振藩,有揚名海外之意。「李小龍」這個藝名,在《 細路祥 》一片中首次使用。據說是漫畫家袁步雲找他拍《細路祥》,某日路經廟街偶聞賣藝者「大龍生小龍,行運一條龍」招徠聲,靈機一動所取的名字。又據說李小龍很喜歡「龍」這個字,因為它蘊含了中國男性神秘、威猛的意義;代表了中國的圖騰,一種不可侵犯的禁忌。

李小龍自幼體弱,其父李海泉為了讓他鍛鍊體魄身體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13歲時,李小龍拜葉問門下學習詠春拳,授業師兄(相當於教練)為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樑。李小龍在詠春拳方面的理論以及拳法幾乎均授自黄淳梁。此外,他還練過洪拳、 白鶴拳 、功力拳、蔡李佛、太極、譚腿、 少林拳 、戳腳、節拳等拳種。 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组冠軍。

從小在香港影劇圈長大的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三藩市當地拍攝的粵語片《 金門女 》(1941年)中亮相。童年參加一些影片的演出,表現已相當出色,當年許多的電影廣告如《富貴浮雲》、《夢裡西施》、《樊梨花》及《花開蝶滿枝》等,更特別標明「小李海泉」、「新李海泉」及「神童小李海泉」客串參演。

1950年在《 細路祥 》一片中,李小龍首次擔任男主角飾演一個孤兒,傑出的表現獲得一致好評,並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1960年上映的《 人海孤鴻 》是李小龍赴美求學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片中飾演一個戰爭孤兒「阿三」,演出極為出色,影評人石琪稱本片「無疑是李小龍的代表作」。

旅居美國 弘揚中華武術

1959年 5月,由於喜與人爭鬥,家人便將他送往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大二期間,李小龍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開始開班教授武功。在這期間,他遇見了琳達‧艾墨瑞(Linda Emery)。琳達向他學習武藝,並為李小龍的翩翩風采及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所著迷,兩人相愛相戀,於1964年的結婚,並成立「 振藩功夫道館 」。

道館成立之初,只是一些校園內的老面孔來參加,後來知名度打開,街坊鄰居男男女女不分種族全都來學功夫。李小龍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然而,李小龍將功夫傳授給各個國家的人,遭到了習武前輩的制止,他們認為「功夫」是中國人的秘密武器,不能傳授給外國人。李小龍決定挑戰一名高手、贏得勝利,來換取他能繼續傳授武術的機會。

不料打鬥時,被對手偷襲擊中背脊,這一擊不但使李小龍傷重住院,甚至可能導致終生殘廢,更糟的是,也將他的自信心徹底擊潰。所幸他的妻子琳達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照顧他陪伴他,並不斷的鼓勵他:「還沒到絕望的地步,只要你願意復健,一定能再站起來」。

此後九個月,李小龍一邊療傷,一邊口述武術的理論,琳達幫助他將這些理論記錄下來。1965年,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出世。有了兒子,使他的生命有了新意義,他努力復健,終於擺脫輪椅重新站了起來。身體漸漸復原,他稟承個人的經驗以及多年來研究各家精華的心得,獨創出「截拳道」,並不斷閉門苦練。

1966年 ,他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Long Beach Karate Tournament)作表演。電視劇《 蝙蝠俠 》製作人威廉·多茲爾(William Dozier)相當賞識他,邀請他試鏡,並簽訂了電視劇《 青蜂俠 》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Kato)。之後又在《 風流特務勇破迷魂陣 》及《 春雨漫步 》中擔任動作指導。李小龍以中國為榮,取笑、醜化中國人的角色絕對不演,他心中有個夢,期望將莫測高深的中國功夫以及中華文化之美,藉由影劇弘揚海外。

回港發展 掀起功夫熱潮

然而面對好萊塢商業化的矛盾,加上種族歧視這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李小龍提出主演的電視影集《功夫》,不但延宕甚久,最後連主角也換人擔任,他因此深受打擊。1970年,李小龍決定回香港發展,期盼闖出一番新天地。

回港後,他與嘉禾電影公司合作,先後拍攝五部電影。在《 唐山大兄 》(1971年)一片中,李小龍迅猛的武打動作及高亢的嘯叫聲等,皆令觀眾如癡如醉,掀起一陣功夫熱潮,並創下了香港電影最高票房紀錄。在《 精武門 》( 1972年 )一片中,李小龍首次將雙節棍搬上銀幕,一句經典對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他成了民族正義的化身。

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李小龍憑藉著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將觀眾重新拉回戲院中,也讓衰退的香港電影找到一線生機。人們自此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美、日等國紛紛前來香港簽約合拍功夫片,也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夢想終於成真。

《 猛龍過江 》( 1972年 )是惟一一部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殊榮。《 龍爭虎鬥 》( 1973年 )為李小龍的巔峰之作,打鬥場面最多,使用武器也最多。他在拍攝此片時於戲場內昏迷,差點不省人事。《 死亡遊戲 》( 1973年 )是李小龍的未竟遺作。1978年,為了紀念李小龍,該片被用替身重新拍攝,由於觀眾對李小龍的懷念,該片同樣獲得了高票房。

武術電影貢獻卓越 揚名中外

由於在武術和電影方面有卓越的貢獻,李小龍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 黑帶 》評為世界7大武術家之一。他被譽為「功夫之王」、「武之聖者」;1972年,李小龍於香港獲選為10大明星之一,香港報紙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1998年,《時代》雜誌評選他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李小龍突破了國界和種族,死後至今三十多年仍聲威不減,他一改「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光頭、長辮、旗服」的形象,很多西片把中國人塑作為武術高手出現,使得許多西方人崇拜中華文化,甚至漂洋過海遠來中國學武。

此外,他也讓功夫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對成龍、元彪、洪金寶及周星馳等著名電影人有著莫大的影響。他更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為亞洲演員後起之秀如成龍、李連杰等人打出通往好萊塢成功的道路。成龍曾說:「沒有李小龍就沒有我。」;李連杰也曾表示:「李小龍是我的榜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戈爾一生創作的詩詞豐富寬廣,他寫抒情詩、兒童詩、故事詩、哲理詩,也寫自由散體詩,孟加拉語格律詩,印度的國歌《印度的主宰》、孟加拉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都是出自於他手中。《漂鳥集》、《新月集》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作品,充滿靈性與單純人性的美,在詩中表露無疑。
  • 奧諾雷.德.巴爾紮克(Honoré de Balzac)是個天才作家,他創作的速度和數量在世界文壇上無人媲美。他在短暫有限的生命中創造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形象,可列入不朽性質的就達數百人。
  • 響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語歌壇的鳳飛飛出生於1953年的今天,8月20日。這位家喻戶曉的臺灣歌星,本名叫林秋鸞,臺灣桃園大溪人,是唯一八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歌手獎、兩度摘取金鐘獎歌后桂冠的歌手,並被譽為臺灣人心中「最本土化的女歌手」。
  •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是蒸汽機的發明人。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因為有了瓦特的發明,把製造業從人手操作推向機械化,蒸汽機像是為工業革命插上翅膀、推向高潮,開創了人類社會一個嶄新的時代。
  • 看到窮人,有些人會閃開,閉不見面;有些人表現的麻木不仁,視而不見;有些人會心生憐憫,給予財力上的支援。
  •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歌德被譽為詩聖,他的詩作以抒情詩為主,還有敍事詩、諷刺詩及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詩。
  • 好萊塢偶像巨星基努.李維(Keanu Reeves)於1964年的今天,9月2日,出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父親山謬李維(Samuel Reeves)是夏威夷人和華人混血的美國地質學家,母親派翠西亞‧泰勒是英國人的夜總會歌舞女郎。他的父親出生在夏威夷,「Keanu」在夏威夷土語中的意思是「吹過山頭的清風」。
  • 影星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其原因不只是他所飾演的《超人》在螢幕中打擊罪惡的形象,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在癱瘓之後,所展現的堅毅與勇氣。
  • 衛視電影台今天宣布,將從19日起接連推出4部數位修復版的李小龍電影,給觀眾顏色瞧瞧。
  • 在訴說愛與思慕的作品中,蕭邦仍信守內在理性的制約,樂章淡雅而內斂,喜悅卻不渲染,沉鬱而不憂傷。相較於其他浪漫派音樂,蕭邦的創作多了幾許深度和力量,敲動人心靈最深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