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475講

font print 人氣: 3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5日訊】

(MP3下載)

在大選年裡新聞界時常愛用一些習慣用語來報導選舉形勢的發展。今天再談兩個常會用到的習慣用語。例如,在最近一份華盛頓的報紙上有這樣一個大標題: Candidates Duke it out over Fuel。

這裡的fuel指汽車燃料: 汽油,而candidates是指總統侯選人。這個標題包括這樣一個習慣用語: duke it out。 Duke這個詞通常作名詞用,意思是公爵或者大公。它在俚語中的意思是拳頭。 Duke it out這個習慣用語裡duke顯然當動詞用了,表示搏鬥、打架,是說拳打腳踢、大打出手的肉搏。

那麼duke it out用在這個標題中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從標題下的文章報導了什麼可以得到啟發。這篇文章說的是2000年大選的兩名主要總統侯選人 – 克林頓政府的付總統戈爾和得克薩斯州州長布什,在有關汽油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彼此都責怪對方該為近期內汽油價格飛漲負責。

汽油價格直線上升在2000年夏天成了引發激烈爭辯的政治問題,因為油價暴漲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這樣一說,你也許對duke it out這個習慣用語的含義有點眉目了,是不是激烈爭辯呢?

我們再聽聽描述戈爾和小布什的爭論的一段話,以便確切理解這個習慣用語。

例句-1:The two really duked it out. Mr. Gore charged Mr. Bush with being too close to the oil companies, and Mr. Bush hit back by claiming that Mr Gore wanted to give ‘big oil’ a huge tax break.

戈爾指責小布什跟石油公司的關係過於密切,而小布什也反擊戈爾,聲稱戈爾想要給與大石油公司巨額免稅優惠。

可見他倆在各不相讓地爭辯究竟是誰跟石油公司有特殊關係,是誰在縱容石油公司抬高油價。所以duke it out這個習慣用語在這兒的意思是進行唇槍舌劍的爭辯。

習慣用語duke it out雖然原先在俚語中的意思是拳打腳踢地搏鬥,但是久而久之它不再指拳腳相對地打架了,而是說言詞激烈的相互攻擊和爭辯。

******

只要汽油價格不下跌,戈爾和小布什有關汽油問題的相互攻擊就會沒完沒了地繼續下去。我們再來學個表示同樣意思的習慣用語: come out swinging。 Swing這個詞在這裡是揮動的意思。Come out swinging和duke it out一樣起初也用來指揮臂掄拳地搏鬥。 Come out swinging最初起源於拳擊比賽,有一種拳擊選手很厲害,一出場就揮動雙拳如同猛虎般地直撲對方,發動猛烈的進攻。人們把這種猛攻對方的拳擊方式稱為 come out swinging.

然而習慣用語come out swinging逐漸地也像duke it out一樣,不再指揮動雙拳相鬥,而用來說口頭攻擊了。

在大選年裡,當春天各州挑選民主黨和共和黨侯選人的初選結束以後,往往兩黨有一個政治鬥爭的相對平靜階段。這時候,兩黨的侯選人都乘機緩一口氣,與此同時還要為自己籌集更多的競選基金。然而這個相對平靜階段長得了嗎?我們聽聽唐本森先生怎麼說,注意他話裡用了charge這個詞的名詞形式。名詞 charge意思是攻擊,而反擊的英文是: counter-charge。

例句-2:After the party conventions things heat up again.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the candidates come out swinging with charges and counter-charges just about every day of the week.

唐本森告訴我們: 在政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形勢又逐步加溫,到了九十月間侯選人都毫不間斷地大舉聲討並回擊對方。

唐本森說的come out swinging顯然是指進行猛烈的口頭攻擊。實際上九十月間不僅是注目白宮的侯選人在不遺餘力地進行政治鬥爭。我們聽聽還有哪些人也發動猛烈的攻勢:

例句-3:The last two months before General Election Day the air waves will be heavy with politics. Politicians come out swinging contending for the seats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one-third of those in the Senate of the US Congress, plus positions in many state houses and state legislatures and mayors’ offices all over the country.

他說,在大選日前的最後兩個月政治空氣濃厚。政界人士發動強烈攻勢角逐國會眾議院席位和三分之一的參議院席位,再加上全國各地許多州的眾議院和參議院以及市長的位置也都是他們競相爭取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我們還要學幾個美國總統大選中常用的習慣用語。我們曾經說過,英語詞彙很多都來自體育運動。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就來自號稱「皇家運動」的賽馬: down to the wire。

    這裡的wire指賽馬跑道終點拉的終點線。它在幾乎不相上下的競賽中有助於判斷究竟誰先誰後。我們觀看賽馬時有時會見到領先的幾匹馬幾乎不分前後,要直到衝過終點線的一剎那才定勝負。這就是這個習慣用語的出典。Down to the wire如今常用在政界,尤其是競選運動中。

  • 今天我們繼續講在競選活動中時常會聽到的習慣用語。人人知道競選總統需要大筆資金;你得僱傭大批競選工作人員,要租用飛機以供你和手下人員前往各地開展競選,還必需在廣播和電視上花昂貴的廣告宣傳費,更得郵寄不計其數的宣傳材料。而且競選工作還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完事的,往往得延續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所以非得有千百萬美元的資金不可。而這筆競選經費的來源大部份是向個人、企業、工會組織以及各種各樣的團體進行不遺餘力的募款工作所得。
  • 今天我們還是要講幾個和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運動有關的習慣用語。打許許多多的電話給四面八方的選民進行宣傳遊說是美國政壇競選的一個關鍵手段。它的重要性幾乎跟電視和電台廣告一樣。

    全國性的競選運動是美國各地電話公司從中漁利的大好時機,因為在這一時期各侯選人都裝備了這樣一個聯繫廣大選民的特別設施: phone bank。

  • 今天還是要講兩個在總統大選年中新聞界常會用來報道選舉情況的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也來自美國的傳統運動: 棒球。

    大家都知道在棒球賽中擊球員是用木製的球棒來擊打投手投擲的球的。球棒的英文是: bat。 今天要說的兩個習慣用語都和bat有關。

  • 今天再要講兩個新聞記者在有關選舉的報道中常常會用到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也都來自美國最風行的棒球運動。它們還包括同一個關鍵詞: strike。

    Strike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但是在棒球運動中是指投手投出的正球或者好球。那麼在棒球賽中怎樣才算是正球或者好球呢?那就是投在好球區或者好球部位內的球。好球區或者好球部位的英文是: strike zone。

  • 今天又要學兩個在總統大選年裡新聞界時常會用到的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還是從美國人最心愛的消遣活動: 棒球賽中借用來的。

    這兩個習慣用語都和用牛皮製成的結結實實的棒球有關。第一個是: beanball。 Beanball是由bean和ball合成的複合詞,大家也許知道bean這個詞的意思是豆子,但是它在俚語中卻指人的腦袋,不是豆子,而 beanball在棒球運動中是指投手故意往擊球員腦袋上扔的棒球。

    把硬梆梆的像飛彈一般的棒球往人腦袋上丟,不用說,這是充滿敵意的動作。這樣做的投手很可能會被罰下場。

    那麼投手為什麼要幹這種缺德事兒呢? 不外乎兩種動機。第一,投手是想嚇唬擊球員,使他緊張不安,不敢靠近投手板,而躲躲閃閃的擊球員很可能因此揮棒不力或者一棒打偏。這樣他可不就處於劣勢了嗎?

    投手有時也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而要拿球去砸對方的擊球員。棒球砸人腦袋可以造成嚴重傷害。在棒球史上確實發生過幾次悲劇。棒球運動員由於頭部遭到球擊而受重傷並因此斷送棒球生涯甚至與世長辭。

    如今棒球賽有一條規則規定擊球員必須戴上硬塑料製成的頭盔,主要原因就是防備beanball。

    頭盔固然能防止beanball造成嚴重的頭部傷害,但是beanball引起的雙方球員大打出手的場面卻防不勝防。要是擊球員被投手一球打在頭上,他往往甩下球棒就跳出本壘撲向投手,一眨眼球場邊的板凳都空了,因為所有的隊員都衝進場內為本隊球員助威,接下來是一場混戰,所以beanball殺傷力還是很大。

    近一百年來, beanball被人們借用來指猝不及防的惡意中傷。政界侯選人必然會成為beanball的攻擊目標。現在有一位侯選人要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經歷。

  • 今天又要講兩個大選年裡新聞界常會用來報導選情的習慣用語。但是今天的兩個習慣用語不再是來自體育運動的,而是來自美國文化的另一個側重面: 宗教。

    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not have a prayer。 Prayer是禱告,也就是人對所敬拜的上帝作出的呼求。要是某人not have a prayer,那就是說甚至求告上帝也幫不了他從面臨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可見形勢相當糟糕,希望渺茫。

  • 今天還是要講在大選年裡新聞界常會用來報導有關選舉的情況的兩個習慣用語。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pork barrel。 Pork是豬肉,而barrel是木頭製成的圓桶pork barrel要是直譯就是裝豬肉的木桶,但是一百五十年來pork barrel卻被用作俚語,指受政府資助的地方產品或者工程項目。這往往是代表某地區的國會議員為這個地區爭取來的福利待遇,而這位國會議員也因此能籠絡人心,得到當地選民的擁護和選票。
  • 今天還是要講在總統大選年裡你常常會聽到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都和侯選人的當選機會和希望有關。

    第一個習慣用語是從射擊或者賽馬這兩種體育運動中借用來的。它是: long shot。 Long shot在射擊運動中是指非常遙遠的目標,以至於拿槍瞄準這目標射擊的射手很可能會打不中。

  • 今天的兩個習慣用語都來自華盛頓的一份報紙上的同一篇文章,談論的是2000年夏天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各自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種大會的目的是為同年十一月份的大選確定本黨總統侯選人的提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