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必掉眼淚(24):好好規劃孩子應負的責任

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在過去傳統大家庭,家中孩子數量多,且父母多數得忙著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照料每個孩子,孩子自然得學著照顧好自己。家中年紀較長的孩子甚至要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責任感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得以養成。

而當今社會,子女人數少,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過度的呵護下,舉凡食、衣、住、行都替孩子料理得好好的。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又急忙挺身而出為孩子披荊斬棘。孩子無從在生活中体驗責任的意義,不知該為自己負責,更不懂該為家庭分擔責任。

有道是:「太能幹的父母會教出智能不足的孩子」。太能幹的父母總是將責任往身上攬,凡事越廚代庖,剝奪孩子成長機會。例如:孩子起床,替孩子穿衣服,替孩子補習功課等,這些事全由父母代勞,孩子完全失去學習的機會,如何努力上進?

除此之外,「太負責任的父母,會教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太負責任的父母,凡事替孩子擦屁股,孩子不必為其行為負責,自然而然不會、也不能,為其行為負責。例如:橡皮擦掉了父母找;水壺忘了帶,父母送去學校;玩具亂丟,父母整理;小孩犯錯被補,父母出面說項。孩子未曾從行為結果受到教訓,如何記取經驗之師?

有一句名言「一個母養九個子女不簡單;九個子女養一個母親很困難」這句話道盡「責任分散」的道理。兄弟姊妹之間常常有相互推託責任的行為(父母要子女做家事時,兄弟姊妹常常相互推託是別人的責任),其實只要將兒童的責任規定清楚,很自然會消除推諉塞責的行為。

至於,如何規劃孩子的責任?要點如下:

1、 判斷的依據必需同時考量孩子生理及心理年齡:
父母與子女的責任歸屬之劃分,可用下列圖示表示:


上圖中,越往底部代表子女的年齡較小,父母應分擔的責任較多;越往上面表子女的年齡較大,子女應負單的責任越大。這一個圖示說明:父母應是子女的年齡之增長,逐漸交付生活自理(吃飯、洗澡、穿衣、選擇合宜的服裝、)及居家生活(掃地、澆花、收拾、碗盤、幫忙買生活日用品、)的責任給子女承擔。

當孩子的身心發展已能夠從事某些活動時,父母則應逐漸教導孩子學習生活自理技巧。例如:一歲多的幼兒已會拿湯匙進食,父母應不要怕麻煩,讓孩子去嘗試。此外,父母也應讓孩子分擔家務。如澆花、收拾碗盤等。讓孩子去體驗為家庭負責。此外,為父母宜將照顧兒童的責任,逐漸轉移給兒童本身,如寫家庭作業、複習功課、整理書包及書桌、準備上課用品。

2、 指導孩子規劃一天的生活

父母應將生活管理的責任逐漸交予子女,然後將執行的責任交予子女,讓他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事事由父母督促。若兒童成長到一定的程度時,應和兒童討論每日生活計畫,例如:放學後,何時洗澡、吃飯、寫作業、看電視、睡覺等。一旦討論完畢,雙方達成協議後,應訴諸文字並每天和子女檢討執行結果。

一旦責任範圍釐清後,其執行的步驟,首先不妨和孩子以討論的方式告知孩子應負的責任有那些,並書寫下來。其次,應用行為改變技術中增強與懲罰的原則,引起孩子履行任務的動機。實施一段時間後,應評估其成效並予以修正。最後,父母要隨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到底並持之以恆。

父母若能好好規劃孩子應負的責任,可達成下列好處:

1、避免不必要的爭端:當責任歸屬清楚後,孩子就不會相互推委責任,可減少爭端。

2、減輕家長在家務上的負擔:家事是很繁瑣的,若家中每一份子都各自扛起一些責任時,家長的負擔自然可減輕不少。

3、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肯做事的孩子不會變壞,只有透過實際地去從事某項工作,才能體驗其中的困難所在,從而理解到他人的辛苦。

4、滿足孩子適任的需求:給孩子適度的責任,就是提供滿足孩子成就感的機會。孩子成就感一再被滿足後,便學得自尊、自重,且樂於成為有擔當的人。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一定要將注意的焦點放在努力的過程。凡是只要盡力而為,成敗就不要太計較。這種管教方式將能培養努力的價值觀。反之,如果經常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和子女計較考試得多少分,不斷要求做事完美無缺。其結果只會加重能力價值觀。
  • 孩子的社會價值、態度、語言、生活習慣,大都來自觀察與學習,亦即人之一生之所學,大部分係透過耳濡目染與潛移默化的作用。
  • 父母實際的管教經驗也明顯看出:兒童的胃口會隨著年齡及接受增強物的經驗而加大。到最後兒童的要求,會使父母不堪負荷。外在增強物會阻礙兒童發展自動自發、努力工作的動機與興趣。成就動機找來自內在比較。內在比較包括:
  • 為人父母應該了解:「感覺是真實的,不能被說服的」。唯有肯定子女的感覺,才能進一步溝通;否定子女的感覺,其結果便是切斷親子溝通。

  • 任何人其要求被拒絕其內心感受是挫折、失望、受辱、自我價值貶損。但是有時候因為對方要求不合理、無能力負擔所求,不得不拒絕要求時,能夠減少對對方的傷害,並且能夠堅定拒絕要求之兩全其美的方法,便是「是的、先生,但是」這一招。
  • 在家長的諮詢中,常常被家長問及:「老師我的兒很坳,怎麼辦?」個性倔強的孩子,有先天的氣質因素,但是後天的教養更是造成兒童個性倔強的原因。比較簡化的說法是:父母採用削弱技術時,不能堅持到底。
  • 父母管教子女時,要注意「言出必行」的重要性。當父母或老師對子女的偏差行為做警告時,務必確切注意:警告的可行性如何?請看底下三個例子:
  • 父母要求子女分擔責任,或對子女作某種期望與要求,必須先分辨什麼是「能為」與「不能為」。
  • 家庭是子女第一個受教場所,身為父母者應明辨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非常重要的事。
  • 現代的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為子女犧牲、服務太多,擔當過多的責任,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逐漸學習擔負他自身應負的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