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沈嘉會牢記泰山府君的神諭

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的沈嘉會,在太宗貞觀年中任校書郎。因為犯事被發配到蘭州,思歸之心十分迫切。每天早晚,常常向東拜祭泰山,希望早日能活著回到那裡。這樣持續了二百多天。

在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三日的夜晚,他夢見兩個童子,儀表服飾十分秀美,說是泰山府君的兒子,因府君有愧于先生的每天朝夕禮拜:所以派二人來恭敬地奉迎他。

沈嘉會說:「泰山距此三千多里路,如何能夠去得呢?」童子說:「先生只要閉上雙眼,不要擔心路途遙遠!」

沈嘉會就依照他們的話,瞬息之間就到了。

這裡的宮殿恢宏壯麗,童子領著他入內,參謁拜見了泰山府君。府君馬上邀請沈嘉會到內室去,相對而坐,談笑風生,府君無所不知。

他對沈嘉會說:「人作了惡,如果不被人誅,死後一定被鬼抓住並懲治他,沒有誰能僥倖獲免。你每日修持佛經一遍,就會萬罪皆消,即使鬼官也不會拘禁你!」

沈嘉會也不敢再問其他的事。

府君安排了酒席佳餚,來款待他。席間,沈嘉會起身離座,走到旁邊的小廳東側,看見姑臧縣令慕容仁軌 手執朝笏,端坐在那裡。

慕容仁軌對沈嘉會說:「府君發貼子追我來到此地,已過了六十天了,還沒有蒙受明白的處置。」

沈嘉會歸坐後,把這事啟奏了府君,府君就下令召慕容仁軌入內,對他說:「先生縣內有一婦女,名叫阿趙,被縣尉無緣無故拷打死了,阿趙前來控訴,於是誤把先生追索來了!」庭前有盆水,府君讓他洗洗臉,去掉冤塵,依然派一小兒送他歸回到人間。

沈嘉會也起身告辭,府君又令那兩個男孩送他。沈嘉會共在泰山府住了二十八天,家人只覺他精神昏迷,回來後一切如常了。沈嘉會把慕容仁軌的事告訴眾人,長史趙持滿派人驗證了此事,和沈嘉會說的沒有什麼不同。

從此沈嘉會經常修持佛經,不久遇到赦寬他的命令,他得以回歸故里。他常常自己背誦、並向別人介紹泰山府君的話:「人作了惡,如果不被人誅,死後一定被鬼抓住並懲治他,沒有誰能僥倖獲免。」

(出自《報應記》)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1/11/5718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聽說這一消息很高興,他的學生公孫丑問:「樂正子很有經驗嗎?」孟子說:「不。」公孫丑問:「那您為什麼高興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隱士
    唐朝壽州刺史張士平夫婦,中年以後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見東西。到處求醫問藥,並且請術士施行法術,都毫無結果。張士平夫婦只好隱居到別墅,閉門思過,專心致志的繼續修行,向上蒼禱告,祈求神靈保佑。過了許多年,家業日漸凋敝,但他們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誠不減。
  • 唐德宗貞元進士李翱,去世後謚號為「文」。因此後人尊稱他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於得罪了宰相李逢吉,從中央的尚書省,被貶到邊遠的廬州當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從來不相信鬼神之事。當時有一個外地人李處士,住在廬州郡,他自稱懂得神仙的語言,能與神鬼溝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預言說中了,全郡的人對他無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壽春縣有個人,姓苟名泰,有個三歲的兒子,在遇到強盜時丟失了,過了幾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後來發現孩子在同縣人趙奉伯的家裡,苟泰便報告了官府。在公堂上,雙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兒子,並且都有鄰居作證。郡、縣兩級官吏,查訪了很長時間,都沒辦法定案。
  • 齊桓公稱霸以後,又過了六年,賢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齊桓公很著急,親自去看望他。桓公問他:「大臣中誰可以繼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說:「君主應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榮,琅邪人。年輕時喜好道術,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聯絡到長白山、泰山潛心隱居,都通曉了道術。於是在鄒、魯之間遊歷,學習儒學。聽說晉陽某人,很精通法術,就去尋找他...
  • 孟獲收拾了最後一些金銀珠寶,跑到西南方會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兒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著肚皮,騎著大白象,來到蜀軍的營地前。他手裡的鈴“唧鈴”一搖,霎時一陣大風刮得沙石滿天,再搖鈴,又變出滿山遍野的野獸、毒蛇,嚇得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營。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時,蘇州有個老者,名叫彥樞,正直勤苦,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但都沒有考中。他有個很要好的同鄉,是京城某寺廟的老和尚。這個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閉著雙目念誦經文,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從不停止。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當時於公任獄吏,他說:「這個婦人侍奉婆婆十幾年,因為孝順而名揚天下,她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辨不成,抱著獄詞,痛哭著離開了官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