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學第一屆學術月特稿

陳清揚:中華民國第一、第二、第三共和

陳清揚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開始,中國進入了現代史時期,這段時期的劃分辦法有以1991年臺灣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為分界劃為第一、第二共和。本文以如下的三段時期來劃分中華民國的共和階段。

第一共和(1912-1928)以中華民國建立為始,至北伐結束形式上統一全國為止。特點是效仿美國的憲政制度,但由於宋教仁案導致護國運動軍人幹政、護法運動的另立政府,全國沒有一個(至少形式上的)統一、穩定環境以及民主憲政生長的良好土壤。這段時間,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南北並存,都部分獲得了外界的承認並有其合法性。

第二共和(1928-1949)以北伐(形式上)統一全國開始,到中共擊敗國民黨為止。特點是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政治目標,以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的政治方略在全國推行憲政,但由於包括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國共戰爭在內的多件歷史事件,不得不在訓政中停留了較長時間。這段時間內,國民政府抵抗了日本侵略,代表中國與同盟國並肩作戰,獲得國際承認並躋身成為世界四強之一。

第三共和(1949-)以國民黨敗退臺灣,共產黨執政大陸為始直至今日。臺灣仍按照訓政、憲政的政治方略推行憲政民主,至80年代末期,民主化的進程加快,時至今日,已完成二次政黨輪替,可以說是成熟的民主憲政體制。而大陸在中共執政下,國統、法統、道統均被強行替換,民主化、憲政化、法制化進程嚴重倒退,道德水準、人民素質急速下滑。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個中世紀小鎮上,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人們靠出賣羊毛和羊肉維持生活。所有的羊都到小鎮周圍的草場上吃草,那塊很大的草場是鎮上的共有地,居民們到那裏去牧羊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起初,鎮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幸福的。隨著時光的流逝,鎮上的人口不斷增加,到那片共有草場上吃草的羊也在增加,公共草場逐漸失去自我保護能力,終於變得寸草不生,牧羊活動無以為繼,曾經繁榮的羊肉和羊毛業也就破產了。所有的家庭因而失去了生活來源,人們只得背井離鄉。
  • 君主帝制在中國是從秦始皇開始的一種政治管理制度,是君主制的一種。歷史上的君主制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封建制為共主君主制,帝國制為中央集權君主制,共和制為立憲君主制。
  • 中國的君主制從採集、漁獵文明開始,貫穿農業文明始終,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君主制從酋長聯盟開始,經由以氏族為主體的酋長邦國組成聯盟,推出共主,逐漸根據經濟的發展形成封建共主制,之後發展為以郡縣制為主體的大一統國家格局,其中加雜著王道政治與王術政治的角逐。
  • 歷亡秦之亂,漢王朝定鼎中原。西漢立國之初,中央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承襲秦制,仍為三公九卿,但“三公”在名稱上對應改為“相國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府”,分掌政治、軍事和監查三權。對於“九卿”諸機構,內部結構亦有所調整、充實,職能亦有所增加,分工更加細緻。
  • 中華民國第二次衛國戰爭是在其艱難尋求國家統一、探索民主道路上的由中共挑起的一場破壞式戰爭。它的本質是華夏族針對馬列族入侵的衛國戰爭,時間從1927年到1949年,而以1946年後為重點。戰爭的結果是馬列代理人共產黨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中華民國則失去了中國大陸,退居臺灣。但要說中華民國失敗則為時過早。那麼中華民國為什麼沒有贏得第二次衛國戰爭的勝利?
  • “統”是指事物之間的連續的關係,國統就是國體的連續的關係!法統就是一部根本大法或者是一部根本綱紀的連續的關係!中華民國的國統和法統,就是對中華民國共和國體繼承關係,以及在中華民國國體之內制定的具體的根本大法或大綱的繼承關係!
  • 中華民國分前期與後期,前期即大陸時期,其特徵是,為爭取中華民族大義而不斷被迫戰爭。後期即偽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時期,其特徵是,馬列民族取代了華夏民族,炎黃文明在大陸被徹底摧毀,中華民族進入歷史上最低落的亡國時期。
  • 1895年到1911年末,中國的革命派不斷發動起義衝擊清朝統治,而清廷的立憲卻一拖再誤,失去了民心,對清廷失望的各地士紳由支持立憲轉向了支持共和。這兩方面因素導致了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就如同燎原火一般,席捲了整個中國,清廷瞬間失去了半壁江山。
  • 談到中華民國就必然要談到國民黨,國民黨的前身可追溯到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的“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于東京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合併為“同盟會”,這是一個革命党——通過武力與軍事來推翻政權的黨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