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北港起飛 帶動台灣經濟發展新樞紐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 9日電)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今天舉行啟用典禮,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投資興建的碼頭,因具地理條件優勢,貨櫃碼頭加入營運將讓台北港起飛,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發展新樞紐。


台北港貨櫃碼頭9日舉行正式啟用儀式,泊靠碼頭的大型貨櫃輪隨後也展開裝卸作業。//中央社

行政院長劉兆玄對台北港的發展感受特別深,他上午在貨櫃儲運中心啟用典禮致詞時說,民國82年在擔任交通部長時,就規劃興建淡水港(後改名台北港),民國88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核定台北港的未來發展方案,當時他就看出台北港的潛力。

回顧台北港建港歷史,台北港原名淡水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也就是在台北縣八里鄉至林口鄉近岸海域,是台灣北部地區風力、海流、波浪、潮差等海象環境較為緩和的海域,且海床平緩、水深適中,是闢建大型港灣的合適地點。

台灣北部雖已有基隆港,但腹地有限,貨櫃船只有近洋航線;台北港港區範圍超過3000公頃,是基隆港的5倍大,除聯外道路外,全部以填海造陸取得土地。

台北港初期原本只計畫建兩座碼頭,供東砂北運,陸續有油品、汽車、煤碳散貨在台北港裝卸;後來因考量遠洋貨櫃都須經過高雄港進出,為解決貨櫃在南、北陸上拖運造成的成本及污染問題,民國88年時,台北港被定位為國內商港;民國93年再公告為基隆港的輔助港,同時也成為國際港口。

要成為國際港一定要有貨櫃碼頭,民國92年政府決定以 BOT方式興建,引進民間資金及效率,由長榮、萬海及陽明三家海運公司合組「台北貨櫃碼頭公司」取得貨櫃儲運中心的興建、經營權,花了 5年多時間先興建完成兩座碼頭,另五座預定在民國 103年11月前陸續啟用,總投資金額新台幣203.3億元。

台北港的地理優勢,也讓台北港有了貨櫃碼頭後,發展前景可期;交通部長毛治國指出,台北港位處遠東與北美、遠東與歐洲的遠洋航線要衝,接近中國大陸華東、華中地區,又緊臨台灣最主要的貨源區台北、桃園及新竹,貨櫃儲運中心營運後,可紓解貨櫃南北拖運問題。

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董事長陳朝亨說,以往南北貨櫃拖運數量約100萬TEU,經費約40億元,有了台北港貨櫃碼頭,將減少航商貨主的內陸運輸費用,相對提高競爭力。

上午的啟用典禮上,長榮海運的「長團輪」就載運了 5000TEU的貨櫃準備前往美國洛杉磯,象徵台北港起飛,北部的貨櫃可以不再南北拖運,未來可一步步建構台北港的全球航線網路。

配合發展台北港,交通部特別斥資 266億元興建及拓寬兩條聯絡道路,也在今天啟用,從八里到台北市只要30分鐘,到桃園機場也只要25分鐘,所有進出港區的貨櫃車或其它車輛,都不必穿越市區,就可連結國道 1號高速公路及西濱快速道路,讓台北港成為台灣最有條件發展海空聯運的港口,也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樞紐。


在總統馬英九(左4起)、行政院長劉兆玄、交通部長毛治國等政經人士主持下,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9日正式啟用。//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