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切除的人生》序

書序:割除快感,卻不能囚禁自由

文/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看了《被切除的人生》,心驚膽跳也很哀傷,全世界居然每年還有200萬女孩遭受割禮酷刑,累計有一億三千萬名女性遭受過這種殘害。

《被切除的人生》一書不僅述說著切除陰蒂的酷刑,更說著一位在法國新移民女性如何突破家暴、男性家族宰制、陌生環境等枷鎖,最後重生的故事。作者卡蒂從一位受害者、倖存者,勇敢的突破重圍,成為倡導者,其艱辛歷程讓人欽佩。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女人生命故事,也是婦女充權的好書。

我認為,若不是卡蒂現身說法,全世界包括台灣,一定還有很多人仍然以為,這是宗教、習俗的一部分,應該要尊重。我很高興大田出版社引進此書,要破除這樣的迷思,唯有親身經歷這種痛苦的證詞,才能斬擊要害。

卡蒂原本在賽內加爾是一個到處玩耍快樂的女孩,但自從7歲那年,她和十幾個小女孩被家族以淨身之名切除陰蒂,錐心之痛,歷歷在目。之後隨著傷口的結疤,切身之痛就像一個悶著的膿包正在醞釀,她知道內心有什麼東西被徹底的變了,她說:「從私處這一刀之後,將永遠失去正常的性生活,內心原本有一朵無名的花,但永遠也不會綻放了。」

卡蒂開始有生理期、乳房發育,13歲時,就被父親嫁給遠房的法國堂兄,因為在賽內加爾不認為女孩的青春期是必要的歷程。洞房之夜她再次經歷錐心之痛,她讓自己什麼都沒看到、沒聽見,人生中硬生生缺席三、四個小時,因為恨意,她逼自己徹底忽視自己身體的那個部位,她說:「那私密的傷痕永遠也無法癒合。」

這個結枷的膿包一直醞釀,她很怕行房,面對丈夫背負的盡是規定與義務,身處陌生的法國,在男性家族主宰的傳統下,她的孤寂與害怕,沒有人可以了解,她開始被家暴,在暴力之下,她還是被迫行房,8年中生下5個孩子。

然而內在渴求自由的她,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國,她不斷學習,找工作、尋求經濟獨立,發揮女人最大的韌度,奮戰14年,終於,她自由了。

教人驚奇的是,在家暴中,她參與倡導終止性器殘害,她要讓這一項陋習徹底從全世界中消失,她了解到這只是一項男人宰制的陋習,它絕對與回教信仰無關,至少可蘭經並沒提到,這是很確定的。她到處奔走,2002年擔任「防止女性生殖器官殘害協會歐洲網絡」的會長,她要讓自己身上,親身體驗所遭受的破壞永遠終止。

男人或許剝奪女人的快感、控制她們的生殖器官,卻剝奪不了她們的慾望,卡蒂被囚禁的身體,仍然自由思考,最後終於找尋到她的生命花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瓊恩對健康及天然有機生活極感興趣,再加上她在醫學方面的學術專長,使她在往後慢慢發展成形的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領域中,占據了領先的地位,而整合醫學也是我個人所熱衷的志業。《關照身體‧修復心靈》一書出版至今已經過了20年,是一本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而且早已進駐大學與醫學院的課堂、醫院診所,以及成千上萬讀者的家中。
  • 「專注」就是在行動中冥想,同時抱持「活在當下」的態度,允許人生毫無限制的開展,而不預設立場。它意味著清楚覺察並接受當下的情況,對於新的變化亦然。這種感知形式和我們平常看待世界的方式極為不同,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見解與信念,而非事實本身;那就好比嚼著菜單,卻誤以為吃的是菜單上的菜一樣。
  • 2008年將在人類經濟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跡。我們彷彿坐了瘋狂的雲霄飛車,不到一年之內,天上、人間走一回。
  • 共有如蜘蛛網一般掌控一切,證據俯拾皆是。這種掌控把中國禁錮在低生產力、低創新力的經濟當中,經不起商業氣候考驗的小型企業比比皆是。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數評比,1998年中國在116個國家中名列42名,到2005年已滑落到57名。
  • 安德森猶如一位天賦異稟的畫家,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畫廊,其中不僅陳列她自己的畫作,還包括整個團體的作品。
  • 「你提出困難、複雜的問題,但是你用一種恰當的方式提問。」

    「她提出好問題。」案主說成功的治療經驗中,最有幫助的面向是治療師提出的問題。問題是任何訪談或治療對話的核心,它們能夠協助或阻礙案主想要敘說的故事。

  • 在經過國際換日線後,7月25日當天下午,我大步跨出亞特蘭大機場。從此,我開始了在異鄉、在異國綿長的學生生涯。
  • 在台灣的5個月期間,我最常和安妮塔在美國線上聊天。她是夜貓子,所以雖然我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但我們彼此沒有時差。
  •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銀行是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五大分別是貝爾斯登、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史坦利和高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們及其從業人員是華爾街的金童玉女,人人稱羨。如今,五大死的死,逃的逃。
  • 在貝爾斯登被合併前的那幾天,我不斷思索這個問題,大家也都試圖在徹底毀滅的舊秩序中,找到新思維。合併案生效的前幾天,我獲邀和摩根大通權益衍生商品部門的主管會面。雖然我對整個情勢感到憂心,不過這個主管倒是個滿好相處的人。某個程度上,我也瞭解整件事情,他和我一樣沒有錯。不過,他畢竟還是摩根大通的人,所以我想我的應對還是要很小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