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比喻事物的起源又稱為「濫觴」?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7796
【字號】    
   標籤: tags:

往往我們閱讀書報雜誌,經常會看到「濫觴」一詞。而古籍文獻中「濫觴」用於事物的發端也多有記載,如唐朝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又清朝王韜《淞濱瑣話‧自序》:「怪誕之說,濫觴乎《洞冥》。」

那麼,為甚麼比喻事物的起源又稱為「濫觴」呢?

濫,本義為浮起、浮現。如《說文》記載︰「濫,泛也。」又《說文‧卷十一‧水部》︰「泛,浮也。」另據《爾雅‧釋水》上載︰「濫泉正出。正出,湧出也。」又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水二‧山岩泉水》:「水正出曰濫泉。」濫泉,即湧出的水泉。

觴,本義是古代飲酒器。如《說文》上載︰「觴,爵實曰觴,虛曰觶。」其中爵、觶都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此外,古人有修褉的習俗。修褉是古代一種滌除不潔的節日,於每年陰曆三月三日,在水邊洗濯,藉以祓除不祥。如晉朝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後來,參加修褉者坐在曲折圍繞的水流邊,並在上游放置酒杯,任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酒杯而飲,稱為「流觴曲水」。如晉朝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所以,濫觴就是「浮起酒杯」。那麼,何處可以浮起酒杯呢?通常就是江河水流的發源地,因發源處水量較淺小,僅能浮起一個酒杯,故稱「濫觴」。如《荀子‧子道》上載:「昔者江出於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記載:「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因此,「濫觴」原意是指江河水流的發源地。後來,漸漸被用來比喻事物的起源、開端。如南朝梁鍾嶸《詩品序》:「雖詩體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濫觴也。」又如唐類書《初學記‧卷十六》引唐朝虞世南《琵琶賦》:「強秦創其濫觴,盛漢盡其深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柳樹柔軟優美的形態,自古以來就經常成為文人雅士描寫的對象。如唐朝賀知章《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把柔柔下垂的千萬條柳枝,用一根根的綠絲帶來形容,唯妙唯肖。
  • 常見很多人都把自己喜愛的座右銘,如處事、待人或對人生感悟等等格言,貼在房間牆上、壓放在書桌上,或寫在筆記本的扉頁上,讓自己隨處可見,時時刻刻警醒自己。那麼,為甚麼記在座旁用以警惕自己的格言稱為「座右銘」呢?
  • 華人都很喜歡「福」這個字。門聯有「春滿乾坤福滿門」,祝壽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能帶來好運的人被稱為「福星」,好運當頭叫「福星高照」…等等。到了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喜歡在門窗、牆上貼「福」字,討個迎春接福、大吉大利。那麼,為甚麼過年要貼「福」字呢?
  • 當別人詢問我們一件錯綜複雜而無法立即說清的事情時,往往我們都會說︰「這件事情真要說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所以你就別再追問了。」那麼,為甚麼俗話要說「三天三夜說不完」呢?
  • 古時的「北」通「背」;古人說的「敗北」就是「打敗仗轉背而逃」之意,但漸漸不只是指戰爭失敗,也用來泛指...
  • 九鼎,被集中放在夏王朝都城,彰顯了夏王大禹是九州共主,天下從此統一。因此,九鼎成了天命之所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大禹把九鼎視為傳國寶器,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恭敬的膜拜,所以九鼎便成了國家重要的禮器。
  • 「綸音」一詞語出《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綸,是指青色的絲帶。如《說文解字》記載︰「綸,糾青絲綬也。」綍,同紼,原指人死後下葬時用來拉引棺木入墓穴的繩子。如《周禮.地官.遂人》上載︰「及葬,帥而屬六綍。」但《禮記.緇衣》上載:「其出如綍。」則是指大繩。
  • 立春這一天是四季開始的第一天。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莊稼生產過程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春,因此立春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
  • 冕版的前後各有垂珠,稱為冕旒;冕旒會在皇帝眼前腦後來回晃動,也會遮蔽視線,意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