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國怵目驚心的資源枯竭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訊】編者按:五千年來,長江黃河奔騰不息,滋養著世世代代炎黃子孫。而近代中共建政六十年,黃河已幾近斷流,長江源頭乾枯;礦物枯竭,生態資源透支。

治理山河,自古有之,大禹導江,李冰築堰,歷千年而不衰,造福後代子孫。古今中國,為何有如此天壤之別?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富足的自然資源中繁衍生存,「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曾令人無限遐想。但中共統治六十年後的今天,母親河壯觀不再、黃河變成十年八斷流的乾涸死河,沿流域乾旱日漸嚴重;長江源頭乾枯,水質深度污染;近40%的資源城市礦物枯竭,生態危機迫在眉睫……

黃河幾近斷流

一九五五年,中國政府拉開「治黃大戰」的序幕。全國人大以全票通過包括三門峽工程的「治黃綜合報告」,使三門峽等水利工程轟然而起,但建成不久,就形成渭河下游攔門沙,十五億噸泥沙淤死八百里秦川和千萬畝良田。雖經多次排沙改造,仍無濟於事。最終很多庫壩廢棄,給關中平原帶來「枯水沙塵滿天,汛期小水大淹」的環境災難。

儘管幾十年「治黃」改變了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局面,但在數千座水壩的攔截下,黃河變成十年八斷流的乾涸死河。黃河首次斷流出現於一九七二年,此後二十六年斷流年份就達80%,從九零年到九八年,年年斷流。九七年更出現斷流七次、二百二十六天斷流的千古生態奇觀。

專家當時斷言,黃河成為內陸河及季節性河流已成定局,不可逆轉。


二零零三年六月,靠近內蒙包頭的黃河堤岸。官方警告,黃河水位已達五十年來最低點,中國北部數百萬人面臨缺水威脅。(Getty Images)


旱災日漸嚴重

但從九九年開始,國家黃委實施黃河水統一調度分配水量,確保黃河下游利津站有一定的下洩流量,黃河斷流得以緩解。可是,從此黃河流域的「枯水」及「旱災」日漸嚴重。零二年夏季,黃委稱黃河遭遇歷史罕見的來水「特枯年」,零三年黃河流域遭遇五十年不遇乾旱,蘭州段黃河河床甚至大面積裸露見底,黃河上中下游用水全線告急。此後,旱情愈演愈烈。

到今年,中國北方更是出現五十九年來最嚴重旱災,黃河流域二月六日首次啟動特大旱災一級紅色預警,十五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甘肅、安徽、江蘇八省冬麥區受旱面積占全國的96%,三百四十六萬人、一百六十六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北京、天津百日無降水。

河南黃河河務局水調處處長谷慧林明確說,近幾年,黃河下游沒有斷流,主要靠的是行政手段。按國際標準,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率不應超過40%,但多年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已接近70%,遠遠超過「警戒線」。黃河支持流域經濟發展的功能早已超過極限。年復一年的旱情、日益乾枯的河床、龜裂的河底警告著人們,黃河的生命在漸漸地死亡。

長江源頭乾枯

如今,長江在蹈黃河的覆轍。二零零五年六月至零八年十月,中共政府啟動了一項「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該項目負責人辛元紅說:「六九年時,黃河源還有冰川(固體水庫),但二零零零年時,整個流域已找不到冰川影子。」而黃河源區出現的固體水庫消失及生態災難,目前已在長江源區出現,並達到怵目驚心的地步。」

中國長江源考察隊一九七八年曾確定的當曲源頭多朝仁,「長江在這裏失蹤了」。基於實地考察,辛元紅建立了此地區惡性生態演變模型:多年凍土退化→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沼澤濕地退化→「黑土灘」形成→荒漠化擴大。

辛元紅說,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以及沿線居民點等工程建築,導致凍土層被破壞,地下水位下降。位於長江源區通天河畔的曲麻萊縣,原有的一百零八眼水井近年來乾枯了九十八眼,致使縣城兩次搬遷,瑪多縣原有大小湖泊四千多個,目前已近50%乾涸,其餘湖泊水位下降二至三米。

同時,沼澤濕地嚴重退化。在當曲考察時,辛元紅的藏族助手說,「過去我們沼澤很多,牧場的草也很厚、很高,早上騎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馬靴打濕。現在草連地皮都蓋不上。」

中國著名環保人士楊勇零七年對長江源頭及流域進行考察,他說,與二十年前他所見到的長江源頭相比,「已枯萎到可憐的程度。在夏季,龐大的河床中只有一小股細細水流,周圍已被大片沙漠包抄,很多地方的水永遠斷流,形成一些死湖。死湖慢慢變成鹹水,這個地方就隨之慢慢死去。」

他還說,長江源頭地區一些城鎮因缺水已搬走,沿江已有一些死城。新城也面臨缺水困難。就在這樣可憐的長江源頭上,還將有七座水電站落成。實際上,許多修好的電站因為沒水已成了死電站。

水質深度污染

經濟專家稱,政府無序開發,強行向河流索取電力,把生態資源變成經濟利益,變成少數人的政治資本,這可能是近年來中國生態退化乃至惡化的根本原因。而犧牲千年河流生態換來的電力,只能接受當今世界高耗能高污染工業及初級加工工業向國內轉移,可謂得不償失。

長江流域涉及中國十九個省市區,提供全國36.5%的水資源。九十年代後,中國水質迅速惡化,各城市都在將長江的納污能力作為資源利用。中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承認,中國農村有三億多人飲水不安全,相當一部份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

現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水利部的這個數字不準確,實際上,中國有七、八億人在喝髒水。他說,淮河、黃河、海河、遼河都被嚴重污染,現在長江有28%的河段也是水質很差的四類、五類水,在這些流域覆蓋的地區,老百姓飲用水的質量是沒有保障的。

資源枯竭城市

今年三月五日,中共國務院確定了第二批三十二個資源枯竭城市。九個地級市包括山東省棗莊市、湖北黃石市、安徽淮北市等,十七個縣級市包括貴州銅仁地區萬山特區、甘肅玉門市、湖北潛江市等,六個市轄區包括遼寧葫蘆島市楊家杖子開發區等。

去年三月,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共十二個,包括阜新、伊春、遼源、白山、盤錦、石嘴山、白銀、個舊(縣級市)、焦作、萍鄉、大冶(縣級市)、大興安嶺。

這些以「銅城」、「煤城」等富含礦物著稱的城市,因無度開發礦山而逐漸枯竭,經濟陷入困境。譬如,遼寧省阜新市是一九四九年後建立的最早煤電之城。阜新建成的海州露天礦曾是亞洲最大的第一座機械化、電氣化露天煤礦。但經五十年開採,海州露天礦零五年因資源枯竭而關閉,成為迄今世界最大的廢棄人工礦坑。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中國共有資源型城市一百一十八個,約占全國城市數量的18%,總人口一點五四億人。目前,已有近40%的城市資源枯竭。中國二十世紀中期建設的國有礦山,有三分之二已進入「老年期」,四百四十座礦山即將閉坑,13%的礦城資源衰竭,三百萬下崗職工、上千萬職工家屬的生活受到影響。

專家估算,中國的金礦還可支撐開採十五年、銀礦二十年、銅礦三十一年、鎳礦四十六年、石油三十年,而其餘大部分礦物資源也都在百年以內開採完畢。只要再過二十年,江西的稀土資源礦將消失,世界儲備量最大的鎢礦資源也將消失;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礦的包頭鄂博礦藏將消失。

業內人士分析,有色金屬總公司直屬的大中型礦山有九個年產鎢精礦一萬噸以上,預計七、八年後都將消失。現有十個大型黑鎢礦山,八個礦山已進入中晚期。五十年後,子孫後代該如何立足於世?

生態資源透支


零四年有二百八十八億噸廢污水排入長江,長江水質呈惡化之勢。圖為湖北宜昌長江沿岸。(Getty Images)


除了自然資源短缺外,中國的生態資源也已嚴重短缺和透支。據《現代和諧論》一書介紹,中國的酸雨覆蓋率達國土的三分之一,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經城市的河流嚴重污染,三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水,四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

至一九四九年以來,80%的中國江河湖泊斷流或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遞增三千四百平方公里,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結(註),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為劣等五類水。環境生態資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災禍感應人事而發

有人說,中國人不懂科學。可實際上,我們的祖先很懂科學,翻開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記載,從未出現過「自然災害」的字眼,因為在古代人看來,「災害」從來就不是「自然」的,而是和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緊密相關的。

漢代哲學家、政治家董仲舒在其著名的《天人三策》中說:「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異的事來警告和恐嚇它,還不知道悔改,那麼傷害和敗亡就會降臨。」中國幾千年來,都相信災禍是感應人事而發。

且看古人如何治理山河。古人治水順勢而為,且疏且導。大禹導江,東別為沱;開明拓峽,蜀地疏渠;李冰築堰,四六分成,這都是順天理,得人心的環境生態工程,歷千年而不衰,造福後代子孫。

為何到了今天,卻將中國幾千年的古老文明視為迷信,將幾千年來維持人類道德標準的理念否定,用「鬥爭加改造」代替傳統的「天人合一」。

有經濟學家稱,中共經濟發展的模式是「要錢不要德」,與人與自然以暴力相見,社會的腐敗惡行呈全方位展現。「盛世櫥窗」犧牲了中國人民和子孫後代的人文及生存環境,天災人禍怎能不頻發?◇

(註):「板結」、土壤因結構不良,缺乏有機質,以致灌溉或降雨後土質變硬,不適合農作物生長。

本文轉自第113期(2009.03.19-03.25)出版的<<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115/6114.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黃河內蒙古段  動用轟炸機炮兵防淩
美國會通過950億美元外援法案 兩岸反應迥異
布林肯二度訪華 美中將就台灣等問題交鋒
組圖:廣東暴雨成災 極端天氣仍未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