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自由和光明的野馬

訪旅德畫家沈其昭先生
黃思源新加坡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一到黑土地畫廊三樓,赫然驚見一匹匹駿馬躍然紙上,馳騁而來。雄姿矯健,長鬃飛揚,勇猛奔放,氣勢磅礴,非同凡響。這是旅德畫家沈其昭的畫展,畫如其人,有神功、神筆、神醫之譽的沈其昭更是個傳奇人物。

千錘百煉,厚積薄發

沈其昭1935年生於上海,父親沈逸千是當時與徐悲鴻齊名的畫家,被稱為畫馬的“雙駿雙傑”。抗戰時,沈逸千親赴前線冒著槍林彈雨寫生,舉辦抗日畫展。1944年失蹤。

沈其昭2歲畫馬,6歲成了畫壇神童,13歲參加成人畫展。父親失蹤後,沈其昭由伯父撫養。伯父沈六吉是著名的中醫師,耳濡目染,沈其昭對號脈、針灸、開藥方極為熟悉。氣功師樂奐之為報沈家之恩,毫無保留地教沈其昭氣功秘法。

16歲時,沈其昭當兵參加韓戰(抗美援朝)。1957年反右,他直言不諱而受到政治衝擊。文革中,出身“黑五類”仍剛正不阿的沈其昭,身陷囹圄。因抗爭而被打昏過五次,食不果腹,體重從85公斤降到30公斤。人家念毛語錄時,他悄悄練靜功,用手指沾水畫馬,勤練不輟,在苦難中挺過了四年零八個月的牢獄生活。

出獄後,沈其昭立即將獄中的錘煉與構思鋪陳於紙上,這就是長達十二米,包括156匹奔馬在內的《萬馬奔騰》圖的由來。

“跟自己的經歷有關,”沈其昭說,“坐牢的人非常渴望自由,想自由奔騰,馬成了自己的象徵,更熱愛畫馬。”《萬馬奔騰》圖氣勢雄偉,生動逼真,神態各異,轟動海內外,有人譽之為“天下第一馬”。

八九民運如火如荼之際,沈其昭在上海街頭創作了許多畫卷。六•四屠城後,他在淮海中路貼出漫畫《血債要用血來還》,觸怒中共當權派。六月十日,在友人協助下,他成功地登上一架外籍人士專用的客機,離開了中國大陸,避開了政治迫害。

沈其昭移居德國,藝術日臻成熟。不僅擅長用沒骨法畫馬、鷹、雞、犬、駱駝、驢、蝦,還精于人物、熊貓、虎等,畫風獨樹一幟。他在德國、瑞士、泰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等國舉辦了畫展。
2005年,教宗篤十六世接見了沈其昭並收藏他的黑馬圖《勇戰必勝》。沈其昭建言教宗不僅要澤被天主教教徒,而且更要將愛與光明撒向全世界的平民百姓。

2006年,沈其昭榮獲全球藝術家聯盟頒發的「特別藝術成就獎」。作為當代中國沒骨寫意馬名家,其畫作頗具鑒賞和收藏價值。

除了在繪畫方面的造詣外,沈其昭還是一位氣功師,對太極也有研究,在醫學上頗有建樹。他在德國醫院擔任中醫教授,治癒疑難雜症,效果顯著,深受患者、專家的好評。

“馬是自由的象徵,我畫的是大草原上的野馬,不是馴化或被奴役的馬,而是前進勝利的馬,鼓勵人們衝破黑暗殘暴,走向自由光明之路。” 74歲的沈其昭紅光滿面,中氣十足,侃侃而談。

“馬是最均稱俊美的動物,最難畫,馬和狗常見,易找出毛病。古時的丹青好手畫馬的很多,曹霸、韓幹、李公麟……但都取材於宮廷中養尊處優的禦馬,勢有餘而氣不足。清朝來了個義大利畫師朗世甯,以東方的筆墨、西方的技法來畫馬,骨架較准,但沒有自由奔放之感。”

徐馬與沈馬

長期以來,徐悲鴻的馬備受推崇。然而讓小孩子照本臨摹練習,卻不知其真實自然的結構,可能造成誤導。

『畫畫是很公平的東西,不是某些人捧出來的。』 沈其昭說,『我提倡畫真馬,以自然為師。沒有絕對的權威,誰不對,都可以批評指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拋磚引玉,讓後輩趕超。』

徐悲鴻畫馬用勾勒法,先將馬的外形勾勒出來,然後填色填墨畫出馬的肌肉和皮膚的感覺,細膩俊秀,只有馬尾用寫意的風格。而沈其昭畫馬採用沒骨畫法,即馬的形體、所有細節都用墨色一筆揮就,充滿了中國畫的大寫意畫風。不僅以筆力和氣勢見長,而且富於節奏感。馬頭、馬身濃重粗獷,馬尾、馬鬃漫捲飄逸,以陰抱陽,以柔襯剛。

一氣呵成的功夫

沈其昭指出:“畫馬講究形神兼備、氣韻生動。要研究解剖透視,基本的架子、形要准。動作傳達性格,一筆有三個味道,快、慢、頓、挫、濕、幹、枯、淡、濃、澀……動態、力度、重心、力點、質感、速度兼顧。”

他的恩師,錢瘦鐵、劉海粟都是右派,烏蘇養,文革時被迫害死了。劉海粟曾對他說:“你是生不逢時,就當大器晚成吧!” 一句“大器晚成”,沈其昭畫馬不停,又隻身遠赴蒙古、新疆去看馬和速寫。

愛馬癡狂,即使在黑牢,長夜難眠的深夜,馬也會飛馳腦海,蹄聲由遠而近,昂首嘶鳴,那奔騰的英姿,讓他情不自禁地呼喚:馱上我,一起沖出牢籠!

他扯棉襖裏的棉花沾水在地上、牆上畫,棉花扯完了就用手指沾水畫,越畫越有感覺,馬從來也沒有離開過他,越來越熟悉親近。

沈老畫馬不打草稿,胸有成竹。抓住要害,大塊面地揮灑,簡練傳神。高達4米,或長達8米的高大野馬,一氣呵成,力透紙背,栩栩如生,令人震撼。這需要何等的功夫啊!

觸類旁通,他在醫學和氣功上的心得體悟,也對他的繪畫大有助益。他的畫講究力學與結構,精氣神貫通飽滿。

心系祖國,吐露真言

旅居海外二十年,沈其昭始終未忘祖國,關注國計民生。享受著自由和舒適,也沒有忘記在國內無辜受迫害的關在監獄裏的人。問自己能為他們做什麼?

這個上過戰場、蹲過監獄、支持六四學運、流浪異鄉的老人,這位博學多才的正直坦誠的藝術家,歷經磨難,不畏強權,從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以下是他對太極拳、中醫、六四、法輪功的看法。

太極拳

49年後,中國太極拳打起了花架子,一個比一個好看,變成了太極舞、太極操,一套一套的。太極推手的引勁落空、四兩撥千斤變成頂牛、鬥狠、狂妄。

練太極要有寬大的胸懷,能忍讓,輸得起,才能體會到以柔克剛。

中醫

中國醫學有5000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精髓。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論述練功和經絡的關係,大意是當你學針灸的時候,一定要學氣功,這時才知穴道和氣的運轉。《針灸指南》一書中也強調,凡學習針灸者必先自願練習靜坐功夫。

可惜,中醫的精華內涵都遺失了。

現在的針灸大夫不願學氣功,因為太難。以為隨便紮幾針就可以了,上百次也不好。中國古代好的東西(醫術),那真是“手到病除”。“手摸心會”,“筋出糙,骨出插縫”。許多問題需要重定,研究肌腱、韌帶、神經等等。

氣功是天人合一的表現,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大有可為。

我說這些是想促進中醫的改革,不能知道點皮毛就固步自封。古老的東西要重新發掘研究。不改革,中國的醫學,怎麼辦?病人腰痛,醫生頭痛。看100次也沒用,罵死你了。
中藥調理,要去偽存真,少而精。現在德國人提煉中草藥,用銀杏葉做治心臟病的主要藥方,簡單而有效。

六四

包括許多高層有良知的人都認為,六四屠城,槍殺、坦克碾是喪盡天良的行為,是非常不人道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要求平反六四,停止宗教迫害,正確處理西藏問題。任何領導人都應該勇於接受批評。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佩服法輪功學員

法輪功,煉氣功有什麼錯?強身健體,做好人,有什麼不好?本身是個健身團體,開始是官方認可的,人多了就受不了了?不能強制高壓,那是官逼民反。對法輪功學員,我是真的很佩服。不圖錢,不顧個人安危,追求真理,非常不容易。大家都不講真話了,這個國家怎麼辦?!

只要老百姓好就好

我認為中國還是要民主、自由、平等,不能高壓專制。民主了,有人監督,至少不會貪到這個樣子。現在的貪汙腐敗超過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達到肆無忌憚的的程度。
百年來,戰亂、政治運動、天災人禍不斷,雖然近十幾年的經濟有成就,還是真心希望中國經濟騰飛的同時,人權、宗教信仰等方面也要有所進步。只要老百姓真正的好就好。

專制使人矮化、奴性、萎縮、病態。中國人聰明能幹,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誰敢擋?壓不住,滅不了。天公抖擻,萬馬奔騰。馬象徵著自由奔放的生命力,俠骨正氣,勇往直前,衝破黑暗、恐怖、暴力,奔向自由光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4電)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初中便立志要當畫家,17歲時還把爸爸殉職的所有的撫恤金拿去買顏料與畫具。他一生致力推動水墨現代化,被太太戲稱為「現代水墨畫的傳教士」。
  • 「造境」若要有畫意、要有詩情,想來免不了要「多讀書」。但這種說法陳意未免太高,強人所難。只是古人都麼說,為了不負古人,自己也得自修,那就拿出唐宋詩詞及歷代文選來溫習一下吧。
  • 這張畫是用包裝紙畫就的。原本是用來包衣物及皮件的紙,皺皺的,把紙攤平,灑上水,再用熨斗燙平。雖則不十分平整,但也可以拿來作畫了。
  • 砂子來自岩石,用來繪製宏偉壯觀的奇岩巨石,想必能獲相得益彰的功效。於是將之用於畫面,表現海浪與黃山之美。有了原先畫水墨畫暈染的經驗,帶進畫裏,使得畫面呈現往常不曾有過的感覺。那種既有真實質感的肌裏,又有朦朧的雲霧煙靄,使我愛不釋手。
  • 膠彩畫是我國唐朝的繪畫技法,當時與水墨畫是同時存在的兩種繪畫技巧膠彩畫因為技法繁複而失傳於我國 ﹔卻經由遣唐史努力的學習而隨同唐朝文化一同移植到日本,再融合精緻的日本文化成為有中國文化血脈的日本畫。
  •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一九三八年生的中國畫家范曾,以擅長表現歷史人物聞名,可說是當代中國水墨畫家中,作品始終「好賣」的藝術家之一,在中國被視為當今書畫界的領軍人物,但他個人在國際藝術圈的評價卻是兩極。
  • 有一陣子,我喜歡用不同的色塊來構圖,表現出山水的氣勢,簡化那些高山大水成為一方一方不同層次的色塊,甚至連底下那些個樹叢,我們也把它簡化成像「傘」一樣的結構。如此做來,使畫面介於半具象半抽象之間,也比較可以讓人多「尋味」一下。
  • 驚濤拍岸,澎澎有聲,巨浪擁湧上來,滾動海底的石頭,喀喀作響,有一種神祕的、壯烈的氣勢;浪群互相沖激時更發出轟隆巨響,撼天動地。
  • 舊金山中華藝術學會於4月18日至26日, 在南灣硅谷亞洲藝術中心舉辦會員春季作品聯展。此次展出的有約70位畫家的水墨畫、書法、油畫、水彩和攝影等,近百幅不同風格的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