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從小販到窗簾大王(下)

文/孫幗英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

榮獲經濟部金商獎,擁有全台90幾家直營窗簾店的「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慈祥儒雅,談笑風生,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者。貧家子弟出身的他,在艱苦的環境中淬鍊成長,白手起家,從一個賣枝仔冰的小販到成就百家連鎖店的窗簾大王。回顧來時路,除了認真、勤懇,他說:「最重要是用心和找對方法。」

經營不二價布行

50年代,台灣成衣還不普遍,剪布做衣服的風氣很盛,尤其辦嫁妝經常是好幾箱滿滿的布料。有的當祖母了,嫁妝布還沒有用完,所以有跑江湖喊布的生存空間。

28歲,郭麒麟結束浪跡外地生涯,在台南市的市場、廟埕、巷內空地固定擺地攤。當時台南市最熱鬧、人潮最多的國華街上有很多攤位,只要哪個攤位休市,他就去借用那個攤位。

台南市區的精華地段在中正路和西門路,大菜市(西門市場)是零售布的大本營,大菜市的出口就在國華街上,靠近中正路。大菜市內約有四、五十家布商,彼此競爭相當激烈,往往任意提高價格讓顧客殺價,造成價格不公道的現象。

性情淳厚的郭麒麟雖然使用「喊布」的技巧把布賣出去,但是他認為這並非正當的生財之道。於是當他固定在國華街擺攤賣布後,以低價買斷的方式進貨,降低成本,且率先實施「不二價」。

起初,顧客不能接受,可是經過數次比貨比價後,漸漸的傳出了口碑,很快的建立信譽品牌,大發利市。郭麒麟說:「真的是一日三市,上午10點;下午3、4點;晚上7、8點,人潮多得應接不暇。」


隆美布行率先實施不二價,生意興隆。(圖/永福國小莊德歆)

布匹的身分證

為了便於經營管理,郭麒麟和弟弟想出一個特別的方法,給每一匹製作「身分證」。哪一位店員哪一天剪過哪一匹布,剪了哪一段,剪了幾碼,透過身分證編號,查一查,一清二楚。數量知道了,又堅持不二價,所以每天賣多少布,進帳多少,一目了然。這個創意方法,為以後的連鎖店,充分的發揮管理功能。郭麒麟說:「沒有學問,靠經驗,用心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找對方法。」

東亞最大的布市

民國65年,郭麒麟31歲那年,在國華街上有了第一家固定的店面「隆美布行」,業績快速成長。經營了2年,在中正路的中心地區,「生生皮鞋」旁創立了第2 家分店。再過了2年,高雄市五福路成立了第3家分店,自此正式成立「隆美布料股份有限公司」,爾後,如雨後春筍,各縣市紛紛成了連鎖店。「隆美布料公司」是台灣唯一以企業經營方式零售布。鼎盛時期,全台共有11家分店,其中以台中市的分店最大,從1樓到10樓,每樓100坪,來自國內外各種高級布料、織品應有盡有,堪稱東亞最大的布料百貨公司。

「隆美布料公司」在業界風光領航了約10年,由於成衣業發達,民眾自己剪布製衣的工錢相對的昂貴;加上來自大陸、越南、泰國的布料成本低,高價進口的歐、美、日、義布料,失去生存的空間,致使零售布的市場開始步入黃昏。郭麒麟提早意識到「隆美不轉型,就沒法生存」的危機。

當零售布的生意普遍在萎縮時,台中布料百貨公司賣的窗簾布卻在逆勢成長。郭麒麟發現:「窗簾的需求量和國民所得的提高有關。人民生活富裕了,由於購屋裝潢的需求,連帶著窗簾的需求量也大了。」於是,隆美旗下的零售布連鎖店,從11家收到只剩6家,且都兼賣窗簾。逐步轉型穩定下來之後,「隆美窗簾」每年以約 10家的速度擴充,最多曾經高達102家,目前全台共有92家隆美窗簾店。

擦亮隆美品牌 提升服務品質

郭麒麟表示:「企業經營非常辛苦,非常競爭。在競爭的過程當中要如何取勝,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建立品牌。有自己特殊的優點,才會爭取到客人的認同。」他強調,擦亮「隆美」這個品牌的方法,第一個是提升服務;第二個是提升品質。

為提供最好的服務,郭麒麟改變了以往窗簾市場經營的模式。過去顧客只能從型錄及小布樣去選擇訂做窗簾,以致成品的窗簾往往和理想中的窗簾差距很大。隆美窗簾首創在門市現場展示各式各樣的窗簾成品,大大方便顧客選購。

此外,店員的言談應對、到府測量、完工送貨、售後服務,都經過一番培訓,以確保服務品質。
一位店員表示,他很喜歡來上班,公司要求他們對顧客有禮貌,顧客開心,他們也開心。當然,他也把禮貌的態度帶回家,他笑著說:「養成習慣了嘛!」
對於布料品質的要求,郭麒麟自信的說:「我們的東西,布的原料都經過紡織研究所的檢驗,絕對有符合到健康的理念!」


98年的隆美布行。(攝影/孫幗英)

為顧客滿意 不斷求進步

只有小學學歷的郭麒麟,向來喜歡閱讀、思考、研究,他說:「我常常想,要怎麼提升我們的產品,讓附加價值出來。如何經營會更好,如何讓客人會再捧場。」

他的觀念是:「時機不會永遠好,也不會永遠壞,如何突破困境,只要動動腦,危機就是轉機,如果一切都順順的,就不會想轉變,也不會有進步。」

有一天,郭麒麟從雜誌得知,過敏是由塵螨引起的,窗廉、地毯、床巾、沙發裡面都隱藏著很多塵螨,於是去研究,怎樣把能殺菌的奈米光觸媒應用在窗簾上。由於他的研究精神,在SARS流行的時候,隆美的奈米光觸媒窗簾,一枝獨秀,生意不降反升。

SARS結束半年後,由於政府沒有明確證實奈米光觸媒是否具有副作用,為確保顧客的健康,郭麒麟放棄紅極一時的奈米光觸媒,改採用德國進口的防螨抗菌原料,為窗簾做「健康洗」。他說,窗窗簾布放在倉庫一兩年,必然有塵螨附著,洗過才做成窗簾,可以確保一年不沾染塵螨、黴菌。

健康洗的窗簾,不但通過公信單位的檢測,符合不危害顧客的健康,而且避免將來顧客清洗窗簾時產生縮水現象,郭麒麟指出,這些處理的成本都由公司吸收。

「隆美精神就是不斷的進步、再進步,不停頓,不滿足現狀。」郭麒麟說。在他的領導下「隆美」未曾停止向前邁進的腳步,如今不但引進國外技術,首創遮光率高達95%的「三明治布」,更與日本合作研發更高階的防螨抗菌窗簾。誠如他對自己的期許:走在同業的前面,不時的求進步、讓顧客更滿意!

淨化選風 熱心公益教育

20多年前,郭麒麟事業有成後,接觸佛教,了解了許多道理,打開了他的心胸和視野。郭麒麟相信,整個社會是共業,社會環境的優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因此積極投入社會活動。

民國76年,郭麒麟與林登木以救急濟貧為宗旨,成立了「法雲慈善會」,擔任第一屆理事長。79年轉型為「法雲文教協會」,擴大層面關懷政治、社會、環保與教育。

擔任多屆理事長,郭麒麟表示,20年來法雲文教協會辦過很多公益活動。民國80年,為了淨化選風,倡導「我家不賣票」、「1993乾淨選舉救台灣」。此外,還有搶救棲蘭山檜木林、掃街、淨灘、關懷老人、舉辦寒暑假育樂營等活動。

98年初,因應金融海嘯,郭麒麟號召台南市商業界共200位經營者,組成「台南市振興商業發展協會」,共同為振興家鄉府城的商機而努力。

最近,郭麒麟積極呼籲「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並在中小企業、民間團體間發起連署,希望台南地區能得到更大的發展,鄉親能獲得更多的福利。


「大樹計畫」南大學生林姵瑜為學童做課後輔導。(攝影/孫幗英)

大樹計畫 課後輔導

民國89年,有鑒於治安敗壞,家庭功能不健全,犯罪年齡下降,法雲文教協會在郭麒麟的領軍之下,投入人力、財力、物力,推出「大樹計畫」,關懷行為偏差且單親、隔代教養及低收入戶的國小學童,免費為這些學童作課後輔導、才藝教學與人格教育養成,並提供午後點心。

負責籌劃執行「大樹計畫」的張督導,是國中退休老師。她表示,「大樹計畫」將滿9年了,資源來自善心人士的默默捐贈,聘請台南大學3、4年級的學生擔任輔導老師,於放學後在特定教室做課後輔導。充滿關懷和輕鬆氣氛的教室,讓這些缺乏父母照顧的弱勢孩子,有回家的感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景氣年代,各行各業積極交流求生機。府城商界名人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號召台南市商業界共200位經營者,組成「台南市振興商業發展協會」,即將於3月1日上午10時在富霖餐廳召開成立大會,共同為振興府城商機努力。
  • 府城商界名人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號召台南市商業界共200位經營者,組成「台南市振興商業發展協會」,於3月1日上午10時在富霖餐廳召開成立大會,選出第一屆理監事,共同為振興府城商機努力。
  • 我和我妻子、女兒借《大紀元》貴網站鄭重宣佈:我和妻子、女兒即刻退出以前加入過的共青團、 少先隊等一切中共邪黨的附屬組織。以前向惡黨寫過的一切東西即刻作廢。其實,我早就告訴過妻子:我們不信什麼騙人的共產主義,一定不要讓上小學的女兒加入什麼少先隊之類的東西。但是,在家長不知道的情況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其全班同學某一天突然被學校強行集體驅趕入一個門、窗簾緊閉的教室,命令他們 集體宣誓加入少先隊。
  • 彰化縣社頭鄉30日凌晨傳出工廠火警,一間鐵皮搭蓋的家庭式織襪工廠及隔鄰的汽車修配廠、窗簾店均付之一炬,2名越籍女工受困在火場,所幸消防人員及時破壞鐵皮屋,把2名女工搶救出來。
  • 台南鄉親拒當二等國民,期待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台南市振興商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郭麒麟發起連署,南市30幾個中小企業民間團體紛紛響應,15日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期望引起市議會的重視,喚起台南人的覺醒!
  • 此時使邱吉爾略感安慰的是正在北非展開的“十字軍戰士”作戰計畫進展順利。11月18日盟軍對隆美爾部隊發動攻擊初戰告捷,使德軍損失坦克55輛,被迫撤退。
  • 榮獲經濟部金商獎,擁有全台90幾家直營窗簾店的「隆美窗簾」董事長郭麒麟,慈祥儒雅,談笑風生,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者。貧家子弟出身的他,在艱苦的環境中淬煉成長,白手起家,從一個賣枝仔冰的小販到成就百家連鎖店的窗簾大王。回顧來時路,除了認真、勤懇,他說:「最重要是用心和找對方法。」
  • 孫正義和江志成攪動中國互聯網;中阿里巴巴魔咒,軟銀淘金變貼金;亞洲精靈誤入魔幻,變砸錢機器;投資中國專業戶落入紅色陷阱,失血驚魂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人生經歷彷如一部小說,而他創立的《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給香港傳統媒體生態帶來了徹底的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