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從一次大戰到經濟大蕭條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1914年在歐洲—與德國以及奧匈帝國攻打英國、法國與俄羅斯的戰爭—幾乎從一開始就影響美國利益。英國和德國海軍都干擾美國航運,但德國潛艇的攻擊具致命性。1915年,當潛艇擊沈英國遠洋客輪盧西塔尼亞(Lusitania),將近130名美國人喪生。伍得羅威爾遜總統要求停止攻擊,而他們停止一會兒,但到1917年他們已重新開始,美國宣戰。

超過175萬名美軍在擊敗德國和奧匈聯盟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技術上是休戰但實際上是投降,戰爭結束於1918年11月11日。

威爾遜總統基於他為實現持久和平的14點計劃進行談判以結束衝突,包括結束秘密國際協定、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降低各國軍備、自治以征服歐洲民族以及成立一個協會—國際聯盟—幫助擔保大小國同樣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

然而,最後的和平條約幾乎不包含這些要點,因為勝利者執意嚴懲。威爾遜國際聯盟的想法仍在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但他也無法取得足夠的支持,而美國拒絕。美國回復原本的孤立主義。

戰後時代是勞工動亂和種族的緊張關係。由於戰時需求突然終止,農民痛苦。布爾什維克(Bolshevik)暴力開通了”紅色恐慌”(Red Scare),導致了幾十年激進份子對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敵意。儘管有這些問題,在1920年代數年間,美國享有一段真實且廣泛分佈的繁榮時代。家庭購買第一台汽車、收音機、冰箱,並且開始定期看電影。而婦女參政權者經過幾十年的政治運動,成功爭取到1920年一項批准婦女投票權的憲法修正案。

好景不常,許多人為膨脹的股票價值於1929年10月急劇下降,在接下來3年內,美國的商業衰退美國成為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一部分。企業和工廠關閉、銀行倒閉與農民收入下降。1932年11月,20%的美國人失業。

那年的總統競選,主要論點是經濟大蕭條的原因以及如何扭轉 。現任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已開始經濟重建進程,但他的努力幾乎沒有影響,並且敗給羅斯福。羅斯福非常樂觀並準備運用聯邦權力進行大肆補救。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將進入另一個經濟和政治變革的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5月1日,美國洛杉磯警方稱,他們目前抓捕的一名男子涉嫌在上個世紀70和80年代謀殺和強姦了至少30名婦女。警方懷疑這名男子就是當時使人心慌慌的「南國扼殺手」(Southland Strangler),也是美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人之一。
  • 自由主一語民主制度的原則—美國的政治基礎—天生源自於在處女地上建立新社會的過程。自然地,新國家將自視為獨特與優秀。歐洲將懷有恐懼或希望地觀察它。
  • 美國革命—脫離英國而獨立的戰爭—開始時是英國軍隊與武裝殖民地居民之間於1775年4月19日發生的小規模衝突。
  • 在脫離英國的戰爭後,13個美國殖民地於1783年成為13個合眾國。戰爭結束前,他們為其共同努力而認可一個架構,這些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提供一個統一但極度鬆散與脆弱的制度,喬治華盛頓稱之為“不牢固的結合”。
  • 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革命期間,他一直負責組織有效的軍事力量。現在他主要負責建設政府職能。
  • 1850年,美國是在兩個海洋間延伸的廣大國家。地理、自然資源以及發展上的廣泛差異在各地間非常明顯。
  • 南北戰爭於1861年4月開始,南方各州聲稱有權分裂,並且組成了自己的邦聯。其部隊先開火。北方各州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決心阻止叛亂並保護聯邦。
  • 美國內戰之後在數十年日趨成長,邊境逐漸消失,農村共和成為都市國家,大工廠、鋼廠、州際鐵路建立,城市增長迅速,而從其他國家來此的數百萬人在機會之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 至1900年,美國的政治基礎已經歷成長痛苦、內戰、繁榮和經濟蕭條。宗教自由的理想一直持續著。免費公共教育基本上已實現,並一直維持新聞自由。不過,在同一時間,政治權力似乎集中在腐敗官員和他們的朋友手中。對此,一個稱為"進步主義"的改革運動應運而生。其目標包括更大的民主與社會公正、廉潔的政府以及更有效的業務控管。
  • 《蔣中正(蔣介石)日記(1948—1954)》新書日前於國史館發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暨前國史館長呂芳上指出,這是一部罕見的國家領導人日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