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103)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與史達林的生命競爭

邱吉爾與史達林是一對冤家,一個代表自由世界、一個代表共產暴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達林的共產陣營不斷擴張,橫貫歐亞大陸,史達林原本忌諱的兩樣:大英帝國的邱吉爾和美國的原子彈,如今美國獨有的原子彈優勢已成為歷史。大英帝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獨立了,年齡已是過75歲的邱吉爾,也已在野5年,史達林僅是埋怨邱吉爾不斷發出噪音,不認為邱吉爾會有太大作為。此時,史達林統治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脹,只有邱吉爾費盡心血達成的兩大法寶歐洲聯盟和英語國家特殊關係,與史達林抗衡。

說起史達林,有必要將其歷史揭示出來。史達林於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格魯吉亞的哥裏城。史達林是在貧困中長大的。他父親是個皮鞋匠,常常嗜酒無度,毒打兒子。史達林十一歲時他就去世了。兒童時期的史達林就讀于哥裏的一所教會學校。十多歲時進入第比利斯一所東正教中學讀書,1899年他因宣傳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學校開除,隨後參加了地下的馬克思主義運動,成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員。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17年10月,在列寧領導下,他積極參與和組織了彼得格勒武裝暴動奪取政權。1918年到1920年間,由邱吉爾宣導的協約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而史達林多次受列寧的委派,前往最關鍵的戰線指揮戰鬥。這可謂邱吉爾與史達林的第一次交手。1922年4月,史達林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此後30年他一直擔任黨的這一最高領導職務。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史達林成為蘇共的最高領導人。同時他也開始殘酷消除其他政黨和黨內的反對派和政治對手。列寧都曾批評過史達林“太粗暴”。

1930年代史達林在農村強制推行集體化運動,並搶走農民積存的口糧,因此造成大饑荒。蘇共時代,烏克蘭總共爆發過三次大饑荒,共1千萬左右烏克蘭人餓死,其中包括4百萬兒童。1932-1933年代的大饑荒最嚴重。

1930年代史達林在黨內開始進行的稱為肅反運動的大清洗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934年大權在握後,史達林發動了一系列的清洗運動。引起這些清洗運動的起因是1934年12月1日舍蓋•基洛夫遭暗殺。史達林僅僅只用“人民的敵人”這個標籤,在各部門展開輪番的大規模清洗,將大量的各級領導人殺害。被殺害的這些人裏,就包括他的戰友及周圍幕僚。

據《黨治制的由來》統計,蘇共一大至十七大歷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總數共二百八十四人,除去大清洗(1936~1939年)之前自然死亡的四十五人外,剩下二百三十九人中,被槍決或死於獄中的就有一百八十八人,自殺的八人,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的二十二人,只有二十一人倖免於難。 另外,至少七十八萬人被處以極刑(遭槍殺),全蘇聯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被送進了勞改營。史達林一生不停地把人逮捕槍斃或是發配到西伯利亞荒漠地區,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歲月,共計造成兩千萬人非正常死亡。

二戰時,史達林曾下令槍決一萬五千名波蘭軍官。德國侵略波蘭時,波蘭軍隊正在西線浴血抗敵,突然蘇軍從東線攻入波蘭國土,與德軍成夾攻之勢。波蘭軍隊本來就已不支,現在頓時潰不成軍。最後波軍選擇退向蘇聯一側,他們寧願向蘇軍投降,也不願向納粹投降。蘇聯內務部奉史達林指示對被俘波軍進行”政治鑒別”工作,士兵們一群群被釋放了,剩下一萬五千名軍官怎麼辦?按波蘭人的看法,這一萬五千名軍官都是民族英雄。

可是史達林不這樣看,由於波蘭軍官入伍前都是專業知識分子(這是波蘭軍隊很特別之處),一萬五千名軍官等於一萬五千名工程師、教師、技術員、農藝師、醫生、會計師、作家……將這些人都釋放了,將來肯定又會為波蘭資產階級政權服務(波蘭流亡政府已經在倫敦成立了)。波蘭資產階級政府依靠他們,又會組建起一支軍隊來,這將是多大的麻煩?研究來考慮去,史達林覺得還是統統槍斃比較省事,於是命令內務部在卡廷森林等地將他們秘密處死(每人後腦打一槍),再挖個大坑埋掉。

在1949年8月,蘇聯打破美國核壟斷局面,同年中國被赤化,世界局勢使自由世界壓力很大。這裏,兩大對立陣營的前沿。1945年日本戰敗後,沿著北緯三十八度線一分為二,南邊駐紮美國軍隊,北邊駐紮蘇聯軍隊。當時史達林看上了在蘇聯的金成柱,讓金成柱出任北朝鮮的領導人。

但考慮到金成柱在朝鮮人中間毫無威信,所以讓金成柱改名爲金日成,冒名頂替朝鮮人民傳說中的抗日英雄金日成。而南朝鮮是李承晚為首的親美政權。象歐洲的西德和東德分別為民主國家和共產獨裁國家,南韓和北韓也分別為民主國家和共產獨裁國家。這兩個被生硬分割的國家(民族),是自由世界和共產獨裁的前線。在歐洲主要有英法美勢力幫助西德對抗咄咄逼人的蘇聯,而在南韓主要是美國駐軍支持。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得到毛澤東的幫助和史達林的認可後,北朝鮮的軍隊越過三十八度線,侵入南朝鮮。一鼓作氣打到最南部的釜山市附近,美軍快被趕下大海。但最使史達林動心的還是中國軍隊能消滅並牽制大量美國軍隊,使世界權力平衡倒向對蘇聯有利的一邊。史達林的全球夢還包括在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若干歐洲國家奪權。

他在給毛的電報裏說:共產黨面對一個絕無僅有、而且轉瞬即逝的良機,那就是在資本主義陣營裏,德國和日本這兩個主要軍事強國部剛剛戰敗,如果共產陣營和自由世界陣營之間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我們應當害怕這一前景嗎?我認為,我們不應當害怕”,“如果大戰不可避免,那麼讓它現在就來吧,與其幾年後打,不如現在就打”。 毛澤東很清楚史達林的夢想,反復向史達林表態:可以依靠他來實現這個夢想。毛一再告訴史達林的聯絡員尤金:美國可能在朝鮮投入三十到四十個師,但是中國軍隊會把他們“碾”得粉碎。這樣,又一場絞肉機似的韓戰就此開始了。

金日成入侵南朝鮮後,聯合國安理會很快通過決議派聯合國軍隊支持南朝鮮。蘇聯駐聯合國的代表馬利克本來可以行使否決權,否決這一決議,但人就在紐約的馬利克沒有到會。馬利克曾向史達林要求去安理會,史達林親自給他打電話,叫他不要去。派聯合國軍隊的決議於是得以通過。蘇聯拒絕行使否決權的舉動,一直使人們大惑不解,都說蘇聯錯過了阻止西方出兵的機會.實際上,史達林是故意讓聯合國通過決議,想要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進朝鮮,好讓毛的士兵們把他們“碾”得粉碎。
面對史達林的戰略,美國總統杜魯門於6月27日宣佈派兵入朝。同時他增加了對正同越共打仗的法國人的援助,改變了對臺灣的“不幹預”政策。

8月初,北朝鮮軍攻佔了百分之九十的南朝鮮。以美國麥克亞瑟將軍為首的20多國家參與的聯合國軍近30萬增援迅速趕到,9月15日在三十八度線以南的仁川登陸,把北朝鮮軍截為兩半,緊接著準備向北進攻。9月29日,金日成急電史達林,請大老闆叫中國派軍隊參戰。史達林還給入韓的中國軍隊起名“志願軍”(即給世界以掩人耳目的非正規軍名稱,而實際上是中國的正規軍)。

聯合國軍隊進展順利,俘虜北韓軍12.5萬,於10月7日進入北韓。在史達林的敦促下,中國軍隊在10月19日投入韓戰。11月25日,20萬中國軍隊在蘇聯現代化武器的裝備下,大舉進攻聯合國軍,12月31日,中國再次投入50多萬軍隊進行人海戰術,進攻聯合國軍隊,使戰線推入南韓境內。

1951年2月到3月,美國投入更多軍隊,戰爭更加激烈,美國資料顯示39萬中國軍人死於戰場(聯合國的資料顯示有100萬中國軍人和50萬北韓軍死亡),美軍損失5.4萬軍人。激戰之後,麥克亞瑟將軍率領的聯合國軍將戰線重新推到三十八度線。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場風波雖已過去,但它使邱吉爾認識到,只有戰場上的勝利才能穩固自己的首相地位。他想要親自去開羅實地看看情況,但被艾登和佈雷肯等人極力勸止了。
  • 阿拉曼戰役是盟軍在北非的一次決定性戰役。這次戰役使隆美爾損失了6萬人,其中德軍為3.4萬。以此為轉捩點,盟軍此後在北非的戰鬥中節節勝利。邱吉爾曾在回憶錄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獲勝過;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 會議結束後,邱吉爾和馬歇爾一起飛往阿爾及爾,與艾森豪討論了下一步戰鬥部署,授權他在攻佔西西里島後採取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的適當措施。
  • 1945年1月,邱吉爾致電史達林,要求他“在維斯拉前線或其他某一地區發動強大攻勢。”史達林決定在中線加強進攻,強大的蘇軍在三周時間內推進了500公里,進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奧得河地區,為西線的盟軍減輕了壓力,也創造了奪取最後勝利的條件。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即舉行的大選中,英國人民拋棄了剛剛帶領他們走向戰爭勝利的邱吉爾。此前在出席雅爾達會議時,有一天邱吉爾參加由羅斯福作東的宴會。在宴會上非正式的談話中,邱吉爾說,他是經常被當作反動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羅斯福、史達林三個人中,只有他隨時可能由他的人民通過投票把他趕下臺。
  • 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應邀訪問美國期間在密蘇裏州富爾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在演講中,邱吉爾深刻揭示了蘇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以及如何保證持久和平的建議。
  • “現在,如果蘇聯政府試圖單獨行動,在他們的地區建立一個親共的德國,就將給英美兩國佔領區製造嚴重的困難,授予了戰敗的德國人以在蘇聯和西方民主國家之間拍賣抬價的權力。這些都是事實。不論我們從中得到什麼結論,這肯定不是我們進行武裝鬥爭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歐洲,也不是一個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條件的歐洲。”
  • 世界局勢的發展遠比邱吉爾在“鐵幕演說”時所擔心的還要嚴重,史達林領導的蘇共對世界的威脅越來越大,其第五縱隊遍佈世界各地,各國共產黨和親共黨派對各國政體產生了直接威脅。同時,大英帝國在經歷二戰重創元氣大傷,而且在艾德禮的工黨領導下對各殖民屬地的控制力不斷下降。
  • 這一消息猶如一枚引爆的炸彈,頓時使全世界為之譁然。在英國議會,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漢宮,到處籠罩著一片震驚的氣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