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中:丹麥童話和大陸現實

劉在中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18日訊】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全世界廣為流傳的童話,叫做《賣火柴的小女孩》。作品的表現形式雖是童話,卻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先生控訴社會不公的現實主義代表作之一。對於這個100多年前悲慘淒涼的童話故事,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為了掙錢買面包,不得不在大雪紛飛的除夕之夜走街串巷賣火柴;可是,走遍全城,竟沒有一個人買她一根火柴。凍餒暈眩之際,她坐在牆角下,迎著滿天飛舞的雪花,劃亮了一根又一根火柴。從小小火光帶來的幻覺中,小女孩彷彿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總算得到了一絲心靈上的短暫滿足;最後,小女孩還看到了早已死去的最愛她的奶奶,央求能帶上她一起走向天堂……但是,一切美麗的憧憬都在火柴瞬間燃完後隕滅了,手中空留一把燃燒過的火柴梗……第二天早晨,當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人們在牆角發現了小女孩凍僵的屍體。

以上,只是100多年前的童話故事;下面,卻是發生在我的故鄉重慶市的現實版「事故」。

本月12日下午,重慶市中區最繁華的解放碑步行街,大量人群團團圍住和保護一個賣燈草的80多歲的老大爺,而老大爺想起適才的遭遇,禁不住老淚縱橫。據現場目擊者介紹,重慶最大的百貨商場的2名保安「同志」,看到農村打扮的這位老人在廣場兜售燈草,認為影響了重慶商圈的光輝形象,不適合薄書記唱紅歌、說大話、樹毛像的革命氛圍,便以「有礙觀瞻」為由,肆意拉扯、驅逐老人,把他辛辛苦苦準備賣後換幾個油鹽錢的燈草扯下來扔在地上踩碎,搞得滿地都是人造「垃圾」。鬚髮皆白的老人眼見自己「稀飯化成水」,悲憤交加、痛哭流涕;保安卻不理不睬地揚長而去了。乏走狗的惡劣行徑讓途經此地的路人氣憤之極,人群自發地將老人保護起來,要求重百公司出面道歉並懲罰保安,但高高在上的領導並無任何表態。於是,憤怒的群眾紛紛撥打電視台、商報、晨報電話報料。由於受到「黨紀國法」約束,記者——準確地說,是黨的宣傳員,習慣於「報喜不報憂」,一開始根本不打算採訪。但因群眾久聚不散,高明的領導唯恐鬧出事端,才在4個小時後讓記者象徵性採訪一下。他們本以為如此一來就能矇混過關了,可群眾偏偏不買賬,繼續聚集在解放碑地區討說法。其間,有人向110報警,當然吃了閉門羹。

奇怪的是,僵持5個小時以後,一群警察突然衝入人群,不作任何解釋,強行將老人帶走。同時,還像對待鄧玉嬌式地對群眾進行「推搡」、「推坐」;更有二惡警將置疑處理不公的好心男孩打倒在地,從而引發騷亂。眾目睽睽之下,是非自有公論,肇事的緣起和發展肯定不在百姓一方,但掌控話語權的黨媒卻在隨後的報導中,又千篇一律地老生常談:「由於部分不明真相群眾……」一下子就把責任推給了普通老百姓。

賣火柴的小姑娘和賣燈草的老大爺都是不幸的弱者,一個是西方世界的童話,一個是「和諧盛世」的現實,似乎不好類比。但他們追求光明和溫飽的希望都被無情粉碎,卻是並無二致的同樣遭遇,故而一樣地使人潸然淚下、歔欷不已。但,小女孩的「幸運」是終於見到最愛她的奶奶,老人最不幸的是看見了號稱「媽媽」的狼外婆。

首先,我們需將解放碑發生地正名。抗戰時期,面對日本飛機狂轟爛炸的山城民眾,經常聚集於此聲討日本罪行,幾根高聳的旗杆代表著陪都和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故稱「精神堡壘」。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便在此地修建起「抗戰勝利紀功碑」。記得兒時的我,曾經排隊進入內部參觀過,大人牽著我的小手循旋轉樓梯拾級而上,俯瞰當時高層建築不多的山城美景。殊不知49後,突然被篡改為人民解放紀念碑了,簡稱「解放碑」。鑑於49後百姓並未真正解放,所以,稱「解放碑」實為以訛傳訛。

其次,重百保安和各地保安一樣,多數是從農村或從城市貧民中招聘來的,他們與警察、城管等職業打手比較起來,在社會地位、工資待遇、物質保障方面不可同日而語,至多能算「業餘選手」。有時違心充當馬前卒、以極左面目出現,無非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飯碗而已。對這種人,只想餽贈曹植的七步詩一首,以讓諸位暗中體會,檢點自己今後的行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賣燈草的老大爺是你的家人或鄉親,能這樣對待嗎?

另外,可能會有人懷疑:偌大一個直轄市,早已電氣化了,老人家的燈草還能賣給誰?這個問題,半月前找到了答案。老伴原在成都東郊某國防工廠工作,80年代之前,他們是很吃香的「領導階級」,無論衛星上天、核彈爆炸,都能拿到幾文獎金。當時的成都東郊,到處豎立「外國人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的警示牌,搞得神乎其神。然而,改革開放的陣痛首先體現在國營大廠工人身上,隨著下崗、破產,地位一落千丈,現又面臨「騰籠換鳥」被逐出東郊故居的窘境。端午節那天,我們專程拜訪耄耋之年的師娘,老人家「革命」半個世紀,退休金剛過千元,子女工作又不固定,如今包括孫子在內三代同堂,生活十分清貧。當孩子們不在家的時候,節約起見,棄電不用,甘願以豆粒大小的油燈照明。假若師娘在重慶居住,應該就是老大爺燈草的買主了。在「工人階級等於零」的今天,誰能保證工業重鎮重慶就沒有倒退到油燈時代類似師娘的貧困家庭呢?

前天,中外嘉賓雲集的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閉幕了,據說在為期13天的盛會裡,來自國內外的120餘支表演隊伍和100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了6大類370多項節會活動,吸引了520多萬人廣泛參與,並帶動了54.2億元的消費,實在可喜可賀!特別令人振奮的是,一些非遺傳人得到政府重獎,似乎說明曾經大革文化命的共產黨人要為中國五千年文明招魂了。例如,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金錢板曲藝傳人鄒忠新,現已83歲高齡,獲政府終身成就獎,準備每年給於8000元的特殊津貼。具有400年歷史的瀘州油紙傘也金榜題名。

喜悅之餘,突發奇想,那鬼火般的油燈可是秦漢墓葬出土的文物,少說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何不代表重慶賣燈草的老人家和老伴的師娘申請非遺,如能有幸上榜的話,也拿8000元來花花,也許是他們終身擁有過的最大一筆巨款。不過,假設有了這筆錢財,他們不會再點油燈和賣燈草,豈不事與願違斷了「傳統」。為了國家民族利益,這筆「外快」大約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嗚呼!

然則,政府應該明白,只要百姓還在生死線上掙扎,「有礙觀瞻」實難避免,不必弄虛作假賺眼球,硬要對城市堅壁清野,進行鬼子式的大掃蕩。換言之,對於賣燈草之類的弱勢群體,還請公僕們高抬貴手。否則,如果安徒生先生的「非遺傳人」再寫一篇「賣燈草的老大爺」流傳世界,就不大符合科學發展、執政為民的動聽口號了,切記!切記!

──轉自《自由聖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在中:橡皮年齡和假話時代
劉在中:「殃視」春晚 名存實亡
劉在中:兩會奇聞ABC
劉在中:車禍猶可防 特權猛於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