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實業家張謇(下)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張謇回到了南通,靠著賣紗買棉的辦法,苦苦撐持著廠裏的生產。好在近幾個月裏,棉紗的行情看好,售價連漲了幾次。紗廠的資金不斷擴展,不但保證了工廠的正常生產,而且還略有結餘了。大生紗廠終於度過了這一次資金危機。
  
這一年,由於紗價大漲,大生紗廠獲利達到20多萬兩白銀。
  
張謇臉上的愁容終於煙消雲散。
  
這一天,張謇帶著紗廠出產的棉紗,到南京去看望兩江總督劉坤一。棉紗用紅綢布紮著,一共是兩束。張謇笑著說:“這是我們大生紗廠自己生產的棉紗,送給總督做個紀念。”
  
劉坤一接過棉紗,連聲稱讚道:“好,好,我收下!過去人們稱這種棉紗叫洋紗,織出布來叫洋布,現在我們自己也能生產了。這可全靠你的苦爭苦鬥啊,我要給你記上一大功!”
  
張謇說:“苦是苦一點,但這是我‘自討苦吃’,怨不得別人。再說為了國計民生,雖說吃一點苦,我心裏也痛快啊!”
  
有一句話張謇沒有說,那就是為籌措購買棉花的資金,他的妻子連首飾都賣掉了;而開工廠這五六年來,他的家人從來沒有在廠裏支用過一文小錢!
  
困難和挫折鍛煉著張謇的意志,也激勵著他向更加宏偉的目標前進。他想,紗廠紡紗缺不了棉花,棉花需要花錢收購,而隨著棉紗的暢銷,棉花的價格也在天天上漲,更何況日本的廠家也到這一帶來收購棉花……如果我們能有自己的棉田,不就可以不受棉花市場的牽制了嗎?
  
想到這裏,張謇毅然決定,建立一個墾牧公司,把沿海的荒灘改造成棉田,自己種棉花自己用!
  
他與幾位老朋友商量後,再次來到南京,拜訪兩江總督劉坤一,要求將沿海荒棄的灘塗劃給他們辦個農牧墾殖場,使工商農牧形成一個系統。劉坤一當即表示支持,讓張謇以他的名義寫一份奏章給朝廷。這份奏章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復,1900年9月,通海墾牧公司正式開始籌備。
  
第二年3月,墾牧公司的章程經過七易其稿終於確定下來。這時,大生紗廠的事務也很緊,張謇只好把墾牧公司的開辦事務交給他的學生江導岷。一些本來無地和少田的農民,聽說張狀元開辦墾牧公司,管吃管住,還給工錢,大家奔相走告,紛紛前來報名,加上張謇到上海招募來的失業遊民,一下子就有了二三千人。他們先在海灘上築堤壘壩,防止海水浸漫上地。一個多月下來,海灘上竟出現了一道石砌的長城!經過一秋一冬的勞作,1902年春天,墾區各處都長出了嫩綠的青草。個別鹼性大的地段,工人們便開渠引水沖洗,改造土質。夏天到了,牧草、蘆葦漸漸長大,工人們又弄來一些牛羊放牧餵養。秋天來了,蘆花開了,牧草黃了,牛羊居然長得又肥又大……
  
正當人們為成功而歡欣的時候,意外的災難襲來了。
  
一天夜裏,海上突然起了大風暴。狂濤巨浪沖上海灘,石頭砌的堤壩垮了,蘆葦和牧草被淹沒了,小牛小羊被卷走了。一年的辛苦勞作,轉眼間化成了泡影!
  
張謇從墾牧公司工務處裏沖出來,迎著狂風巨浪向海堤奔去,一邊大喊:“工友們哪,快到海堤上去啊!”
  
工人們見年已半百的張狀元竟然不顧一切地沖向海堤,開始簡直以為他是發瘋了,但很快,他們都被張謇的精神感動了,也紛紛跟上了海堤。
  
“修補堤壩,不能讓潮水上岸!”張謇一邊發號施令,一邊帶頭挺身而出跳到海水裏去搬石頭。但是張謇畢竟是一個文弱書生,一浪打來,就把他打得跌倒在地。工友們連忙來扶他,張謇直搖手,說:“快去搬石頭!”工友們只得趕緊去搬石壘壩,張謇也艱難地在海水中抱著石頭一步步往前挪。
  
終於,這一段缺口補了,張謇才離開這裏,又向前去查看別處的險情。
  
經過幾年的開墾和建設,通海墾牧公司已經初具規模。當年的荒灘,如今有9萬多畝變成了良田,年產棉花多達四五萬擔。他們以堤劃區,各堤之間都建有居室和廳堂。儲物有倉庫,吃菜有園圃,佃工有成排的宿舍。買東西也很方便,離宿舍不遠就是市場。出門有路有橋,交通十分便利。特別是每年收穫的那堆積如山的棉花,使大生紗廠的原料供應得到了可靠的保證。不常出門的農民到了這裏,幾乎以為自己是真的進了桃花源。
  
這確是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過的景況。
  
張謇常常說,一個人辦一個縣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的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而辦一國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這種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在他興辦實業的過程中。他從來就不滿足於現有的事業,一直在不斷擴展事業的規模。1904年,他利用大生紗廠的盈利和新人股的資金,投資63萬兩白銀,增添紗錠2.4萬枚,所用的機器設備等也逐步加以更新。就這樣,到1913年,大生實業集團已經擁有200萬兩白銀、6.7萬枚紗錠。
  
除了興辦墾牧公司,張謇還以棉紡織業為中心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1906年,張謇為瞭解決紡織機器設備的維修製造困難,開辦了資生鐵冶廠,還有廣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呂四鹽業公司、鎮江鉛筆公司、上海大達輪船公司、江浙漁業公司等也接連興辦起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張謇已興辦各類企業二三十個,形成了一個以輕紡工業為核心的企業群,一個在東南沿海地區獨佔鰲頭的新興的民族資本集團。
  
在興辦實業之外,張謇一生中最為重視的就是辦教育了。因為他認為教育也是救國救民的重要手段,要想國家富強,人民就得掌握知識,因此,中國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他先後興辦了大生紗廠職工專科學校、紡織專科學校、鐵路學校、吳淞商船學校等,為東南沿海地區的實業培養了各種有用人才。張謇在 1902年創辦的通州師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學校。此後,他還先後創辦了女子師範學校、城廂初等小學、幼稚園、盲啞學校等。1920年,他又將紡織、醫學、農學三個專科學校合併為綜合性的南通大學。同時,他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以及圖書館、氣象臺、醫院、公園等,使南通成為一個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主義忙於打仗,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張謇的事業也在這時達到了頂峰。1917年,單大生紗廠的盈利就達76萬兩白銀,1919年又賺了263萬兩白銀。到1922年張謇70歲生日時,大生集團四個紡織廠,資本達900萬兩白銀,有紗錠15.5萬枚,占全國民族資本紗錠總數的7%。同時,在鹽、墾、牧方面,他先後開辦了20個鹽墾公司,成為東南實業界的巨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大紀元綜合訊)全球經濟危機狂襲下,英國超級富豪財產也受害。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過去一年千名富豪的財產狂減1,550億英鎊,約占總資產的三分之一。印度鋼鐵鉅子米塔受創最嚴重,但仍穩坐首富寶座。
  • (中央社倫敦26日法新電 譯者:蔡和穎)今天公佈的調查顯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嚴重衰退,英國富豪過去一年總共損失1550億英鎊(約2280億美元)。
  •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富豪五大洋帆船世界盃競速賽(Volvo Ocean Race)」,從1973年開始舉行。本屆比賽於去年(2008年)十月﹐由首站西班牙出發﹐經過南非、印度、新加坡、中國青島和巴西後﹐在4月26日下午4時零5分起陸續抵達波士頓港口。由瑞典籍的Ericsson 4號船獨占鰲頭﹐率先駛進波士頓站的終點線。
  • 景氣低迷擊垮英國富豪人數。根據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 (CEBR)指出,自2007年以來,因受房價崩跌、股市重挫與紅利縮水三大因素影響,英國的百萬富豪人數也減少了一半以上。
  • 資產價值下跌、股票暴跌以及商品價格疲軟,多管齊下,澳最富200人身家財富一年之內蒸發了250億,澳洲《商業評論週刊》的200富豪排行榜公佈今年富豪的財富總值為1140億,使2009年成為200富豪排行榜舉辦26年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年,還有10位億萬富翁出局。近10年以來的第一次,富人在今年變的「更窮」了。
  • 成都市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日前不慎失足掉入錦江,一名路過的男子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起老太,隨後才悄然離去。有目擊者認出救人不留名的男子是當地一名資產過億企業老總劉雲信。面對當地傳媒連日追訪,劉雲信稱自己並非英雄,且強調救人與個人資產多少無關。
  • 今年首次,222位澳洲大公司的CEO(大公司總裁)來到悉尼北岸的魯娜(Luna)公園,體驗無家可歸者的生活。6月18日,他們將像流浪者一樣在Luna公園度過一個寒冷,不舒適的夜晚。這種體驗將促使這些成功繁忙的生意人,用他們的力量改變無家可歸者的境遇。這次活動主辦方獲得捐款近50萬澳元,將用於改善無家可歸者的生活。
  • (中央社華盛頓20日法新電)美國德州億萬富豪暨金融家史丹福(Allen Stanford),長久以來一直熱愛奢侈品和生活中較美好的事物,諸如熱帶島嶼,但是他對引發爭議也非全然陌生。
  • (中央社巴黎24日法新電)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由於金融危機將多年來一向有利可圖的投資化為烏有,2008年全球百萬美元富翁人數下降到3年來的最低點,而可稱為全球鉅富的人大約減少了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