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紳絕命詩「預言」慈禧禍國(上)

紅梅
font print 人氣: 134
【字號】    
   標籤: tags:

1、和珅的政治鬥爭

和珅被殺的原因,一是貪財,二是激起眾怒。當然,貪財只是個引子,激起眾怒才是 更為重要的原因。

其實,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就有很多人彈劾和珅的貪婪,也有許多人企圖彈劾和珅 的貪婪。如果他們的彈劾成功的話,和珅頂多也就落一個像紀曉嵐一樣流放在外的下 場,不至於最終被殺。但是,和珅太有本事了,他能將所有這些對手的努力一一化解 掉。他的辦法簡直是太多了。

比如,對於能力、地位、功績都比他強的對手,和珅會不斷的在皇帝面前誇讚他們, 並且保舉他們在京師以外的地方承擔一些艱巨的任務,而沒有精力與他對抗。

就說阿桂吧。他比和珅大好幾十歲,是滿洲人中少有的幾個進士之一,可見其學問之 淵博;又曾跟隨乾隆南征北戰,立過汗馬功勞,曾任工部尚書 (工業部部長)之職。他很不滿意和珅的貪婪,一心想把和珅彈劾下去。可是和珅呢 ,卻經常在皇帝面前說阿桂的好話。在阿桂平定了甘肅的少數民族起義後,立刻被和珅保舉、乾隆命他在甘肅查清「捐監」案;提著又被調往黃河,治理黃河決口, 賑災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趕赴浙江查處陳輝祖貪污案。

從此,阿桂幾乎整年不辭勞苦地在各地奔波,雖然他早就知道和珅是朝廷的一大禍害 ,想為國為民除害,卻終不能如願。年逾八十的阿桂只能在病中 對家人說:「我年八十,可死;位將相,恩遇無比,可死;子孫皆佐部務,無所不足 ,可死;忍死以待者,實欲待皇上親政,犬馬之意得一上達。」

對於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對手,和珅採取的對策是搶在對手前面發動進攻,如前面我 們談到的幾個禦史對於他的彈劾。我們可以看到,和珅這著棋真是太損了。他一點後 路都不給人家留啊。真是「豺狼當道」,陷忠良於不義啊。這就激起眾怒了。激起眾 怒應該是和珅被殺的第二個原因。

和珅的上述所作所為,使所有反對他的人都認識到了他的厲害;同時,他們也認識到 ,只能團結在未來皇帝的周圍——唉,處置和珅,等待將來吧。

可誰是未來的皇帝呀,大臣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就只能瞎猜了。結果,乾隆皇帝的二十幾個兒子周圍就都有了反對和珅的人。問題在於,諸位皇子又是如何看待和珅 的呢?

和珅的一生,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為什麼這麼說呢?話還要從乾隆立太子說起。

由於有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時的紛爭為前車之鑒,乾隆一開始就不立皇位繼承人。所 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內——誰也不知道,乾隆的幾十個兒子中間,哪位是未來 的皇帝。

和珅呢,也就從來沒把諸位皇子放在心上——他在想啊,將來愛誰誰,我先管好現在 、先拍好乾隆再說吧。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也就是說,在和珅的心中,有的只是 乾隆皇帝和和珅自己。他的心中,那裏會有諸位皇子的位置呀。

這就鑄成大錯了。因為,轉眼就到了乾隆59年,乾隆皇帝終於到了確立皇位繼承人的 時候了。

因為乾隆上臺時曾許諾不能超過祖上康熙的60年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 慣例要頒發下一年的《時憲書》,就是我們現在的年曆。這《時憲書》上面必須有新 皇帝的年號。所以,乾隆不得不「諭示天下」,確定新皇帝為皇十五子永琰,其年號 是嘉慶。

此時的和珅可就著急了,他再想回頭拍嘉慶的馬屁,您說,還來得及麼?

和珅可怎麼辦呢。他來了著緩兵之計:他主張,乾隆,是太上皇;嘉慶,是皇帝不錯 ,但是要稱作「嗣皇帝」。

跟著太上皇乾隆轉,就會得罪嘉慶;跟著嘉慶轉,就會得罪太上皇乾隆。這兩個人, 誰是好惹的呀!貌似精明的和珅馬上很自然地轉變風向,他想在乾隆與嘉慶兩人之間 找一個最佳結合點,既能討好乾隆,又能得到嘉慶的寵愛。

在公開場合,他討好乾隆——畢竟現在還是太上皇說了算呀;暗地裏呢,給嘉慶皇帝 送禮——畢竟將來還是嘉慶說了算呀。

和珅是怎麼討好乾隆的我們就不用說了——這對於和珅來講是小菜一碟;可是怎麼對 付嘉慶呢?
和珅為了對付嘉慶,可是費盡了心機;嘉慶為了對付和珅,也是費盡了心思。雙方真 可謂鬥志鬥勇,進行了幾個回合的較量。

從和珅一方面來說,較量進行了三個回合。

第一個回合,和珅選擇了「軟」——送玉如意給嘉慶,對嘉慶進行了試探。

嘉慶當然知道自己的尷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廢立還不是父王的一句話?即使 做了皇帝,有乾隆這個太上皇在,自己就得小心應付。如果過早的得罪了和珅這個父皇身邊的寵臣的話,自己的皇位也許隨時就保不住了。所以,他 愉快的接受了和珅送給他的玉如意;而且,每天都說朝廷和他都離不開「兩朝重臣」和珅。

這個回合,雙方是未分勝負。

但是,嘉慶皇帝的心裏呢?嘉慶皇帝對於和珅簡直是恨之入骨了。這恨裏面,既包含 了身邊大臣對於嘉慶經常的教誨、從而激發的對於和珅貪婪的恨;也包含了由於和珅對於自己的極端不尊重、大耍兩面派手腕的恨。

從這兩方面來說,其實,不管是誰當上了皇帝,和珅都免不了自己被殺的命運。因為 ,每個皇子身邊都聚集了很多仇恨和珅的人。和珅對於皇子們的不尊重也得罪了每個 皇子。因此,不管他們誰當上皇帝,都會殺掉和珅的。

第二個回合,和珅選擇了「軟中硬」。具體的做法是:

首先,派吳省蘭(吳省欽的兄弟)為嘉慶帝侍讀,以為嘉慶整理詩文稿件之名,行監 視之實。
其次,盡最大限度地孤立嘉慶,讓嘉慶孤掌難鳴。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慶的 羽翼和心腹,控制並摒除一切接近嘉慶帝的人;同時,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幹, 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一個權力網路。

這個回合,和珅一方是小勝。

第三個回合,和珅選擇了「硬」。

此時的嘉慶還沒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被和珅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還去軍機處察看 奏摺。結果呢?身為軍機大臣的福長安(和珅手下的第二號人物)急忙飛報和珅,和 珅又向太上皇啟奏。嘉慶因此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責,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詔,須奏 朕知曉,不得擅專。」

雖然受了一次訓斥,可嘉慶還沒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見軍隊毫無戰鬥力,就又下 了一道諭旨,要冬季舉行大閱兵典禮。和珅又啟奏上太上皇,太上皇降旨:「今川東 、川北教匪雖將次剿滅完竣,但健銳營、火器營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閱兵暫行停止 。」

就這樣,嘉慶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會把對於和珅的不滿記在心裏一次。但是,嘉 慶皇帝知道自己現在撼不動和珅這株大樹,因為和珅太善於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 此,嘉慶就慢慢的等待時機。
而和珅呢,他每戰勝一次嘉慶皇帝,就會高興上很多天。他高興的想,我還是很有辦法的,哈。

這個回合,和珅一方是大獲全勝。

可惜,他低估了嘉慶,而這恰恰致命的。因為,嘉慶與和珅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第一個回合,嘉慶選擇了欲擒故縱戰術。嘉慶繼位後,太上皇還健在。他面對一個老 謀深算,並深受太上皇寵愛的和珅,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和珅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裏,不動聲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評和珅,嘉慶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常讓和珅去代奏、轉奏,以此表示信任,穩住了和珅。

第二個回合,嘉慶選擇了調虎離山戰術。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經逼近。 當天,嘉慶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傳諭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初四日,嘉慶發出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 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並借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嘉慶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這實際上削 奪了和珅的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

第三個回合,嘉慶選擇了突然出擊戰術。正月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 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宣佈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 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如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 ,所有上奏的檔,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並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 永璿、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第四個回合,嘉慶選擇了製造輿論戰術。嘉慶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態。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他在奏摺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真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淩遲處死」。 「淩遲」就是千刀萬剮。嘉慶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並通報 各省督、撫,要他們都表明態度。

經過上述四個回合的較量,嘉慶皇帝已經大獲全勝。他開始加快了懲辦和珅的步伐。 初九日,在公佈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下刑部大獄。命儀親 王永璿、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初十日,嘉慶御批「實力 查辦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嘉慶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萬家團圓之際,邢部大牢裏的和珅更加哀愁和淒涼,想 想此前何等輝煌,而今日又何等淒慘。月下的和珅不由得發出了感歎,寫下了兩首詩:

《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

其一: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
室暗難挨曉,強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絏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新。
聖明幽隱燭,縲絏有孤臣。」

@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慈禧吃了頓覺香甜,賜名為「八寶窩頭」,從此名列清朝御膳料理之列...。
  • 老照片熱持續不衰,尤其是山東畫報、一些攝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系列出版物,成為出版領域的一大熱像。懷舊潮中的老照片以獨特的記錄性讓時光倒流,把人們帶入歷史的光影。歷史老照片的記載功能比文字更形象生動,能讓欣賞者一下子進入當時的歷史。可見必要的影像收藏視必須的。最近收藏一批傳世攝影專輯,首先翻閱到的就是慈禧的宮廷照片,這個愛美的皇后本來把攝影當成個人愛好,但是她的影像也同時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 1898年秋天,慈禧太后的屠刀在北京菜市口齊刷刷地砍下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頭顱,血花四濺,老邁帝國在一片肅殺之氣中,徐徐落下了19世紀陰沉的帷幕。
  • 1894年7月,中日開戰,慈禧太后從頤和園移駕紫禁城,滿朝官員都出城迎駕。當日,恰逢暴雨,路面積水頗深,文武百官個個匍匐路旁,衣帽盡濕,兩膝泡在水裡,頂戴上的紅纓流下鮮紅的水。其中有一位大臣是張之洞的堂兄張之萬,已年過八十,久跪不能起身。慈禧乘轎經過眾官時,竟連眼皮也沒有抬過一下,眼前視若無物。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死如灰。多年後,他說,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
  • 清宮醫案的確告訴人們,光緒是病死的.但是,從光緒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緒雖與慈禧以"母子"相稱,實際上他並不是慈禧親生.光緒皇帝,姓愛新覺羅,名載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豐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門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蔭齋,其父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豐皇帝的弟弟.其母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
  • 清人繪《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消夏賞蝶,人物以那拉氏為原型。(公有領域)
    她死後,雍正傷心至極。從皇子到貝勒爺、和親王,再到皇帝,多少凶險和風雨,都是她陪雍正走過來的。
  • 任教期間,他一直堅持身著清朝官服上講台。(公有領域)
    他是登上哈佛講堂的第一位中國人。頂戴花翎,足蹬皂靴,他是那個時代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的名字幾乎不為今天的世人所知。
  • 清代緙絲團龍紋袍,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研究所藏。(公有領域)
    在墓室240多年,她屍身不腐,皮膚仍有彈性,文革時卻被拋屍於野,甚至還被人背著屍體遊街批鬥。
  • 蘇格蘭攝影大師John Thomson(1837-1921)的百餘幅名作目前正在倫敦大學Brunei Gallery內展出,此次作品集收錄了John Thomson 在1862年至1872年間遊歷清朝、暹羅(現泰國)和柬埔寨時的珍貴影像,古樸真實的攝影風格將那個時代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
  • 清朝封疆大吏方觀承面臨死劫,算命先生說:「除非你做了天大的好事,拯救了千萬人的性命,才有可能化解這場災難。」到底怎麼做才能救下那麼多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