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代重要的婦產科著作

鄧正梁(中西醫師、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婦產科專著應該是西元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稱為《胎產書》的帛書。據考證,此書成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要比過去認為現存最早的唐代昝殷的《經效產寶》還要早1,000多年。整個帛書呈正方形,上半部為所謂的「人字」及「禹藏」兩種圖形,前者介紹依據胎兒產日來預卜命運,後者介紹埋藏胞衣的方位、方法;下半部的開頭為醫論一篇,名為「禹問幼頻」,論述妊娠十月胚胎形成的過程,後一部分是胞衣埋藏方法與醫方。估計原書1,000多字,現存679字,條款21條。此帛書已成為研究當時婦產科最好的資料。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婦產科醫生應該是漢代的義姁與淳于衍,她們都是西漢時期宮廷內專為皇后或皇太后治病的侍從醫生。據《漢書》記載,義姁「以醫幸王太后」,可見,她是一個憑借醫術深得王太后寵愛的醫生。稍後,關於淳于衍的醫事記載略多,如:「女醫淳于衍者,霍氏所愛,嘗入宮侍后疾」;「元延二年懷子,其十一月乳(分娩),詔使嚴持乳醫及五種和藥丸三送美人所」,這裏的乳醫,就是當今的產科醫生。

目前中國現存重要的婦產科著作及其主要內容有:

(1)《經效產寶》 唐代昝殷撰於852年。原書共52篇,371方,今存本共41篇,374方,分上、中、下共3卷。書中論及安胎、食忌、令易產、惡阻、胎動不安、胞漏、心腹腰痛、防止傷寒熱病傷胎、淋證、下痢、腫脹、難產、死胎不出、產後心驚、中風、餘血奔心、煩渴、虛羸、腰痛、玉門不閉、心痛、出汗、煩悶虛熱、血瘕、小便赤、溲血便血、二便不通、寒熱、咳嗽、血暈、無乳、乳癰、乳溢等疾病。書中每在篇首論述病因、病機或治療大法,隨後介紹具體病症的治療。書中創制了許多效驗方,還收集唐代之前許多婦產科的效驗方。此書流傳十分廣泛,朝鮮金禮蒙的《醫方類聚》、宋代陳自明的《婦人良方大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重要著作中都有引載本書的內容。

(2)《婦人大全良方》 宋代陳自明撰於1237年。全書共24卷,分調經門,內有20論;眾疾門,89論;求嗣門,5論;胎教門,19論;妊娠門,49論;坐月門,11論;產難門,6論;產後門,69論。每論依各病的病因、證候、治法、方藥來論述,內容比較實用,共266論,1,118張方,附有驗案48例。書中援引參考書80多種,參考其他醫家的醫論或方劑50餘家,可見該書搜集的資料相當宏富。王肯堂在《女科證治準繩》序中說:「《良方》出而閨閫之調(婦產科治療),將大備矣。」該書對後世婦產科影響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

(3)《素庵醫要》宋代陳靜復著。《素庵醫要》共15卷,現留存的《陳素庵婦科補解》是其19世裔孫陳文昭以《素庵醫要》中的婦科部分為藍本,加以補充解說而成,其中素庵執筆部分,仍不失為當時婦科最精華的內容。全書分調經、安胎、胎前雜證、臨產、產後眾疾5門,共167論。書中精闢的理論很多,發前人所未發,推陳出新。

(4)《婦人規》明代張景岳著。1624年輯人《景岳全書》之中,共2卷,內有總論;經脈、胎孕、產育、產後、帶濁夢遺、乳病、子嗣、瘕瘕、前陰等10類。每類分若干證,先理論,後辨證論方,對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作出系統的分析。由於張氏對《內經》研究頗深,諳熟各家學說,臨床經驗豐富,因此在婦產科的臨床與理論方面,都有不少建樹和創新。加上他雄文思辯,邏輯性強,使該書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創製的婦產科的方劑很多,如:大營煎、左歸丸、左歸飲、右歸丸、右歸飲、加減一陰煎、決津煎、折衝飲、固陰煎、固胎煎、保陰煎、胎元飲、泰山磐石飲、柴胡疏肝散、脫花煎、毓麟珠等等,都是臨床療效很高的方劑。

(5)《女科‧產後編》清代傅山撰於17世紀。共4卷,其中《女科》2卷,內容有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後等10門,共77篇,論述婦產科各病證治;《產後編》2卷,內容有產後總論,產前產後方證宜忌,及血塊、血暈、厥證等共43種產科疾病的證治。該書的寫作特色是議病不落窠臼,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中所用方劑多為作者自己創製,藥味精當,君臣佐使分明,方意清晰,有很高的臨床療效。此外,書中辨證以臟腑、衝任、精氣血為中心,施治突出扶助正氣,對健脾、調肝、補腎諸法在婦科治療中的運用均有較多的創新和發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