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四)

新古典主義的藝術特質與代表藝術家
謝春華
font print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7月12日訊】二、新古典主義的藝術特質

文藝復興時期,對古代的嚮往蔚為風尚;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更因考古的發掘,再度引起人們收藏古董的喜好,和對古典主義的興趣。這時以羅馬為背景描繪表現古人精神的題材也風行起來,人們不僅是欣賞及學習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進而試圖直接學習希臘、羅馬的古典風格。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為基礎,在表現形式上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強調理性的表現,作品單純而明晰。其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細膩精密;題材多以古代神話、傳說,或表現歷史和現實的重要事件為主,借古代英雄的事跡表達勇敢、光輝等高尚品德和歷史的大場面。其復古精神不在於直接模仿古物,而在仿效其美的本質,重現古典的樸實風格。因此創作按嚴謹的學院技法依序完成,講究考古與逼真寫實,從衣著、手勢、到肢體動作都十分講究,所以作品兼具現實感和莊嚴的戲劇性。目地在使觀者在感同身受,以喚醒人們的高尚道德情操,與獻身於理念的純樸美德。

三、新古典主義的代表藝術家

繪畫

新古典主義的畫家有漢彌頓(Gavin Hamilton,一七二三 ~ 一七九八年,英國)、蒙斯(Anton Raphael Mengs,一七二八 ~一七七九年,德國)、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一七四八 ~一八二五,法國)、阿比亞尼(Andrea Appiani,一七五四 ~ 一八一七年,義大利)、吉漢 (Pierre-Narcisse Guérin,一七七四 ~ 一八三三年,法國)等著名畫家,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他的學生。



圖19那不勒斯的國王斐迪南四世(Ferdinand IV,King of Naples),1760年,蒙斯,油彩、畫布,179 x 130公分,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馬德里(Madrid),西班牙



圖20 Desaix 將軍(General Desaix),1800-01年,阿比亞尼,油彩、畫布, 115 x 88公分,凡爾賽宮夏托國家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u Château,Versailles),巴黎,法國



圖21拿破崙在開羅赦免反叛者(Napoleon Pardoning the Rebels at Cairo),1808年,吉漢,油彩、畫布, 365 x 500公分,凡爾賽宮夏托國家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u Château,Versailles),巴黎,法國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一七四八 ~一八二五,法國)

大衛出生於巴黎。他的遠親布雪在一七六五年將他推薦給維恩。大衛於一七六六年進入王家繪畫暨雕刻學院,於一七七四年獲羅馬獎,翌年前往義大利羅馬研究藝術,在羅馬直到一七八○年返回法國。期間曾前往那不勒斯、龐貝與赫克拉寧,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和古羅馬文化影響,對古典主義發生極大興趣。一七八一年通過成為王家藝術院院士,一七八二年成婚,育有二個子女。

一七八四年大衛又到羅馬,完成以古喻今的《荷拉斯兄弟之宣誓》(圖2)。一七八九年,大衛爲路易十六繪製的《侍從搬來布魯特斯兒子的屍體》(圖15)在沙龍展出。此畫面左側、樸素的多立克柱式的建築門廊前,坐著沈默在陰影中的布魯特斯(Lucius Junius Brutus)(註十二),背後的侍從正搬進來兒子屍體,與右邊明亮光線下,激動悲愴、絕望又無力的母親和女兒們形成對比。這畫不只是在描寫一個家庭,布魯特斯為維護共和大義滅親的故事,更是觸及當時大眾的價值判斷。


圖22《侍從搬來布魯特斯兒子的屍體》(The Lictors Return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1789年,大衛,油彩、畫布,323 x 422 公分,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之後社會混亂失序。一七九一年底大衛曾研究路易十四的肖像畫,最後未能完成,這事曾給他帶來一些麻煩。一七九二年第一共和,大衛被選為國民公會的代表,成為公共教育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是法國博物館的奠基人之一。一七九三年六月馬拉(Jean-Paul Marat,一七四三~ 一七九三年)被暗殺,大衛立即著手畫《馬拉之死》,以深切的感情描繪樸素的英雄形像。九月他被指定為公安委員會的委員,追隨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 一七五八 ~ 一七九四年)。羅伯斯比爾失勢被斬首處死,大衛在一七九四年、一七九五年兩度被捕,由於他的學生們奔走而獲釋。這時期他創作了《自畫像》,和唯一的ㄧ幅風景畫《盧森堡的花園》,那是從監獄窗口看出去的景象。獲釋後他主要從事教學和肖像畫的創作,許多後來著名的畫家,如安格爾、格羅等都是他的學生。



圖23《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1793年,大衛,油彩、畫布,162 x l25 公分,布魯塞爾王家美術館,比利時



圖24《自畫像》(Self portrait of Jacques-Louis David),1794年,大衛,油彩、畫布,80.5 x 64.1公分,1794年,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一七九九年,大衛取材自古代歷史和羅馬傳說,創作了結構宏偉的《薩比諾婦女出面調停》。主題取材自古代羅馬建國傳說﹕羅馬人為繁衍人口,曾用計強擄薩比諾族女子為妻。數年後薩比諾人爲了要奪回被羅馬人劫掠的婦女,向羅馬人挑戰,而此時薩比諾女人懇求和平,進入雙方中調停。大衛在畫中特別以古典雕刻般的裸體人物表現英勇戰士的氣質和內涵(註十三)。其畫面主要人物埃爾西莉(Hersilia)是薩比諾領袖達狄斯(Tatius)之女、同時也為羅馬將領Romulus之妻,她張開雙臂站在丈夫和父親之間,懇切呼籲停戰;其他的婦女孩童則在兩軍廝殺中哀求哭喊,顯得格外無辜可憐。大衛用薩比諾與羅馬人之間的恩怨情仇,來比喻造成無數無辜受難者的多年內戰。作品透露出要求和解的建言和畫家對和平的渴望;其嚴肅的意義和繪畫的技巧同樣動人。



圖25《薩比諾婦女出面調停》(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局部,1799年,大衛,油彩、畫布,385 x 522 公分,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薩比諾婦女出面調停》在美術館陳列展出時,大衛要求必須買票才能觀賞,這在當時是很不尋常的,但看的人還是很多(註十四),這幅畫整整展覽了五年(一七九九~一八○四年)。然後大衛開始創作《雷奧尼達在溫泉關》到一八一四年才完成(一八○○~一八一四年)。

一七九九年拿破侖任第一執政,一八○○年大衛成為首席宮廷畫師。@*
(註十二)布魯特斯(Lucius Junius Brutus)是西元前六世紀羅馬共和國的第一任執政官,布魯特斯的兒子因參與被罷黜的傲慢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之圖謀復位,被布魯特斯依法處死。
(註十三)人們對於大衛在畫中以裸體人物來描述主題內容提出質疑,他陳述他的看法:「……古代的畫家、雕塑家、也經常用裸體來表現英雄和神,和一切他們想歌頌的人,像米開蘭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他們要表現的並不是一個哲學家,他們只在人物的肩上加上一個披肩,他們真正要表現的是被畫人物的氣質和特點。他們也不是在畫一個戰士,他們只在裸體戰士的身上加上頭盔,腰挎寶劍,手持盾牌,腳著涼鞋,但一樣讓我們感到戰士英勇的精神和氣質。如果要給人物增加一些美感,那麼只要給他披上一個披肩即可,……。」
(註十四)《西洋繪畫2000年》黃文捷等編譯 臺北市 錦繡出版社 1999年 頁27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以長卷形式來描繪當時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承平時期,京都街市與汴河漕運的繁盛景象。「清明」這繪畫主題有什麼特殊意義?「上河」的內涵是什麼?展開畫軸,從城郊沿汴河到虹橋再進到城區,河道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以及市井生活、水陸交通經濟發展,種種描寫細緻而生動…
  • 時代更替、文化興衰,歷史朝朝代代承傳著。張擇端筆墨精熟、呈給宋徽宗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呈現出來當時社會的人物百態、經濟活絡的景象,繁華、複雜的活動場面有如上演的一幕戲。
  •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 傳統中最早的藝術學校是一五六二年時,喬治‧瓦薩裏(Giorgio Vasari,一五一一~一五七四年)在佛羅倫斯所創建的藝術學院(Accademia dell' Arte del Disegno),學生們在學院裡學習繪畫技巧,包括解剖學和幾何學。十年後另外一間學院:聖路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在羅馬創立。和佛羅倫斯的藝術繪畫學院相較,聖路卡學院較偏重教育和藝術理論。
  • 羅浮宮博物館內收藏豐富,包羅廣泛,堪稱為藝術的寶庫,不僅激發人們對藝術的嚮往,也為其它藝術館樹立典範,在藝術和社會教育方面影響巨大。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