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必須學習的課題

子矜媽媽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幾年前因罹患輕度憂鬱症,便開始學習瑜珈。因為認真練習,成果還算不錯,至少憂鬱症沒再來找麻煩。後又因為因緣際會,開始學習氣功。最近在住家社區開了相關課程,與鄰居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日子過得開心又健康。孫中山先生說:「有了學問,便有知識;有了知識,便有方法;有了方法,小可以獨善其身,大可以兼善天下。」時時勤學習,天天都快樂,便是這些年一路走來的心境感受。

有個朋友的小孩非常在意自己形象,最近在全力衝刺大學指考,手機都關了。問她為什麼?她說,擔心朋友會覺得她言語無味,沒什麼可以聊的話題,乾脆暫停對外聯絡。這正所謂:「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畢業於同一系所,二十年後同學再聚首,有的變得自信滿滿,有的顯得風度嫻雅,幽默風趣,而昔日那位意氣風發的帥哥卻看起來腦滿腸肥,言語乏味,令人卻步。原因是那位風度嫻雅、幽默風趣的同學一直保有閱讀的習慣;那位充滿自信的同學一直不斷的在學習;而那位令人卻步的同學是畢業後再也沒有碰過書籍。

政府一直在倡導終生學習,其實認真生活就是一種學習,隨時保持好奇、活潑的心態,不斷嘗試各種新的可能,像栽培孩子一樣的栽培自己,每天抽出小小一部分時間,哪怕是十幾二十分鐘,看看書,都能使我們保持頭腦清醒、思想靈活。為父母者通常要小孩多閱讀課外書籍以開闊視野,增進語文能力,但唯有父母以身作則,才能輕鬆有效的帶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

想想,有多少個「三日」沒讀書了呢?是否明明知道自己面目可憎,言語無味,卻無計可施?找一門自己有興趣的課程開始學習,去圖書館或書店找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開始閱讀!學習和讀書都是在和智慧聊天,都是在吸取別人的智慧結晶來豐富自己。有時老師的一個小小點撥,或是書中的一句話、一個觀念,或許都會為我們平淡的生活注入活力,帶來生趣,讓我們一生受用不盡。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一卷在手,浸潤在浩瀚的學海中,天地的奧妙與萬物的更迭已悄然拓展了我們的視界,驀然回首,生活中快樂的源頭活水,不就是我們一輩子都必須學習的課題──學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相對於大人,孩子比較能夠認錯。那是因為...
  • (shown)人也傾向於相信自己可以理解的事物,理解不了的就排除駁斥,扣上迷信的大帽子,凡事以科學為唯一的解釋。然而正是科學,否定了許多客觀事實,把人的天地局促在很小的地域。
  •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 法國女人性感、傲慢,卻帶有令人難以抵抗的氣息。若想學習她們的生活態度,不妨先從髮型著手,只需3分鐘,就能塑造出高雅的氣質,從骨子裡散發法式風情。
  • 學習目標:
    讓孩子活動手指並學會控制力氣
  • 在工作間隙,和去年干參加工作的小同事談起今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她說今年媒體雖然講形勢一片大好,其實肯定不好。我感到納悶。她怎麼這麼肯定。她接著說了她母校的情況。她的母校是浙江省藥劑專業大專的翹楚,她說沒有就業協議學校不發給畢業證書了。所以很多學生為了拿到畢業證,就去偽造假的就業協議。這樣做的一個原因是班級間,學校間要比就業率。學校教給學生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給畢業證或結業證,這是學校的義務。然後才是學生帶著自己的成績和能力,選擇職業和被社會選擇,這是人們的常識。聽到學生有了就業協議才能拿到畢業證的消息,我真是感到震驚。中共學校的職業道德竟然淪喪到如此地步,國已不國啊!這樣的畢業證不拿也罷。小同事母校藥學有兩個班,有個班的就業率是100%,另外有個班有個好樣的同學拒絕拿假的就業協議,結果就業率只有九十九點幾了,我為這樣的同學叫好!祝福他能在這個社會能有自己的好位置!
  • 「海歸」回中國後幹什麼?那些發達國家除了技術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在中國派上用場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海歸們不僅僅是為了加入淘金熱潮,只要發達國家讓他們欽佩的不止是技術和管理,只要他們對發達國家的社會和人文有過起碼的興趣,思考過一些問題,相信他們會發現值得中國學習和參考的實在是太多了。但如果真要把這些東西付諸實施,那麼他們很快就會發現,真正把中國和發達國家相區別的,其實並不是技術和管理。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