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測溫室氣體 台灣完成全球首航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訊】長榮海運巨輪 最大海測平台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人類活動產出的溫室氣體正在悄悄反撲,科學家急著與時間賽跑搶救地球。台灣負責執行「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PGGM )的長榮海運長巨輪,昨天完成首航西太平洋海域觀測返抵台北港,創下世界科學家以船體成功觀測溫室氣體紀錄的首例。

目前監測溫室氣體的方法包括衛星、飛機空中監測及最新啟動的海洋船測,長巨輪是目前海上最大觀測平台,上個月22日從高雄港出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首次記錄西太平洋海域觀測的大氣資料,有了海測數據,搭配衛星及空中調查,科學家就能建立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的3D資料,精算排碳量,揪出排碳大戶。

首航西太平洋 建立大氣資料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三八五ppm,在離地十公里高度處偵測時,即使是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的區域,二氧化碳濃度正負差不到二ppm;長巨輪首航行經廈門、香港、上海港口區域時,二氧化碳濃度升到四○○ppm以上,但在離陸地較遠的海洋所測得的卻只有三七○ppm,正負差達到三○ppm以上。

王國英表示,海測數字比空測數字高出十五倍,證實生物活動領域離海平面越近,受到溫室效應的傷害就越大,意即活在地面上的人類受到嚴重衝擊。這些數字同時也證實經濟活躍、人口較多的區域,排碳量真的比較多。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海洋佔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海洋與二氣化碳的研究太少;現在台灣有科研技術,又將研究資料開放全球氣候變遷學術機構使用,有助提供台灣的環境研究能量。

PGGM計畫將於年底前,繼續進行太平洋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到大西洋的經常性觀測,王國英表示,大西洋靠近歐美地區,預期二氣化碳濃度可能攀升到三九○至四○○ppm左右,是全世界溫室效應影響最嚴重區域。

數據提供全球 我與世界接軌

人類一年排放三百億噸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其中約有一半會被地表和海洋吸收,另外一百五十億噸則充斥在大自然環境中,成為影響生物健康的溫室氣體。氣候變遷專家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西塞朗曾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一旦上升到四二五至四四○ppm,人類生存將面臨危機。

王國英指出,2008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到達三八五ppm,數字仍在攀升,「估計到二○三○年,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可能爬升到四四○ppm,屆時,北極冰融,海岸邊無法住人,梅雨、颱風不來,人類面臨死亡威脅。」王國英說:「我們不知道地球何時會像吸飽水的海綿,再也無法作用。要救地球,就要改變生活習慣,全民都有責任。」

研究團隊今起要改搭乘規模小一級的長威輪,進行四十三天的印度洋到太平洋區域的研究,明年亦將增加空中觀測,由華航提供十架以上波音B747-400飛機,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營運 3月9日啟用典禮
探測船遭騷擾 美鍾雲號南海護航
維權律師高智晟妻小 逃抵美國
台灣商輪觀測溫室效應 環署:貢獻全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