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讓你不生病的溫暖生活保健法(5)

石原結實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一、「寒」、「濕」、「痛」的三角關係

寒氣會在體內製造毒素

人類的體溫,不論在酷熱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都維持在三十六‧五至三十七℃的狹窄範圍內。

毫無疑問地,這樣的體溫是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生理機能,以及體內無數化學反應的原動力。

人類不但死亡後體溫會消失,體溫低於正常值五℃也無法生存。反過來看,身體發燒至高於正常體溫五℃左右的四十一‧五℃,尚不至於直接死亡。

由此不難想像,體溫降低對人體的傷害比體溫上升更大,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體溫降低會阻礙體內維持生命所進行的各種反應或機能,而威脅到性命。因此,體內如果有導致體溫下降的「寒氣」,身體就會產生種種反應,以避免寒氣的危害。

請仔細觀察第三十七頁有關「寒氣」與反應現象的示意圖,接著再根據此圖來看看身體對於「寒氣」有什麼樣的反應。

有人進入冷氣很強的房間,會出現頭痛、腹痛或腰痛等症狀;也有人在雨天(水氣)會出現關節痛或偏頭痛。

由此可知,「寒氣」與「水分過多」都可能成為痛的原因。

身體有寒氣時,會影響體內水分的代謝,並降低腎臟的功能,阻礙水分排出體外。

多餘的水分累積在體內(稱為水毒),會成為後述各種症狀或疾病的原因。

同樣地,攝取了過多的水分,或是排汗和排尿功能不佳,水分無法順利排除而形成水滯(水毒)狀態,也會使身體寒冷,影響體內所有器官的新陳代謝,並引發種種疾病。

所以,「寒」、「濕」、「痛」相互關連,形成表裡一體的關係。換言之,「寒氣」能造成「水毒」;反之,「水毒」也可能成為「寒氣」的原因。

藉著「熱」來維持我們生命與健康的身體,為了袪除這種「寒氣」(即濕氣)以維護健康,因而會產生各種反應。

例如幼兒睡覺時著涼,經常出現腹瀉。

一般人感冒時,會有打噴嚏、流鼻水、咳痰等症狀,藉此將水分排出體外,溫暖身體,以治癒感冒。

因為,藉由腹瀉、打噴嚏、流鼻水等,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泄後,可使身體溫暖。

怕冷而且有偏頭痛的女性,頭痛劇烈時常伴有嘔吐症狀。這也是將名為胃液的水分排出體外,提高體內的溫度,來改善頭痛的反應。

某位病患參加友人喪禮,看到親人傷心流淚時,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何人會哭泣?」單是悲傷並不能解答這問題,因為人在悲傷、痛苦、難過時都會流下眼淚。

這種悲傷、痛苦的狀態都會為身體帶來壓力。壓力使全身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惡化,結果導致身體寒冷。

身體的「寒氣」是百病之源,因此,「悲傷」、「痛苦」時就以流淚的方式,將水分排出體外,使身體溫暖,以防範疾病於未然。這位病患瞭解此真相後,才恍然大悟。

關於「冷汗」,也可以解釋為身體對「寒氣」的反應。遭遇極度緊張或恐怖時,血管因為壓力而收縮,導致身體寒冷,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之一:「冷汗」,可說就是防衛的一種手段。

「寒、濕、痛的示意關係圖」是我本章論述的基本想法,希望讀者們先充分理解。

二、「寒氣」引起的身體異變

寒氣使身體產生治癒反應

肺中有痰時,身體會利用咳嗽將痰排出。吃了腐敗或有毒的食物,則會藉腹瀉快速將它們排除。

我們身體表現出來的所有症狀,都是為了預防疾病、維護健康所作的反應。這些反應是表現身體異常的「警告反應」,同時也是希望將疾病治好的「治癒反應」。

有醫師指示氣喘發作的病人:「為了容易將痰排出,減輕咳嗽,應多攝取水分。」但是由中醫的角度來看,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

氣喘是過敏的一種,亦即因為水分過多引起的疾病(水毒症),因此指示病人多喝水並不適當。

罹患支氣管炎而發燒,並有濃痰時,多喝水讓痰軟化,以容易排出,看來似乎頗為有理。

但以癌症患者為例,癌症末期的病人整天吊著點滴,痰反而大幅增加,經常需要抽痰。

這就是因為點滴導致水分過多,大量水分積在肺中(肺水腫),為了將水咳出,就會出現咳嗽和稀痰。這時指示病人「多攝取水分使痰容易排出」,是不合理的。

利用吸痰器幫助病人將痰排出,病人會出現非常痛苦的表情。有人因此而體力減弱、縮短性命,甚至有人因為痰卡在氣管,窒息而死。

另外,也有不少人全身呈水毒,亦即浮腫狀態,對心臟造成負擔,結果導致心臟衰竭。

因此也有醫師主張,對於癌症末期的病人最好避免施打過多的點滴,以減少水毒症狀,這樣反而可以減輕病人痛苦。@

摘 自 《管好體溫不生病》 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