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居:綠海碧波中傣家竹樓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在西雙版納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壩子邊,坐落著一個個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樹、芒果樹、棕櫚樹,還有香蕉林、灌木叢,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樸別緻的傣家竹樓,若隱若現在綠海碧波中,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裡,好一幅優美的民族風情畫。
  
竹樓是傣族的傳統民居,西雙版納盛產竹子,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而且氣候濕熱,傣族人因地制宜,利用竹子,修建竹柱、竹梁、竹檁、竹椽、竹門、竹牆,且留有高腳欄干,分上下兩層,故稱竹樓。
  
傣家民間傳說竹樓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帕雅桑目底目睹族人的居室無法遮風擋雨,便苦苦思索建蓋居室的式樣,曾嚐試建築綠葉平頂屋和狗頭窩棚,仍不能達到目的。天神感於他的誠心,便變成一隻鳳凰冒著雷雨飛到他的面前,低頭垂尾,兩翅微張,雙腳立地,做出慾飛不飛之姿。帕雅桑目底受到啟示,便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腳竹樓。
  
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元代李京在《雲南志略》中說:「金齒百夷……風土下濕上熱,多起竹樓,居瀕江,一日十浴。」即指以兩層竹樓為居室,即可下避潮濕,上避炎熱,因竹樓多臨江而建,還可一日十浴。
  
竹樓是一種「干欄」式的建築,外形象一只開屏的金孔雀,以金雞獨立之姿立於翠竹綠林之中,又像一頂巨大的帳逢。粗竹用來建築房屋的柱子、梁和屋架結構,圍牆則用竹片編織,將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成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蓋在屋頂上。
  
竹樓裡最神聖的柱子是被稱為「墜落之柱」的頂梁大柱,據說可以庇護竹樓免於災禍,這裡是不能隨意倚靠或堆放東西的。竹樓內中間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而側面的矮柱子則代表著女性。屋頂呈「人」字型,因地處熱帶。降雨量大,這種屋頂易於排水。
  
竹樓一般呈四方形,分為兩層,下層高約七、八尺,是儲放雜物和飼養家畜的地方,樓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建有樓梯供人上下。樓上由竹圍子或木板將樓房分成兩半,內側是家人就寢的臥室,地上舖著竹蓆;樓梯進門比較開闊的地方是堂屋,在正中央舖著大的竹蓆,並設有火塘,是主人的待客之處和燒火做飯的地方。無論是堂屋還是臥室,內置傢俱十分簡潔。
  
門外有一走廊,一邊是樓梯,另一邊是露天的陽台,放著傣家人的打水用的竹筒、水罐等,供家人洗漱沖涼。因為傣家人在進屋之前,必須將污穢清洗乾淨。陽台也是傣家女子作針線活的地方。竹樓內四面通風,且可防潮,夏天涼爽,冬天暖和,是熱帶地區的理想居處。
  
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種植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使竹樓掩映在一片蔥綠之中,充滿詩情畫意。
  
官家和大戶人家的主樓高大寬敞,屋頂帶三角錐狀,由建在石墩上的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撐,橫樑上刻有花紋,樓上臥室間數較多。而尋常百姓人家的主樓則相對狹小,屋頂有茅草舖就,支柱不能建在石墩上。
  
傣家竹樓不僅建築美觀,結構合理而堅固,掩映在翠竹叢之中,遠望影影綽綽,似隱似現,近看則整齊有序,小巧別緻,別有民族風情,幢幢精美的竹樓組成斑斕多姿的傣族村寨,偶有三兩個穿著長長的筒裙、擔著籮筐的傣族姑娘在竹樓間中穿行,一片翠綠中閃動著那紅、黃、綠、藍的長裙,使整個畫面活動起來,隨著天地間的長風流水,與自然融為一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即「土生土長的人」,這個民族歷史悠久,自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帶,那裏山崗纏繞,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土家吊腳樓就是其中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 端午「五紅」、「十二紅」的養生飲食,都是觀察時令,巧用時鮮,以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同時五行養生的原理也在其中體現。不管時代怎麼推進,注重天人合一,順應節令過生活,上天自然賜給人最鮮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亞地區,收受嫁妝是一項古老的習俗,即結婚時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贈送金銀首飾或其它值錢的東西。儘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這種做法,但該傳統在民間仍然盛行。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隨著近幾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機會的不斷提升,印度陪嫁之風卻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顧真正的民族風情,那麼欣賞一隻傳統民族舞,聽一首美妙的神韻交響樂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陣陣鑼鼓、聲聲嗩吶、鮮豔的手帕,那東西方樂器的完美和聲,呈現熱鬧歡騰、 幽默歡快的民族風情, 一定會趕走你的鄉愁,讓你陶醉在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之中。
  • 在那長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藍的天空下,廣闊的草原上,近處風吹草動,遠處雄鷹飛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著皮草的年輕女子款款走出帳篷,她頭頂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遞給遠道而來的賓客,這是神韻作品中發布的一首經典交響樂《頂碗舞》描述的優美畫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徑蒙古包前,也一定會停下腳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