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之噤喉——鐵馬秋風大散關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60多嵗時所作的《書憤》使得關中四大名關之一的「大散關」一舉成名。在南宋抗金時期,宋金兩國軍隊在這裡發生過多次戰役,詩人也曾在此駐守,頗有感懷。
  
大散關地處陝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亦稱散關,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名。大散關是秦嶺南北咽喉,控扼四川與陝西之間最重要的通道——陳倉道,是關中西南面的重要關隘。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胴黃色的山體十分凝重沉緩。
  
昔日的大散關是一座「門臨巨墩,連棟起崇外」的宏偉關隘,它橫鎖陳倉古道,真是「路盡蜀山險,氣增秦地雄」,進可攻,退可守,自古便是軍事要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兵家必爭之地, 雄居天下奇險關口之列。
  
數千年的歷史中,大散關曾發生戰役70餘次。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循陳倉道、大散關的路線,自漢中攻滅關中的「三秦」;三國時,曹操也是通經由此地消滅漢中的張魯;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魏國,由大散關出兵,圍攻陳倉城(在今陝西寶雞市東);南宋紹興元年時,駐守大散關的大將吳玠、吳璘兄弟,曾在大散嶺附近的和尚原,大破金軍。後人為紀念吳氏兄弟,在關西修建吳公祠,塑其形象,以表彰吳氏功勛。
  
現在大散關遺址上,原有的城堡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僅留存關垣殘牆隱藏在沙塵和蓑草之間,以及一塊孤獨的石碑「古大散關」,見證著這裡以前的金戈鐵馬,依然令人回味那遙遠年代的烽火硝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有一座兼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挺秀、廬山之飛瀑、峨眉山之煙雲的名山:雁蕩山。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雁蕩山系分為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人們所指的雁蕩山為位於樂清東北部的北雁蕩山。
  • 在福建省東北部福鼎縣境內,矗立著一座三面臨海、面積為300多平方公里的仙山,她氣勢雄偉,景色秀美,並以峰險、石奇、洞異、雲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因此有「山海大觀」之稱。這就是太姥山。傳說,東海諸仙常聚於此,故太姥山又被稱為「海上仙都」。主峰摩霄峰,因狀如覆鼎,又名覆鼎峰,海拔約千米。
  • 梵淨山古稱「三山谷」,後又稱「九龍山」、「月鏡山」等,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是從佛教中的「梵天淨土」化來,意思是超凡脫俗清靜。它同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一樣,也是佛教名山,據說是彌勒佛的道場。
  • 位於福建省福清市西郊十公里處的石竹山,舊名石所山,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勝景有一線天、二塔、三巖、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其「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
  • 根據道教典籍所載,玉清為元始天尊,上清為靈寶天尊,太清為太上老君,都是天上神仙,合稱「三清教祖」。而頗具道家意味的三清山的玉京、玉華、玉虛三座山峰,如似道家的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位神仙列坐其巔,故名。它自古就被譽為「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山」。
  • 東北地區三大名山之一的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二十餘公里處,綿延約四十餘平方公里,海拔七百餘米。最高峰為仙人台,海拔為708米,其次為五佛頂。千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謂。明程啟充在《游千山記》云:「茲山之勝,宏闊秀麗,奇怪幽闃,險絕孕結,磅礡盤結,態狀變幻,不可殫述。置之中州,當與五嶽等,其博厚過之。」
  • 山勢雄偉、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奇石嵯峨,被元朝人讚譽為「閩海蓬萊第一山」的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
  • 今天司空山猶存的聖跡多為自然景觀,如 「傳衣石」、「奎心石」、「印心石」、「洗墨池」及「赤壁丹砂」、「北嶺松風」、「南崖瀑布」、「烏牛古石」、「洗馬春池」、「銀河夜月」、「二祖禪剎」等。
  •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相傳古時,東、西天目山峰頂各有一個半月形的天池。每年八月,當月亮掛在天中央時,天池裡就會浮出一塊滾圓的寶玉,閃閃發光,故稱「浮玉山」。而這兩個天池,又宛如仰望蒼天的兩隻眼睛,因此此山又稱為「天目山」。
  • 「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天月在松」,素有「川東小峨眉」之譽的佛教名山縉雲山,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西北4千米處,它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東西排列九峰,即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為1050米。海拔882.6米的寶塔峰,因形狀象寶塔而得名,傳說是古「阿育王塔八萬四千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