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星人:從眾洋演員主演《建國大業》電影說起

黑星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迎國慶60,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將隆重上演。從最近披露出來的劇照和演員名單來看,外國籍演員佔據了不少角色。其中:美國籍的有陳凱歌、劉亦菲、陳紅等九人;香港籍的有郎朗、章子怡、湯唯;加拿大籍的有蔣大為、童安格等四人;還有英國籍的張鐵林;新加坡籍的李連傑;瑞士籍的斯琴高娃;泰國籍的胡兵。陣容真是超級洋(強)大呵!

對此,有網友說:「109年前,八國聯軍浩浩蕩蕩挺進北京,給慈禧祝60大壽,如今洋演員聯手到北京,給中國60祝大壽,真是可喜可賀啊!」

這不是我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我想說二點:一、在強大洋演員陣容擔綱主演的《建國大業》電影背後,說明什麼問題?二、《建國大業》電影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先說第一點,我認為,由「中國製造」的電影大部份是為政治家歌功頌德服務的。這類電影為了達到政治宣傳目的,往往是不計成本投入的。就像2008北京召開奧運,將體育賽事當作頭等國家政治大事和黨的重大項目來抓,成本投入之初根本不考慮賽事結束能否盈利。

同理,拿《建國大業》導演來說,領導肯定吩咐,此片拍攝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失敗就是辜負黨的希望。不管用多少代價,也要保證將這部片子於十月一日之前趕出來。如果我是一個領取聖旨的導演,自然也會選洋演員來充當角色。一是這些洋演員都是大牌明星,容易出明星效應;二是洋演員比起國內演員,畢竟要見多識廣;三是國內演員一般底氣不足,恐一時難以勝任如此艱鉅角色。既然政府許諾錢不是問題,那麼何不來一次大手筆投入,不管別人罵「崇洋媚外」。

再說第二點,作為獻禮大片,即時同步上映的還有歌頌毛澤東豐功偉績的《天安門》電影。那麼,政府如此不惜投巨資,千金一擲地拍攝這些政治片電影,想要向觀眾宣傳什麼呢?我認為,四個字:「慶祝建國」。在這裡,我暫且不討論中華民族有幾千年曆史,華夏中國古已有之,現在何來「建國」一說?即便硬要說「建國」名詞,那也當屬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我中華大民國。而一個執政黨代替另一個執政黨執政,何來「建國」新意?

那麼電影《建國大業》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也許製片人想要告訴觀眾這樣一個事實:1949年10月1日,隨著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人的日子從此開始了。從此,國家的一切由人民賦予,比如:人民鐵路、人民醫院、人民郵政、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人民檢察院、人民警察(或人民公安)、人民審判員、人民武裝部、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還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人民解放軍(或稱人民軍隊)、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公僕、人民政府。再有:《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文學》、《人民戲劇》,《人民畫報》、《人民音樂》。就是市民手中使用的貨幣也叫:「人民幣」。

一切權力果真歸人民嗎?幾十年來風雨反覆演繹,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從最高層到最基層,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體育,幾乎所有重要的官方機構,都以「人民」這兩個字作前綴名,但它沒有本質內容,僅停留在一個抽象層面上,而非是一個個具體的存在點。也就是說,「人民」光有一個美麗動聽的名詞,而無它的意識形態及喜怒哀樂的表現。如此,當「人民」成為抽象而非具體存在對像時,勢必就會導致很多政治惡果出現。比如,政府出台一項新政策,不管這政策是好或壞、合理或不合理,其衡量的標準如果不是落實到具體的人,那麼假使這政策很荒誕不經、經不起推敲,而政策的制定者(也就是推行者)總會用最掩人耳目的手法和最充足的理由為其辯護。這就是政治惡果的循環表現。

既然媒體說電影《建國大業》是國慶60獻禮大片,那麼我不禁要問:這禮是獻給誰的?如果是給人民的,人民就有權力知道,為迎接60大慶,政府前期投入了多少?後期還需要增加多少預算?民生大如天。當「民生」日益成為中央領導層迫在眉睫需要關注的當下;當全國有超過一千萬的農民工今年無望找到工作的當下;當全國有三百萬應屆大學生無崗位應聘就業的當下,對於國庫裡每一分錢如何使用;對於如何過一個經濟實惠的國慶,這要求的提出一點也不過分。普天同慶、萬民齊樂,應該是在無憂之上而樂。如果說全國人民確實需要國慶,那一定是想要一個透明的、淋漓刻畫民生的、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國慶,而不是一個彰顯富貴榮華的洋國慶。「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人說得好。

──轉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建國大業》演員中毒 網友稱還大業
新唐人《大陸新聞解讀》(第106期)
鍾孝義:為什麼《建國大業》出現美籍華裔演員讓人噁心?
楊師群:對一份演員國籍表的連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