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料理】梅與梅的美食(1)

謝孟珍

人氣 52
標籤:

梅的功效:

烏梅(Mume Fructus)

[別名] 春梅、熏梅、桔梅肉,合漢梅,桔梅肉,黃仔,梅乾,梅實,黑梅,酸梅。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 的近成熟果實,低溫烘乾後悶至成黑色。

[性味] 酸,澀,溫。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 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主治]
用于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

[用法用量]
10~20公克/日;科學中藥: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與體質酌量增減使用量。

梅的簡史:  

有關梅的歷史記載主要有實用及文學二方面,其中又以文學居多,中國老祖宗早期對中原一帶的果樹,均創單字命名之原則,可見梅很早就在中原存在了,最早有梅的歷史記錄見 於書經(尚書說命):『若作和羹,惟爾鹽梅』,意思是當時把梅當作是一種料理調味用的東西。

對梅的文學欣賞,一直到了南北朝、隋朝以後才陸續有詠梅的詩篇,唐朝詩盛,梅亦成了詩人們吟詠的對象,但唐人多偏好牡丹象徵之富貴。到了宋朝,梅成了最被文人重視的花,可謂之宋花(宋朝的國花),范成大為梅專著梅譜一書,其序文中提到:『梅天下尤物,無關智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繫輕重。』可見一般。元朝文學家翁森在作品(四時讀書樂)中提到冬天讀書的心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梅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與蘭菊竹合稱四君子,自古以來以獨特的風情令人讚賞,宜於入詩,更宜於入畫,范成大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廋與老枝怪奇者為貴」,潛確類書亦載「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明清以後梅之栽培日漸廣泛,且多注重實用,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就對梅之中藥價值,予以詳盡之描述。江南四月間時值黃梅成熟採收,氣候上多陰雨綿綿,故人習呼之為梅雨季。民國成立,國家多災多難,梅以風韻、精神、氣節入選為國花,成為中華之精神象徵。

果梅與花梅:

梅的品種很多,按照其栽培應用價值,可以簡單區分成二大類:果梅,以生產果實為主,觀賞其次,在台灣普遍栽植且開白花者大都為果梅,果梅多屬經濟栽培,其開花時滿山為之雪白,香傳十里。花梅,以觀賞為主,其品種繁多花型花色變化亦大,可惜台灣因地處亞熱帶環境上不太適宜花梅栽培,能夠欣賞到花梅的機會不多。梅原產中國大陸華中、華南一帶,是東方代表性的果樹作物。

梅的典故:

望梅止渴:

三國時代,曹操領軍征戰,一日行軍途中無水,士兵渴了,於是曹操便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大家想起梅子酸溜溜的滋味,不覺口中生津,暫時就不渴了。

驛亭寄梅花:

宋陸凱與范尉宗是好友,宋在江東驛站中碰到剛好要前往長安辦事的使者,於是託使者送一支梅花給長安的范尉宗,題了一首詩道:「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於是送人梅花,代表著報春、賀年和思念的涵意。

梅妃:

唐朝妃子江釆蘋,酷愛梅,在其所住亭閣四週皆植梅花,名叫梅亭,梅花開時,她在那裡賦詩吟賞,夜深了還留戀花下不忍離去,唐明皇就因為這樣,稱她是梅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色鮮蔬
三色鮮蔬 人氣 29
【達人料理】絲瓜鮮蚵
【達人料理】京醬雞柳
【達人料理】去腥滑嫩的帶魚做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