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兒時情景》:音樂中的童年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中西雅樂

蒙特威爾第是現代歌劇之父。歌劇雖然在蒙特威爾第之前便已成型,但蒙特威爾第首次確立了歌劇中戲劇性結構的原則、及三部曲式的歌劇詠嘆調,他為推動歌劇藝術由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L'Orfeo) ,不僅是當今歌劇舞台最古老、最完整的歌劇,也是近代歌劇的起點。《奧菲歐》在西洋歌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盛唐藝術的鐵三角:唐玄宗、李白、楊貴妃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極具藝術涵養的君王,不但能鑒賞音樂,自己更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有著絕對音感。眾多樂曲中,唐玄宗最喜愛出塵飄逸的道家法樂。

莫札特和歌劇《唐.喬凡尼》

從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唐璜代表著中產階級尋求個人自由主義的社會群體。從個人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好色之徒,感覺主義者,也就是完全以個人喜好和感受而行動的人士。他的理念和行為為中產階級唯物主義者的享樂主義和自由縱慾主義進行了合理化的解釋。莫札特的歌劇中,通過唐璜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殺人、玩弄女人、欺騙偽裝等劇情,使其代表著慾望、色慾與暴力,象徵著莫札特和他的同仁們在社會中所看到的那些腐敗和道德淪喪的群體。

嚴折西自幼隨父嚴工上來滬。他的父親嚴工上是中國二十年代著名的老作曲家、中國最早的電影音樂家,同時是電影製作家,製作電影超過百部。嚴上工是黎錦暉組成「明月音樂會」的最早的成員之一,後來共同推動中華歌劇團。嚴折西的兄長嚴個凡都有音樂創作的天賦,其妹嚴月嫻是黎錦暉的歌舞團裡的台柱演員。嚴折西和兄長嚴個凡因自幼常隨父親在電影公司玩耍、觀看電影布景畫製作而愛上繪畫,都發展成為美術家;同時又都承傳嚴工上的音樂天賦與薰陶,都成了音樂家。

寫實歌浮生 犀利白話詞人—李雋青

李雋青是以白話歌詞書寫常民生活的傑出詞曲家,他的歌詞描繪世象、傾訴心聲,深入淺出,鮮明犀利,雅俗共賞。他作的情歌直剖內心、吐露都市常民追求愛情的心聲,委婉之情和火熱之愛兼融,展現都市新愛情觀。

笛是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它歷史悠久,在黃帝時期的樂官伶倫曾以竹子作笛吹奏,是目前在文獻上發現最早的紀錄。

那段歌舞昇平的日子──宋朝的樂舞(2)

宋高宗於名堂祭祀天地開始用樂,此時南宋已定都臨安府。臨安府海外貿易興盛,遍及五十餘國,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貿易城市,城內各國遊客來往不絕,酒肆茶樓、藝場、教坊、夜市興盛空前,比起北宋時期的汴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音樂形式主要已流傳於民間,說唱藝人張五牛創「唱賺」 形式的歌曲風靡了整個大江南北。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唐朝的音樂學院

唐玄宗十分喜歡音樂,他聽說春秋時期宋王修築練武場牆壁,請來歌唱家在旁演唱,以提高工作效率,便生出了一個念頭,想建立一所音樂學校,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梨園」因此成立。

素人歌詞家 詠都會民情—陳棟蓀

陳棟蓀是流行歌曲界的一個異數,雖是業餘的詞人,卻能以素人詞家的真聲譜出都市之歌、吟詠市民之情。姚敏、李厚襄譜曲、由他作詞的歌裡,能見到委婉之情與火熱之愛兩者兼表。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唐詩的歌唱大競賽

盛唐時期,王之渙、王昌齡、高適都是著名的,三人互相傾慕,時相往來。

那段歌舞昇平的日子──宋朝的樂舞(1)

北宋時期,在大唐盛世之後歷經五代十國的紛亂局勢,唐代的樂舞已幾乎失傳,所以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立即恢復太常、鼓吹兩署音樂專職機構,並置教坊修正五代的靡亂之音,文舞為《文德》之舞,武舞為《武功》之舞,以十二安為官方樂章,以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意,象徵著宋朝崇儒尚文之風。

寧波才子 魂縈舊夢—李厚襄

李厚襄的創作曲很多,而且他也是一個詞曲兼擅的音樂家,雖然他以作曲為主,但在作詞上功力也很高,詞境很有韻味和深度,縈繞情懷讓人追憶傷逝;有的歌詞則很活潑明朗,展現另一種溫暖鼓舞的風格。他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如〈魂縈舊夢〉、〈郎日春日風〉、〈我有一段情〉、〈岷江夜曲〉、〈丁香樹下〉、〈恨不鍾情在當年〉、〈塞外情歌〉等等,歌詞典雅雋永,婉轉動人的感情,給人如詩一般的感受,觸動人的心緒挑起人追逝的情懷,另外他也寫有一些直白的歌詞,如〈恨事多〉,輕鬆的語調帶有人生感悟的哲理。

歌壇不倒翁 中國情調融合西洋風—姚敏

姚敏是繼黎錦光和陳辛之後中國流行歌曲界最有影響力的詞曲作家,他能曲、能詞,還能歌,多才多藝,博得「歌壇不倒翁」、一代「歌神」的讚譽。水晶在《流行歌曲滄桑記》提到流行歌曲的三大名家是「狀元黎錦光,榜眼陳歌辛,探花姚敏」。

姜夔與歌姬小紅

姜夔與歌姬小紅,他們一個專精於樂器,一個專精於歌唱,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許不是單純的男歡女愛,而是彼此成長的夥伴。或許這才是男女的相處之道。

巴洛克歌劇大師──作曲家亨德爾

亨德爾一生創作了46部歌劇、32部神劇和為數頗多的管弦樂器作品,被譽為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神劇以《彌賽亞》最為聞名,是音樂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管弦樂作品最膾炙人口的是《水上音樂》組曲和《王家煙火》音樂。亨德爾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是宗教藝術的典範,也是清唱劇巔峰之作。

姜夔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流傳至今的唯一一部帶有曲譜的宋代歌集,保存了宋詞的音調及唱法,被視作「音樂史上的稀世珍寶」在這本書收錄了十七首姜夔的譜,其中的《暗香》、《疏影》為其代表作。

以筆代劍  蝶舞翩飛桃花源主—陳蝶衣

陳蝶衣(西元1908-2007年)是上海流行歌壇的鴛鴦蝴蝶風格詞人,也是其中生命最長、創作生命最長、歌詞產量最多的一個,有「詞仙」之稱。

鋼琴奇才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他的鋼琴曲獨樹一幟,交響詩則開拓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他的交響曲想像豐富、宗教作品動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調甚高。李斯特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八閩才子 編導歌浮生繪卷—吳村

吳村的歌詞不管是千迴百轉的,或是明快富麗的,都帶著強烈的抒情風格,例如〈秋的懷念〉,《蘇三艷史》插曲〈長相思〉,《王寶釧》插曲〈苦菜謠〉,《桃色新聞》插曲〈花一般的夢〉,《孤島春秋》插曲〈春之舞曲〉,《歌聲淚痕》插曲〈何處不相逢〉,《歌兒救母記》插曲〈春風野草〉等等。悲歡離合總是愛,為情歡喜為情憂!

幸福的古典音樂家──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是德國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爾頌是難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創作極為豐富、技法高超,在世時就被稱為當時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羅曾稱他為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 舒曼、白遼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師均給予孟德爾頌作品極高的評價。

愁城俠客 江南才子—范煙橋

范煙橋作詞的電影歌曲有《西廂記》插曲〈拷紅〉、〈花好月圓〉,《惱人春色》插曲〈鍾山春〉、〈天長地久〉,《李三娘》主題歌〈夢斷關山〉、插曲〈春風秋雨〉,《長相思》主題歌〈燕燕于飛〉及插曲〈夜上海〉、〈花樣的年華〉、〈星心相印〉、〈黃葉舞秋風〉和〈凱旋歌〉等。

電影歌曲‧鴛鴦蝴蝶情詞新鄉

在一九1930、1940年代中涉足流行音樂歌詞創作的,除了曲詞兼擅的音樂師匠之外,有一派舊派小說文人。從晚清以後到民初流行的通俗文學小說,章回小說體裁,亦文亦俗,常見典麗駢文,主題內涵以才子佳人的故事為主線。這些才子佳人之類通俗文學被當時的「新文學」運動者批判為「鴛鴦蝴蝶派」。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他集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揮家等於一身,是音樂史上多產的作曲家之一。

心懷生民 才華灼灼歌仙—陳歌辛

陳歌辛是早年上海流行歌曲界最令人矚目的一顆星,是個天才型的作曲家、作詞家,他短短一生一心投入音樂,也是在四十年代中國流行音樂歌壇樹立標竿的經典人物。在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壇陳歌辛的聲名和歌王黎錦光相埒,實力在伯仲之間,兩人是中國流行音樂第一階段成熟期的雙峰。

流行歌壇歌王 破曉錦光舞春風—黎錦光

中國1940年代著名音樂家黎錦光創作200首流行歌曲,〈夜來香〉最為出名。明星演唱,家喻戶曉。多首名曲至今為人深愛,他完美演繹中國人的感情方式,壓倒那些喊打喊殺的紅歌黨曲。

才情才藝 民謠曲藝流芳—嚴華

從1932年到1940年,嚴華灌錄了不少唱片。當時的流行歌壇中,男歌星獨唱不流行,故嚴華除少數獨唱曲外,先後與當時當紅的流行女歌星王人美、周璇、白虹、龔秋霞、李麗華等合作演唱。因嚴華曾主唱富有民歌風味的〈桃花江〉,主演歌舞劇〈桃花太子〉,加上他俊美的小生外表,博得「桃花太子」的稱號。從1932年到1940年,嚴華灌錄了不少唱片。當時的流行歌壇中,男歌星獨唱不流行,故嚴華除少數獨唱曲外,先後與當時當紅的流行女歌星王人美、周璇、白虹、龔秋霞、李麗華等合作演唱。因嚴華曾主唱富有民歌風味的〈桃花江〉,主演歌舞劇〈桃花太子〉,加上他俊美的小生外表,博得「桃花太子」的稱號。

黎錦暉‧民間曲調開拓新章 引航流行歌曲(2)

黎錦暉有培養栽培人才、塑造歌星影星的理想和才能,當年的流行歌曲明星及電影明星,如:王人美、周璇、嚴華、黎錦光、黎明暉、黎莉莉、白虹、陳燕燕等等,都是明月歌舞團培養出來的,構成了上海流行夜空的「星圖」。

黎錦暉‧民間曲調開拓新章  流行歌曲引航(1)

「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是中國近代國語教育學家,在推行國語教育中,運用了音樂、歌曲、戲劇的元素,自編教材並且組織團隊推廣演示。後來,因緣際會,推動平民音樂、歌舞表演又成了他青壯期的主要生涯。

古代的聲樂大師(二)

中國人都知道形容音樂感染力的一個成語「餘音繞樑,三日不絕。」這個成語出自《列子‧湯問》,說的是戰國時期民間歌唱家韓娥的故事:韓娥來到齊國,因為一路飢餓,斷糧已好幾日了,於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韓娥唱完後一連三天之內,人們還聽到她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以為她還沒走呢。

上海流行歌曲風貌:都市弄堂曲 浮生之歌

今日一般人對1930、194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可能封存著鴛鴦蝴蝶、兒女情長的印象。的確,以愛情為主調的「桃花派」歌曲的情調符合當代上海都市常民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成了上海流行歌曲最大的一支,然而,如果打開上海流行歌曲的歌匣,就會發現它的內涵豐藏,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鴛鴦蝴蝶、兒女情長所能涵蓋。

共有約 59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