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名醫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欄目熱線直播節目,我是主持人安娜。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健康百歲不是夢」。
應美南華人作協的邀請,作家哈金在萊斯大學做完連續三天的英文演講後,特意與週五晚上為華裔讀者專門發表了一場演講。
詩聖杜甫晚年貧困潦倒,辭官後回成都種中草藥。
唐朝陳子昂出身於富貴之家,後來以《登幽州臺歌》等詩聞名於世。
在我國博大精深的對聯藝術中,不乏吟詠養生之道的佳對妙聯。如果能按照這些佳對妙聯的內容去做,對身心健康是很有益處的。
人文在拉丁語有人性、人格、人情、仁愛、文化、教養、教化、文雅之意;其意亦指為培養公民而實行的一種全面的文科教育。辭海對人文的解釋有二,一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如《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二是指人事,如《後漢書‧公孫瓚傳論》說:“舍諸天運,征乎人文。”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易‧賁》並沒有孤立地談論人文,而是...
葉天士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是一位貢獻非常卓越的醫學家,他創立的溫病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綱領,為溫病學說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對雜病提出的許多新見和治法方藥,至今在臨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傳說,古時因為宮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別,御醫為娘娘、公主們看病,不能直接望、聞、問、切,只能用絲線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脈搏上,御醫通過絲線另一端的脈象診治病情,俗稱“懸絲診脈”。在我國古代神話小說《西遊記》中,也有關於孫悟空“懸絲診脈”的記述。“懸絲診脈”真的能看病麼?
唐代藥王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不但對醫學有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經史百家學說,兼通佛典。他醫德高尚,堪稱醫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書中,他提出了“大醫精誠”的思想,並被後世視為行醫的道德標準。
薛立齋在為王節齋《明醫雜著》所寫的《序》中說:“古人所謂良醫良相,蓋兼體之矣。”自從《國語‧晉語》有言“上醫醫國,其次醫人”以降,“上醫”為歷代醫家的楷模,甫出了諸如伊君、張仲景、狄仁傑、蘇軾等治國醫人的名賢。但古代醫生的多數畢竟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退而求之者。近代以來,也有如魯迅、郭沫若先習醫而後成為思想家、文學家的“醫國”者。在此般豪傑中,孫中山先...
在我們家鄉至今還流行著一種“倒藥渣”的習俗,就是病家把煎過的藥渣,倒在過往行人的岔路口,讓千人踏、萬人踩,因為俗諺有“藥渣倒出門,疾病不纏人”和“一經他人雙腳踏,病魔就被眾人壓”之說。據說,這可以驅病出門,托人消災,或被行人帶至別處,不再作怪害人,病人能夠儘快痊癒。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慰,並沒科學依據。不過,以下幾則傳說中的故事卻耐人尋味。
在16世紀中國明代,出現了一位被後人譽爲「醫聖」的醫學家,他就是李時珍。李時珍是明末清初重驗證、考查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編寫了一部藥典《本草綱目》,成爲中國醫藥史上的經典著作。可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曾三試舉人不中。
扁鵲 ,原名秦越人,據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齊國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北)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還有人據《陳璋圓壺》、《陳璋方壺》銘及古陶文等,認為是臨淄附近的鄭陽人。扁鵲生平事跡出於《史記》、《韓詩外傳》、《戰國策》、《說苑》等古代典籍。 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