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謠
許多人一直以為這首《送別》是中國歌曲,其實上它的原曲是一首美國民謠《夢見家鄉與母親》(Dreaming Home And Mother),作曲者為 John Pond Ordway(1824~1880)。
宮城道雄創作了很多很棒的作品,其中尤其以這首「春之海」最為代表。雖然說雙眼看不見,但宮城道雄的耳朵極為靈敏,一次他到了瀨戶內海,便將感受到的海浪聲、海鷗聲等創作到此曲中。
這是首英國蘇格蘭舉世聞名的民謠,寫成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但作者卻無從查考。這歌名意譯應為「昔日」或「很久以前」。此歌係商船出航、友朋分別時所唱,故已轉成特殊的意義,常用作送別的詩歌了。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飛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別得那呀喲 別得那呀喲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以整首曲意聽來,更像在描寫一位傾訴著款款深情的少女的情歌。既有深情的企盼,又有幽幽哀婉的感傷,非常優美動聽
天頂啊一下落雨啊喂 會打雷拱落咿 溪仔底那一下無水啊 魚啊只有亂亂撞 天空啊 落水哦 阿妹呀 戴著草帽來到溪水邊 溪水呀 清又清 魚兒在那水中游來游去
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媒人婆土虱嫂,日頭暗尋無路 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日本民謠,由瀧廉太郎(1879-1903)作曲。他在少年時代前往故鄉(大分縣竹田市的岡城遺址)而作出了這首曲子。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有一天在教完鋼琴課回家的路途中,在一舊貨店的門口,看見了一位衣著破舊的小孩,手裡拿著一本書及一件舊衣服要出售,舒伯特見狀起了同情心,雖自己生活上並不富裕,仍然將身上所有的錢給了小孩
天黑黑欲落雨 阿公仔舉鋤頭欲掘芋掘啊掘 掘啊掘 掘著一尾旋鰡鼓 咿呀嘿嘟真正趣味
所謂民歌、民謠,起源於民間自然形成。無詩人作詞和音樂家作曲,歌詞儉樸,易學、易唱,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八重山又被稱為「民謠的寶庫」,這首「安里屋之歌(asatoya yunta)」來自八重山。安里屋是沖繩八重諸島之地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首歌在軍人或學生間廣為流傳,是日本全國熟知的沖繩代表曲之一。
安波節這首樂曲中的安波是位於沖繩本島的北部,這首歌相傳是以前這個村落祭祀時候所唱的歌。
哪裡來的駱駝客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拉薩來的駱駝客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駱駝馱的啥東西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駱駝馱的薑子皮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跑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
幾經物換星移、環境丕變,漸漸的發現它原來是一首兒歌「小星星」
「恆春民謠」忠實的唱出了農民們的辛勞。中國天人合一的道統,讓這些勤苦的農民大眾,隨著四時、季節的嬗遞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勞任怨換來的是一粒粒的汗珠與一碗碗的米飯;以及一家家的溫飽和一戶戶的富足。
這是台灣早期民間的說唱音樂,通常由盲目之賣唱藝人用月琴自彈自唱,歌詞以處世勸善為主。故稱為勸世調。
在手上來回轉動會有叮叮咚咚的聲響這樣的一個「貨郎鼓」來通知消費者,人們一聽到這個聲音便知道賣雜貨的來了,便會出來選購要的東西。因為以前的交通沒有那麼便利、店面也沒那麼多,所以要買東西可能得走上好一段路
這首民謠,出於意大利的「拿坡里」。拿坡里位於拿坡里灣北岸,前臨碧海,後負青山。風光秀美,全歐少有。當月光皎潔的夜晚,寂靜的水面,映照著月影與燈光,對對情侶搖著二三小舟,蕩漾其間,那真是人間仙境、水鄉勝景。
啊!給我講那甜蜜的老故事,往事難忘,往事難忘。啊!給我唱那好聽的老歌曲,往事難忘,不能忘……
共有約 5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