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識
(大紀元記者鄧振梁編譯報導)有些疼痛是需要密切注意的。有些已經習慣的疼痛事實上是身體的一個警訊。身體上的疼痛就是告訴我們有些不對勁兒,有些問題藏在後面,當疼痛突然來時,揮之不去,有點異常,有時需要看醫生。webmd醫學新聞網近期特別歸納出以下七種讀者需要特別注意的疼痛:
哈佛公衛學院進行動物實驗顯示:手術前一二週如老鼠吃不含色氨酸的食物,或接受抑制色氨酸在體內產生影響的藥物注射,比起吃正常食物的老鼠,手術後對腎臟造成的傷害較小,手術後存活率也較高。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臺北榮總桃園分院20日在副院長黃毓龍率領下召開新春記者會,並在會中發表呼吸道梗塞的急救方式與因應之道;黃毓龍表示,榮總桃園分院在臺北總院的支援下,垂直整合醫療系統以造福桃園縣的鄉親,未來除了進行醫療轉診並利用最新的腫瘤中心直接在桃園為鄉親服務,讓桃園民眾省去舟車勞頓之苦。
讓當時還是醫學生的刀人對急診生活抱有遠大的憧憬。然而真正踏進紛亂的急診室,才知道那樣濃縮不掺水的生活,豪飲一口可以有多苦澀……
新春的喜氣從年夜飯開始拉開序幕,圍爐團圓的日子,美食當前說著、吃著,放鬆的心情不知不覺就容易吃過頭。過年期間看病總是不方便,還有些鄉下地區有著過年看病不吉祥的觀念。所以如果遇到一些小狀況,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的方式處理。
旅遊廣受現代人所喜歡,能夠調劑身心,開拓視野,又能增廣見聞,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不過,俗語「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難」,出門在外,水土不服,舟車勞頓,人生地不熟,難免遇到小狀況,如果能善用小訣竅,就能逢凶化吉,享受旅途的快樂。以下提供旅途保健小妙招,讓你舒適出遊。
燙傷原因的分類包括:熱液燙傷、火災引起的火焰燙傷、化學物質燙傷、電灼傷、接觸傷如機車的排氣管燙傷、曬傷等。不同燒燙傷有不同評估與處置。
隨著國內外旅遊產業的活絡,一般人出國旅遊的機會增加,但旅途中最怕碰到醫療問題。年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最近在家醫科的旅遊門診中,出現不少安排外出旅遊的民眾,向醫師諮詢各式的相關問題。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嘉義市21歲梁先生日前在大啖草魚之際,不小心將長約4公分的魚刺吞進喉嚨,當下喉嚨立即疼痛不已,儘管先嘗試吞口水的動作,但是魚刺始終沒有順利脫落,後來緊急至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就醫。
30歲的薛淑翎高興迎接第一胎的到來,不料,產後第3天,因肺動脈栓塞,造成休克,送大林慈濟醫院急救,經裝上葉克膜與手術後,已恢復健康,今天歡喜辦理出院。
急救新觀念,心跳停止到送醫前的黃金4分鐘內,若透過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再加上心肺復甦術(CPR),可及時搶救患者生命。
(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室日前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在半夜裡摸到棉被上有刺刺的東西,驚醒後嚇然發現是長4公分的褐綠色蜈蚣;患者被蜈蚣咬到後,右手腫痛緊急就醫。經醫師給予傷口消毒,施打止痛及抗過敏針,再開立消炎、止痛和抗過敏藥後已無礙返家。
搶救心肌梗塞病患必須與時間賽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詩聖今天表示,中國附醫在成立胸痛中心後,平均手術時間47分鐘,比傳統的100分鐘快很多。
當最親近的人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這對誰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生從此黯淡無光。美國著名記者、作家施海(Gail Sheehy)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只要勇於面對,善假外援,就能以從容和自信攜扶你所愛的人走過這段旅程。
當孩子從椅子上摔落撞傷頭部、撞斷門牙、咬傷舌頭,孩子大聲哭叫、流血,該如何辨別情況,究竟送急診還是在家處理?有些父母慎重地將孩子送醫檢查,有時是虛驚一場,但有時的確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與適當的緊急處理,才不會因一時疏忽,造成孩子一生的傷害?育兒網站Parenting.com提供兒科急診醫師們的專業見解,協助父母冷靜處理常見的幼兒意外狀況。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近幾年似乎天災頻繁,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雲南地震,讓人們覺的這些離自己並不遙遠。遇到天災的自救問題隨即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與災急救方面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結,以供讀者參考。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冷氣團報到!氣溫下降、天氣變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引起中風危機,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應把握「FAST」原則辨別是否中風,同時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並尋求正規的醫師診治。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心肺復甦術(CPR)口訣是什麼?如果還在回答:「叫叫ABC」,那就代表你不夠潮囉!行政院衛生署於今年1月17日已正式公告新版本的「民眾版心肺復甦術參考指引摘要表」,其中最主要的變更就是把原本的操作流程「叫叫ABC」改為「叫叫CAB」,亦即第一叫(確認反應呼吸),第二叫(求救,打119),C(胸部按壓compressions)...
CPR
遇到緊急時刻,您會使用CPR救人嗎?衛生署要教大家新版的CPR,順序和以往您所學的不太一樣。
CPR
(據中廣新聞李明朝報導)很多人受皮肉傷,對於傷口都會以優碘來消毒,這種作法,署立桃園醫院醫師(王朝樣)建議要改變,傷口可以用生理食鹽水來清洗,並保持濕潤,因為優碘容易讓血管收縮,抑制表皮細胞生長,反而延緩癒合,濕潤的傷口床,有利血管新生和細胞生長,讓傷口及早癒合。
(據中廣新聞梁國榮報導)過年全家圍爐,不但要注意健康,還要留意安全。消防人員表示,一但發生食物卡在喉嚨,不能拍背,要緊急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同時通報119救人。
眩暈的治療端看原因而有不同,為求得正確的診斷與處方,宜選擇能用淺白易懂的話語說明複雜病情的醫生,這一點也有利於日後持續就診的配合度。
所謂的「眩暈」,感受因人而異。有人天旋地轉,有人頭昏眼花,有人如腳底踩著棉花,或是地震一般左搖右晃,還有的人無法走一直線,或是站起身時,眼前發黑,感到黑霧濛濛……症狀百變,不一而足。
(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胸腔外科柯煥章醫師表示,有病患幾天前吃完魚之後,喉嚨開始疼痛,以為是感冒引起的喉嚨痛,隨之有發燒及吞嚥困難的現象、甚至呼吸困難,到院求診發現是,食道穿孔所導致的縱膈腔炎及敗血性休克。此種病症死亡率極高,要馬上進行緊急手術以及加護病房的重症照護。
心肺復甦術 (CPR)將改版,原步驟ABC(確認呼吸道、呼吸、胸部按壓),改為CAB(胸部按壓、確認呼吸道、呼吸);路人對陌生人施救,持續快速壓胸至救護員來,不必非口對口呼吸。
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今天新出爐的心肺復甦術(CPR)指南,將急救步驟調換,告知急救人員先快速用力按壓胸口,再採口對口人工呼吸。
美國今天刊登的新研究發現,若有人在醫院以外場所突然心臟病發作,即便心肺復甦術(CPR)是由路人執行,似乎也能有助改變患者的命運。
CPR
(大紀元記者馮德成編譯報導) 美國和瑞典兩項最新研究發現,僅用胸部按壓,沒有強迫口對口呼吸,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心臟病人。強迫口對口呼吸這部份,在心肺復甦法裡,只對兒童和遭受溺水或有呼吸道問題的人是必要的。對於許多想救人,但又害怕口對口呼吸不衛生的路人來說,這個新發現免去了一個很大的心理障礙。
CPR
今天有兩項研究公布,顯示在有人突然昏倒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許不必要,而且可能降低生還率,要施行急救,單純壓胸按摩便已足夠。
CPR
共有約 13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4月19日),美國眾議院推進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立法計劃,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提供援助,其中還包括了剝離或禁止TikTok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