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早期胃癌」手術有新方法,台大醫院獨創號稱「風火輪」的「非充氣式腹腔鏡組合」輔助醫材,結合傳統開刀手術和內視鏡手術的優點,替早期胃癌病患切除癌細胞,手術風險低、流血量少,比起傳統手術能減少患者心肺負擔,目前台大已經為300多位胃癌病患完成手術,其中年紀最大的患者是一位90多歲的老婆婆。
禧賀吉本草營養諮詢公司負責人韓惠光中醫生結合其在美大學主修的營養學與中國五千年傳統中藥的精華而首創了「韓氏本草平衡營養方劑」。利用這個方劑的概念﹐韓氏已經為太多西藥束手無策命在旦夕的末期癌患者及時以各人所需的平衡中藥﹐有效的將癌毒經過每天二至三次正常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同時修補受傷的內臟及好細胞﹐幫助這些受難的患者在三到六個月內漸漸恢復正常生活﹐脫離死亡的威...
(大紀元記者肖甜編譯報導)最新的一項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的研究顯示,服用阿斯匹靈會大大降低患胃癌的機率。
一位22歲剛邁入職場的年輕男性,日前因為腹水身體不適就醫,不料卻檢出是晚期胃癌,並且已經轉移,醫師提醒,胃癌並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嗜吃醃漬、燒烤食物等,間接讓胃癌有年輕化趨勢,呼籲民眾多吃新鮮食物,適時補充綜合維他命,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最佳防癌策略。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最容易罹患胃癌,中國大陸每年新發現40萬名胃癌患者,占世界發病人數比例高達42%。
腹腔癌症預防轉移,用熱水化療,五年的存活率可以達到83%。30幾歲的王小姐,因為胃癌切除癌細胞,她大膽開二次刀,用40度以上的熱水化療,風險不小,醫師也說65歲以上的老人家不適合嘗試。
身上長出不明腫塊的民眾,真的不要掉以輕心!這一名男子的例子,真要引以為鑑,他的肚臍上方長了花生米大小般的腫塊,不痛不癢也沒有任何徵兆,起初他以為是良性腫瘤不以為意,但一診斷後,才發現已經是胃癌第四期。
胃癌,即胃內生長的惡性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到了中、晚期可出現包塊,並有進行性加重的臨床表現,此時可有明顯的食慾減退、疼痛、嘔吐、便血等症狀。
胃癌如果早期發現,手術治療5年的生存率可達90%~95%;如已發展到晚期,手術效果不理想。遺憾的是胃癌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可能僅有輕微不適,因此要想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對最初的警告信號是否重視。
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回家晚了,和家人一起晚飯吃得太晚,日本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夜宵或晚飯吃得太晚,都會增加胃的負擔,長期下去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人們已知鹽漬菜會引發胃癌,主因是其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但最近日本國立癌症中心調查了鹽食用量和發生胃癌的關係。他們按照鹽的食用量,把觀察對像分為5個組,結果發現各種醬對胃癌危害最大。
食管癌、胃癌、賁門癌、大腸癌等通稱為消化系統癌症,也是常見而多發的癌症。如何預防這些癌症?
食管癌、胃癌、賁門癌、大腸癌等通稱為消化系統癌症,也是常見而多發的癌症。如何預防這些癌症?
二十多年前,國際上出現味精會導致頭痛、口渴、胃腸不適和致癌等「中國餐館症」的說法,對中國人的飲食和餐廳一度造成衝擊。最近印度癌症專家研究若干病例後也表示,經常食用含有味精的中華料理,容易引發胃癌、直腸癌和結腸癌等。
俗說說「病從口入」,隨著胃癌、大腸癌、乳癌等的高發,這句話再次得到印證。
原本用於治療乳癌、大腸癌的口服藥物「截瘤達」,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對於胃癌末期患者也有效果,衛生署核准為胃癌末期的第一線用藥,將患者住院注射藥物的時間,從三天縮短為兩個小時,有半數患者不但腫瘤縮小,存活期甚至從三個月延長到一年以上。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醫師楊銘棋表示,胃癌是目前全世界僅次於肺癌、造成癌症死亡的第二號癌症殺手。以胃癌手術而言,除了胃的切除外,更重要的是徹底的淋巴清除,即包括胃附近較大血管周圍的淋巴腺清除。但目前國內許多胃癌手術仍未能做到徹底的淋巴清除,實屬可惜。
早期胃癌不容易發現,如果能早期發現,以腹腔鏡切除腫瘤,很快就能復原,署立台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蔡金宏今天說,早期胃癌因為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最近有兩名病例,在發現時已經是胃癌末期病患,因此提醒大家,如果感覺胃部有不適感,最好能進行胃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生在賁門區、幽門區以及胃體部,以幽門區多見。據調查,我國胃癌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多見於40-60歲,男性比女性約多三倍。臨床表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胃脘部不適、疼痛、繼之可出現上腹部包塊、噎嗝反胃、食物梗塞,黑便、嘔血、貧血、進行性消瘦等。
胃癌總的飲食原則是採用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質、脂肪較豐富的烹調較爛的食物,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必須注意:不易消化的粗糙食物可以加重病人的病情。
胃癌由於初期沒有症狀,不易早期治療,因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第五名,台大生醫研究團隊為提高癌前病變的診斷能力,經過多年努力發現,造成胃癌的毒性因子「GroES」,未來經抽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立即接受胃內視鏡檢查,就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胃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排名第五位,但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如何提高癌前病變的診斷能力,成為保命關鍵,台灣大學生醫研究團隊最近就成功找到人類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癌的毒性因子「GroES」,透過試劑,可以篩出高危險群。
生活習慣病造成內臟脂肪增加而引起「內臟肪肪症候群(MetabolicSyndrome(MS)」,成為日益普遍的一種成人病。日本一個醫學研究小組警告指出,MS症候群不僅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和糖尿病,並且升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日本官方針對近四萬人進行疫學調查得知,人體胃部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者與未感染者相較,前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十倍,專家表示除菌的療法現階段尚不知是否能預防胃癌,但最重要的是要改善抽煙與不良的飲食習慣。 
目前,胃癌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病率也上升,發病高峰年齡在61-70歲。在胃癌中,高位胃癌占75%左右。而在40歲以下的青年人中,高位胃癌的發病率僅佔16%。可見老年人高位胃癌的發病人數顯著高於青年人。
(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美國加州居民麥克.史拉保在親眼目睹祖母、父母、叔嬸等多位親人相繼因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胃癌而喪命後,他和他的十六名堂、表兄弟姐妹們接受了DNA測驗,結果發現他和十名堂、表兄弟姐妹體內遺傳有祖母高達‧布萊德費爾(Golda Bradfield)的胃癌基因。為永絕後患,他們已先下手把胃切除,成為全世界採取胃切除手術防治胃癌的最大家族。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大昨日發表最新癌症基因晶片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微陣列晶片檢測癌細胞,可準確預測胃癌病患術後存活期長短,準確度可達7成6,有助決定後續治療方向,受到各界矚目。
胃癌病患接受手術後的存活率,現在有更精準的預測方法了,由國立台灣大學研發的胃癌篩檢基因晶片,透過分析腫瘤組織中三種與術後恢復程度息息相關的基因,可更明確預測術後的存活機率,以決定後續治療方式。準確度達七成六。
許多人一想到胃鏡 檢查就很害怕像在吞劍;不過,胃鏡檢查卻是發現早期 胃癌的最好方法,而且治療早期胃癌不必開腸剖肚,只 要像吞胃鏡一樣,就能以內視鏡電燒刀切除癌細胞。
共有約 8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