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察必皇后和皇太子真金的先後去世,讓忽必烈悲痛不已,導致他的健康也嚴重受損。1293年,忽必烈終於病倒了,雖然御醫們為他百般調治,但病卻未見好,反而越來越重。因為...
按照蒙古帝國傳統,忽必烈有四位正妻,分別稱為第一皇后、第二皇后、第三皇后、第四皇后。通常,只有第一皇后所生之子才有繼承皇位的權利,如果第一皇后無子,則由第二皇后所生兒子繼承,以此類推。
在與欽察汗國與伊兒汗國保持友好關係的同時,忽必烈也沒有忽略與周邊其它國家,如高麗、日本、安南等東南亞、南海諸國的關係,並根據情況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經過三次西征,征服了中西亞廣大地區。成吉思汗曾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因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支宗族稱為「西道諸王」。幼子拖雷則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的地方,後成為元朝的疆域。
至元六年(1268年),被分封到蒙古以西海牙里(今哈薩克斯坦塔爾迪‧庫爾干爾)的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之孫海都率領部眾發動叛亂。海都與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後裔欽察汗國可汗在塔拉斯河會盟,公開反對忽必烈和伊兒汗國(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後人統治),並商議以海都為盟主。參與會盟的蒙古諸王稱忽必烈已經被漢族同化,聲稱要對忽必烈用兵以恢復蒙古人的遊牧本...
忽必烈為人寬厚,加上受儒家仁恕思想影響,不僅在戰爭中不嗜殺,而且制定的國策多以民為本,如禁止諸王、后妃、公主、駙馬擅取官物;「禁以俘掠婦女為娼」,凡是買賣良家婦人的,賣買者以兩罪罰之。在王朝治理時他慎用刑罰,還採取賑濟貧苦百姓、設惠民藥局、道旁植樹、禁賭等諸多惠民政策。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忽必烈,深知人才乃是治世之本,他選賢任能,還仿照中原漢制,制定了選拔、考核、監察官員的制度。此外,他如唐太宗一樣善於納諫,亦崇尚節儉。
先後征服吐蕃、大理和南宋王朝的忽必烈,真正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統一後的元朝疆域遼闊,「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雖然南宋朝廷歸順了元朝,元軍也占領了大部分宋朝國土,但在南部一些地區仍有不願降元的南宋大臣再建小朝廷,繼續進行抵抗,代表人物正是文天祥。
蒙元取得襄樊之戰的勝利,打開了南宋仰仗的長江上游的重要門戶,元軍前進的步伐已不是宋軍所能阻擋得了的。忽必烈對此役非常滿意,下詔嘉獎眾將士。其後,諸多大臣將領提出乘勝南伐,劉整也入朝請命,願率水軍乘勝追擊,殺過長江,直搗南宋都城。
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蒙古人經過幾番征討,將日漸衰落的西夏和金國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這也意味著蒙古帝國的邊界與南宋接壤,而南宋則成為蒙古人下一個征服的目標,但這也是最難征服的目標。
由於忽必烈所轄漢地範圍逐漸擴大,其統治中心也轉移到中原地區,如果繼續將和林作為帝國的都城已經不合適,因此,在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年號和國號前後,忽必烈將都城從和林遷到了漢地。
阿里不哥臣服後,忽必烈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已然包括中原地區(位於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北地區(包括整個黑龍江流域)、朝鮮半島北部、漠南漠北蒙古草原全境(內蒙古和外蒙古地區)及西伯利亞南部地區、西域大部分地區(今新疆東部和南部)、吐蕃地區(包括今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地)以及雲南地區等地。如何治理這些地區,是忽必烈面臨的又一大問題。
蒙哥汗1259年在南征時的猝然去世,對於南宋而言是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因為彼時兀良哈台已從南邊攻打廣西南寧、桂林,劍指潭州(今長沙),忽必烈則圍攻湖北鄂州(今武昌),蒙哥則在四川一路高奏凱歌,南宋已處於北、西、南三面同時面臨進攻的局面。南宋朝廷極為恐慌,當時的丞相丁大全隱匿戰情,引發不滿,宋理宗將其罷免,並急拜賈似道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率軍前往鄂州迎敵。
忽必烈受命總領漠南漢人軍務後,雖然將藩府建在了金蓮川,但他仍保持著蒙古人入帳居野處、冬夏遷徙的游牧習慣,即通常夏天駐紮在金蓮川,有時駐帳在大盤山,冬天則臨時尋找避寒的地方,或是在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北),或是在離燕京不遠的奉聖州之北,或是在撫州(今河北張北),可以說是居無定所。
如果說「思大有為於天下」的忽必烈在漠北潛邸時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通過與諸多名儒的交談及通過他們的講授和答疑了解了儒家文化、了解了如何做一名帝王、了解了如何治理一個國家,並初步有了「以儒治天下」的想法,那麼,在金蓮川時期,其身邊形成的「金蓮川幕府」使他未來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了「行漢法」的主張。史書說,忽必烈「聖度優宏,開白炳烺,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
1241年黃曆十一月,在位十二年零三個月的大汗窩闊台行獵時,在行宮駕崩,終年56歲。由於窩闊台生前未確立太子,在他過世後,汗位繼承人問題引發了朝中的一系列紛爭,導致汗位空懸。
忽必烈幼年和青年時的成長,不僅受到來自家庭的影響,而且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成吉思汗奠定偉業後,窩闊台時期的蒙古帝國繼續壯大,遼闊的草原上矗立著金碧輝煌的幕帳,來自內地、中亞各地的商賈以及前來拜訪、投靠合罕和蒙古貴族的各色人等雲集,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多種語言交織,除了農牧業,還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大汗牙帳所在地哈拉和林更是建起了一座相當規模的城市,並成為世界性...
1227年8月,在建立了草原帝國「大蒙古國」並讓歐亞為之震撼的成吉思汗魂歸長生天後,他的繼任者,即被追封為元太宗的窩闊台大汗,秉承父親的遺命,一方面聯宋攻金,繼續開疆拓土,徹底消滅了金國,完全征服了華北和中亞地區;另一方面,重用耶律楚材管理華北和中原地區,整頓內治,鞏固了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與此同時,蒙古人又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進一步加強了歐亞大陸間的...
歷史上,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前往中土,經過近三百年的傚法大唐,才一點一點地把盛唐文明涉及的方方面面,原封不動移植到東瀛。文化的傳遞,除了使者頻繁往來、互相通商等,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即征伐。征伐始終會帶來雙面的影響,它對文化既有著巨大的毀壞力,卻又扮演著向別國植入本國文化的角色,在世界格局的重組中又起著重要作用。
北京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史上朝代更迭的風雲大事在此輪番上演。北京城歷經八百餘年的建都史後,留下歷史滄桑的印記,也鐫刻上不朽的人文傳奇。
歷史的滄海中,他像是驪嘴龍珠,鑲嵌於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陰陽,助君經邦緯國。秉持奇能異術奔走紅塵,往返朝堂,只為有朝一日能再看壺中日月、洞裡煙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術數大家——田忠良。
「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 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 時光轉眼飛逝七百多年,迎著光河的倒影,看他的詩心猶如戛玉鳴珠,萬壑松濤;劍心猶如嵯峨險峻,矗立巍巍,直衝漢霄。他就是元朝的名將、名相——伯顏。
都有愛國之情,即使在七百多年前的大元也不例外。元朝版圖酷似一枚碩大的桑葉,它的疆域涵蓋的範圍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即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雲南,西北到今天的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總計1500多萬平方公里,其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
翻開《元史》,有時會像走進錯落有緻的金帳、王宮。穿梭在青史的字裡行間,宛如進入長長的走廊。每翻一頁,就像打開一扇殿門,望著宮殿裡栩栩如生的雕塑,回顧風雲的歷史角色。歷史的過往留下了板蕩和凱旋,也留下了尊貴的仁厚之心,支撐著那片歷史的天空。本文要介紹的是蒙古歷史中具有「四帝之母」尊稱的唆魯禾帖尼。
每一位聖明的帝王身邊,都有一位極其賢德的皇后,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也不例外。察必皇后一生淡泊節儉,善於勸諫,母儀天下,頗有大唐長孫皇后之風,深受忽必烈的厚愛和敬重。
是誰在風中吟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是誰在風中吟唱茫茫草原的酒歌?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誰在風中吟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拖雷有十一子﹐其中長子蒙哥、忽必烈及阿里不哥為同母兄弟。西元1251年,其兄蒙哥可汗即位後,把漢南漢地交給忽必烈經營,主要因為忽必烈對漢地情形最為熟悉。忽必烈在金蓮川設置幕府,積極網羅人材,來規畫和執行重建漢地的工作,任用滿人,恢復滿法,實行寬大政治,改善了漢地紛亂不治的情況,為往後大業立下基礎。1275年,忽必烈派兵再次南下征宋。1279年,南宋王朝滅亡。
共有約 3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