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自体验“测谎仪”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24日讯】3月6日,生活时报报道了一起公安机关利用先进的心理测试技术排除无辜的重要嫌疑人,并最终找出真凶的案件,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不久前有关检察部门以批复的形式,对被俗称“测谎仪”的心理测试技术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使用予以明确承认,使得这项多年来在国内被视为“唯心主义”的高科技技术具有了“合法身份”。尽管如此,一些专家仍对目前国内“测谎技术”发展中的一些现状表示出忧虑。图:记者亲自接受测谎仪测试。

“测谎仪”能测出谎言吗?

不久前的一天,记者曾在公安大学接受了美国测谎协会一位专家的测试。当天中午,在蒙住那位专家的双眼后,记者与另两名工作人员同时站在专家身边,并由记者从专家上衣兜里悄悄拿走了一支钢笔。2小时后,那位美国测谎专家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在场3位“嫌疑人”进行了测谎试验。

第一位测试者顺利地完成了两遍测试后,记者端坐在仪器前的椅子上被戴上各种导线。随着“今天是星期天吗?”等基本问题提问结束,专家开始进入了目标题的提问。在回答其中一些问题时,记者有意屏住呼吸。而在第二遍测试时,对于一些实质性问题记者则干脆以沉默代替回答。

二遍测试结束了,看着测谎仪上记录下的记者的各项生物曲线,那位专家狡黠地对记者笑了笑说:“我看下一位不用测试了,你可以把笔还给我吗?”显然记者没有逃过测谎仪的严查。

事实上记者接受的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心理测试,而在刑事案件的实战侦破中,这项技术的运用还要复杂得多。目前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应该被准确地称为“多参量心理测试技术”。而一向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测谎”,只是这项技术中的一个方面。

所谓的心理测试技术,是以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作案人在作案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心里会反复重现作案时的各种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迹,甚至想不琢磨都无法克制。每当被别人提及发案现场的一些细节时,作案人的这种烙印就会因受到震撼而通过呼吸、脉搏和皮肤等各种生物反应暴露出来。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器记录下来后,便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正基于这种原理,心理测试技术在测试嫌疑人时既允许回答“是”或“不是”,也允许受测人以沉默作为回答。据了解,公安大学测试中心的心理测试技术在经过1000多例刑事案件的实战,嫌疑排除率达100%,认定率也达80%以上。

据了解,目前国内各公安、检察、法院部门使用的“测谎仪”,大部分为四五家公司或专业机构研制销售的,但实际上想以此发财的大有人在。不仅如此,一些人在未经课题研究,未经公安部门审定,甚至未经过多次案例实战检验的情况下,仅凭拆一台其他人的仪器仿制便推销到政法机关使用,这使得人命关天的刑事大案中无辜者几成冤鬼的现实已凸现出来。

1998年4月20日晚,南方某市公安局女民警陈某与另一男民警吴某被人枪杀。案发后,当地警方以“陈某的丈夫(民警王某)因怀疑其妻与死者吴某有不正当关系而怀恨在心,涉嫌骗取吴某手枪将陈、吴两人杀害”为由,将王某作为重大嫌疑人拘留,并于同年8月报检察院批准逮捕。

尽管该案在侦办过程中,一些资料已显示出证据上存在着疑点,但侦办人员仍一意孤行,给王某施加压力,而且还动用了测谎仪技术以支持已得到的证据。在此情况下,法庭于1999年2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审判决后,王某的辩护律师顶住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坚持向省高级法院上诉。8个月后,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将王某改判为死刑缓期执行。而在此前至一审判决的8个月间,王某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恐怖的一段时间,每次当看守所铁门“ 当”作响时,王某都会以为可能是押他上刑场的最后时刻来临而心惊肉跳。

2000年6月,当地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杀人劫车犯罪团伙案件,该团伙犯罪嫌疑人供认,曾于1998年4月抢得民警吴某的手枪,并将吴某与陈某杀害。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王某的命运,省高级法院迅速作出反应,再次判决王某无罪,当庭释放……

尽管类似案件中的测谎仪未必起着最终决定作用,但它的结论却能对侦办人员的侦查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测谎仪的研制、销售乃至使用并不规范,尤其是这种技术的使用尚存在着法规及人员培训上的严重缺陷。

学员需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

据了解,作为心理测试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美国的相关法律对测试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测谎学院接受长达6个月的正规训练。学员的学历必须在大学本科以上,并必须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但目前国内在案件中负责测试的人员中,鲜有研修过心理学者,而经过严格相关培训的人员也并不多见,这使得心理测试题的水平大打折扣。在不能科学分析作案人心理的状态下,测试人员有可能问出“你案发当晚是否到过现场”之类的不严谨问题。由于被测试人很可能此前被侦办人员多次严厉地问过这一问题,甚至个别的还是在被呵斥情况下问及这一问题,因此强烈刺激后留下的记忆会使被测试人即使在回答“没去过”时,其生物曲线仍会出现异常反应。这个误会很可能会葬送被测试者的一生。

记者曾跟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亲身感受到了一些传统的侦查方式给心理测试技术的严谨和公正带来的威胁。

在一座北方小城曾发生了一起武装抢劫运钞车案件,当地公安局长立下军令状,案子破不了,局长自己交出乌纱帽,但案件的侦破却一直毫无进展。无奈之下,当地警方请来了公安大学测试中心主任武伯欣。

第一个测试的是1号嫌疑人朱军。衣衫褴褛的朱军一双呆滞的眼睛划过屋里每一位陌生的人和那些陌生的机器,似乎正努力地猜想着即将发生的事。多天来的审讯,已使他因不思饮食而虚弱到极点。

看到这个情景,武伯欣叹了口气说:“朱军,你应该相信一句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必须先吃饱肚子恢复体能,做这个测试才能保证准确。”听了这话,虚弱的朱军用力地点了点头。10分钟后,朱军一口气吃下了民警为他拿来的两碗方便面、三个花卷和满满一盘子菜。

随着饭下了肚子,朱军的体能开始恢复。武伯欣开始给朱军接上导线进行测试。一遍问题下来,朱军在所有目标问题上都未出现异常反应,此时坐在旁边的公安局长已有些沉不住气。连测两遍,朱军仍没有任何异常反应,结果显示朱军在此案中甚至竟丝毫不知情。在参与测试的一位当地民警的要求下,又进行了第三遍测试,但题没问完武伯欣便已放弃了提问,结论仍然显示案件不是朱军所为。于是侦办人员极不情愿地释放了朱军。

在中午武伯欣和记者休息的一段时间里,一位刑警队长站在门口,终于忍不住轻声叫了一句:“武老师,我们局长想和你聊聊,他心脏病犯了……”在休息室里,半靠在床上的公安局长在吱唔了一阵后终于掏出了心里话:“武老师,能不能再给朱军测一遍?我们辛辛苦苦忙了这么长时间,不可能不是他干的。”听到这话武伯欣肯定地回答:“这个结论绝对没有问题,再做一遍就要出错了。”

沉默了几分钟,几个人又坐在一起重新分析了案情,并列出了新的嫌疑人。当晚一名银行保安员在测试后终于露出了尾巴。几天后,已回到北京的武伯欣和记者接到电话,按保安员的交待,几名抢劫嫌疑人终于落网。

事实上,这种“军令状”式的侦破方式在个别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办案人员的“偏执”。按照科学规律,心理测试时受测人必须在自愿、体能充沛等状态下进行,同时还要保证问题的中立性。而一旦侦查员甚至个别领导在经历了一段艰苦工作后也会发生“偏执”。这也就使心理测试机构设置的中立性,成为测谎仪问题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急待在法规中明确的是,除政府执法机构外,任何社会单位都被禁止使用心理测试技术。据美国测谎协会一位专家介绍,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个办公室里的钱包被盗,那么这个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有义务接受测谎试验。但同时规定,进行这项测试的人只限于政府人员,其他社会人员均不允许使用这一技术。这将避免滥用测谎技术给人们带来猜疑、恐慌乃至冤案。

摘自生活时报


    相关文章
    

  • 被视为唯心主义禁区的测谎仪得到大陆承认 (3/23/2001)    
  • 测谎仪放倒贪官污吏一大串 (2/2/2001)    
  • 北京法院使用测谎仪器判案 (12/17/2000)    
  • 颤音测谎仪: 戈尔说谎23次 布什57次 (12/10/2000)
  • 相关新闻
    测谎仪放倒贪官污吏一大串
    被视为唯心主义禁区的测谎仪得到大陆承认
    【晚间新闻】中共统战部秘密档案被曝光
    【全球新闻】美法院判小粉红吴啸雷入狱9个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