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你靠什么屹立?

古清生

人气 6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4日讯】  有一天我突然莫名其妙地想,我除了收看沪市的股票信息以外,我几乎再没有接收到上海的其它信息了,这个情况好像由来已久,具体是从何时开始,我也是一片茫然,我对此还有点失落,具体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如果要深究下去,只能说是少时对大上海的种种向往与崇拜积淀心灵已久,间或要沸溢一些。

  上海是结算长江经济的大都市,在上个世纪初就是世界级大都市了,公刘有一首诗写到夜上海,灯瀑从24层楼流下来,那就是打开着的百宝箱。那华丽的辉煌,果然是填塞着儿时的想象。及至有关上海的图文,皆在我的阅读欲望之列。

关于上海,有两本书给我留下不能磨灭的记忆,一本是《上海的早晨》,另一本是《虹南作战史》。《上海的早晨》是写的上海解放,是大都会,有一个细节是解放军进城以后,睡在大街的马路上,居然没有惊动市民,令早晨醒来的市民惊讶不已,我想那当然是这样,一大早起来有那么一支军队睡在城市的马路上,这是有趣的,以前的小说军队都是睡在乡下。

《虹南作战史》写的也可以算是上海的早晨,是上海县的合作化运动。我对《虹南作战史》印象更深一些,但后者却不是一个作家写的,而是由一个上海县的革命写作组集体创作,因为起了《虹南作战史》这样一个名字,我就从图书馆尘封的角落里把它顺了出来,顺是北京方言,也不完全是偷的意思,是个近义词,我是比较喜欢顺书的。说实话,顺一本书也不容易,不能不看,更不能白白扔了,那跟浪费粮食有什么区别?再说,在地质队就是没有事情干,看看《虹南作战史》吧。

  我现在几乎可以这样认为,上海的文化在《虹南作战史》的时代是降到了最低谷的,这本发行量巨大的,由上海县革命写作小组创作的小说,它令我无比悲哀,我记住了有一个词流行到了现在:粪霸。就是上海县当年仍有粪霸,把持了城里的公共厕所,这些粪霸都是亚流氓级的,十分厉害。所以,近几年广告上老是出现什么霸:面霸、凉霸、油霸、饼霸很多的霸字吧,我觉得它们都是接了上海县粪霸的班。

  是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螺旋形回归,现在我已经忘记了上海,去年我在作个人的五年规划时,我决定要到上海住上一两年,这样会对海派文化有所了解,我向朋友打听了上海房租的价格,在上海租一套房子住上两年,在那里写作与游玩,然后再接下着南下,去福州或广州,这样就对中国的各个都市有更贴身的了解。

  但是,细细打量上海的《虹南作战史》时代的文化,它还是有多个层面的,比如《海港》,《海港》是一个精品。但有斑点,《海港》里面好像是有一位伊先生搞破坏,把玻璃纤维混在谷物里面破坏中国人民支援亚非拉革命。这个本子想来比较失败的就是在这里,因为往谷物里面混玻璃纤维,是极易检察的事情,另外,也不是那么容易混合的,因为投放一公斤玻璃纤维,也可能只能混掉一吨谷物,破坏亚非拉革命这样不行,它需要更高一些的智商,并且还要知道,就是吃了一万吨谷物,亚非拉的革命烈火还是不足以熊熊燃烧的。但是《海港》有很好的唱段,比如: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也它轻轻一抓就起来。这些能够代表上海文化积淀的写作与表演,对我们外人了解与研究上海都是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应该说读《虹南作战史》足够摧垮我的阅读意志,让我终生离开文学文本,但是,我这个人能够读比这还要差火的书,比如《箭河浪》,《光辉的道路》。《光辉的道路》不是上海人写的,是文化部的人写的,也是集体合著,这本书以后我单独评它。《虹南作战史》是代表上海文化的一个时代,也是同一个缩影,因为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即上海文化的意识形态欲望,因为不论从创意还是从文学形象各方面考察,《虹南作战史》都不可能与《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相提并论,而且上海的合作化程度,你又怎能跟北方相比,因为北方的解放时间更早,至少山东的合作化运动是比上海更先一步。

  直到了上海的话剧时代,好像是《于无声处》吧,上海居然开创了一个话剧时代,上海的工人话剧创作忽然波起潮涌,势头迅猛,好像以前的话剧演了是可以拍电影的,用电影的形式来拍一场话剧,这是比较奢侈的做法。话剧之后,上海进入了其小说时代,其中翁新华的《伤痕》开了伤痕文学先河。从《虹南作战史》到《伤痕》的历史镜头不算太长,以后上海的文学与戏剧就开始了与北京的拉锯战,其形态恢复到20世纪30年代京派与海派之争的态势。

  京派与海派之竞争,其休止符应该算是上海文化界推动的一场人文关怀的运动。这个愿望良好的运动开始即受到北京文化的回击,结果不了了之。我对这场人文关怀运动的起止皆不清楚,好像是时尚类杂志很沿习用过一阵,包括《上海文学》开了一个专栏为“人文关怀小说”,后来好像没有接下去。但从此以后,上海方面就没有什么风浪了,从《虹南作战史》开始,到《上海宝贝》暂时结束,我对上海文学的阅读,确是充满戏剧化的一个过程,有些方面我确实赞同《上海宝贝》开头那一段叙述:你无法进入我的身体内部。当然,那是一个性隐喻,但是用它来表述上海文化与受体之间的关系状,确乎是比较贴切的。

  90年代,上海还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重写文学史的运动,它几乎是从华师的教授们的自留地里开始的,后来一次去上海听说是因版税方面的原因,这个运动没有运动下去了,可能重写了一部分文学史,但这并没有在中国学术界产生冲击波,因为重写文学史这样重大革命性行动,仅靠上海恐怕是完成不了的,靠上海男人们那4分之1瓶啤酒的酒量,什么大事都担误了。

  90年代上海当然也出过一部好长篇,它便是《长恨歌》,这部小说告诉人们什么是都市小说,我曾买了一本送给台湾朋友,作为礼物跟她送我的《灵山》交换。《长恨歌》是上海20年来文学的仅存硕果,我对台湾朋友说,这是大陆最好的小说之一。《长恨歌》与《虹南作战史》有着一种血缘性的亲缘关系,因为《虹南作战史》具有上海的真乡土气息,有烈日下水乡的源源蒸发的弥漫着水草气息的乡土味道,《长恨歌》则有那一种深巷里面的阴凉的,潮湿而略有些霉腐的味道,是一种苔鲜上的世俗心情。只是从《上海宝贝》循环回归,由《长恨歌》到《文化苦族》,到《伤痕》再到《于无声处》再到《海港》和《虹南作战史》,它有一条鲜明的发展路线,这个路线从上海看起来,是一条链式流水线,在必要的时候段它会组合什么时宜产品。我一直认为,上海女人都是真人,有情有性的真人,男人则不然,我现在几乎记不起来上海还有没有男作家,但女作家都是最棒的。

  《文化苦旅》曾经是上海人的骄傲,这一点大约不要错过,但我觉得上海冷落了《随想录》,猛推《文化苦旅》是不是真的没文化?我真的不能够明白,比如我喜欢吃上海的黄泥螺喝绍兴十年陈花雕,也喜欢上海人有点小拐弯的语调,《随想录》足够给一个现代世界大都市提供现代秩序与精神的烛照,而《文化苦旅》则是一个最为典范的“缺席者标本”,作者是一个向历史虚无开火的知识分子,它不是现代人文话语,它是农业社会信息的改装批发。但是它却也折射出上海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欲望,从《虹南作战史》《文化苦旅》《上海宝贝》的发展历程,可以观照上海文学发展的一般脉络。

  真的,很少听到海派文化了,我听到的消息大约就是沪市的消息,另外还有零星的诸如上海女孩嫁给日本农民之类,猛醒之后我感到一种茫然。当然,上海人在心理上因为有明珠塔与金茂大厦支撑,他们暂时不会像我这样一个生长在长江中游,小时候崇拜大上海的人那么茫然与失落,大上海褪色的一面显然评家们都故意视而不见,如同国际饭店,它怨妇般被繁琐的建筑挤到大街一角。

  然而,一种无以表达的感念是大上海的制造能力被长久阉割,或者叫做自宫。在80年代末的一天,我偶然在一个地方,看到一块电表,是瑞士一家上海公司产于20年代的,那块电表仍在使用,在进行计量运动,我当时都有一种去街上买一块电表换下它的冲动(后来我放弃了,那是一个山区),因为我认为精工制造它需要有这样的典范。但是,80年代上海的制度业如苏州河般波澜不惊,有的是并不清澈的细流缓缓地流,总也缓缓地流。

  开始,我还以为上海的品牌都采用了一种叫做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屑于火热的商业大炒作,因为的确大上海名牌不用那么慌里慌张。但接下来,上海品牌还是没有声音,再接下来我听说上海的品牌都安乐死了!对此,我无比愤怒,华生牌电器呢?上海骄车呢?原谅我,许多上海名牌我都一时无法想起来了,对于一个现代工业城市来说,丢掉品牌,无疑是丢掉了历史积累,丢掉前代人的遗产,你想做什么?请别跟我说桑塔纳、别克,因为这档骄车大上海本身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而且造得更好,现在却是从巴西搬来的生产线。我愤怒于上海人的自我矮化之后再无雄心。

  上海人放弃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上海人心灵之中是应该能够感受得到,记得还是80年代末坐船,我和一位星期天工程师坐在三等仓,他给我许多五香酱牛肉和绍兴酒,给我讲授绿兴酒的一般知识,包括如何温酒,他就借助三等仓的供暖片温酒,我就陪他喝,喝得我们两人都是一脸的绿兴酒色,很花雕,也很加饭。他在酒间很得意地告诉我,他们厂的产品打进了香港。我告诉他,30年代香港人去了一趟大上海回去要说是进了一次城。工程师没话了,你想一个世纪初的世界大都市,世纪末了产品可以进入当年渔村般的香港,居然会有荣誉感!

  现在回想起来,80年代是一个症状,那时候上海的工业技术仍处于中国工业的峰顶地带,因此上海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在星期天到环上海经济带去作技术指导,然而,中国大陆完全开放以后,像宁波人、苏州人和温州人等,人家发现上海技术竟不是世界最优秀的,人家还可以找德国、瑞典购买更先进的技术,同样花钱,为什么不买世界上最好的呢?最好的技术必将有最大的市场。待上海的工程师们将自己的技术才华效益最大化以后,他们基本上是亲手结束了自己的历史史命。他们在周边广泛地扶持了同类产品竞争对手,而自己却不思长进。

90年代,上海是可以做一次管理输出的,但失之于上海的文化氛围的低迷,我相信上海人将来会来一个疼痛的总结,只是现在他们感觉太好罢了。甚么东方明珠塔,甚么金茂大厦,当东方电视台那奶油小生般的男人播报上海的时候,我为太平洋西海岸那颗巨大的东方明珠有轻轻的叹息。现在的中国人都喜欢一句什么屹立,那么,大上海将靠什么屹立21世纪呢?我不是指建筑,我是说从《虹南作战史》到《上海宝贝》以后,上海文化如何返回历史的高度?

转自<< 万维读者文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上海有缘的北京姑娘刘蓓”忠诚”《绝对情感》 (7/4/2001)    
  • 深沪B指市场量缩收挫逾1.8% 两地综指均告跌 (7/4/2001)    
  • 台湾外交部民调:一国两制 七成五民众反对 (7/4/2001)    
  • 情歌王子张信哲内地巡回演唱会首站锁定上海 (7/4/2001)    
  • 上海黑市组织恰如企业化的黑帮 (7/3/2001)    
  • 散打王争霸赛8月移师上海 (7/3/2001)    
  • 深沪B指逆转收升 仪征化纤带动上海B指升逾1.7% (7/3/2001)    
  • “上海帮”掌握中共和中国命脉 (7/2/2001)    
  • 香港立会议员陈智思:港人似失去方向动力 (7/2/2001)    
  • 没有自由发展 中国没有前途 (7/2/2001)    
  • 客场两连败﹐申花依然疲软 (7/2/2001)    
  • 国际竞走大奖赛挑战高温 刘宏宇白连生酷暑中夺魁 (7/1/2001)    
  • 白领何处挣钱多 南北东西有差距 (7/1/2001)    
  • 昨天气温高达38.4℃ 申城成“火炉” (7/1/2001)    
  • 大陆刮起阵阵“龙”卷风 (7/1/2001)    
  • 最高气温再创新高 申城变“火炉” (6/30/2001)    
  • 哪个行业可获高薪?人才市场薪酬最新走势大揭秘 (6/30/2001)    
  • 中共庆祝早已消逝的毛泽东遗产 讽刺意味浓厚 (6/30/2001)    
  • 酱爆猪肝造成20人中毒 (6/30/2001)    
  • 日本企鹅特训海边散步恢复健康 (6/30/2001)
  • 相关新闻
    日本企鹅特训海边散步恢复健康
    酱爆猪肝造成20人中毒
    中共庆祝早已消逝的毛泽东遗产 讽刺意味浓厚
    哪个行业可获高薪?人才市场薪酬最新走势大揭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