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病”爆发 GDP与幸福感背离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10月09日讯】“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如今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许多专家质疑,城市为谁而建?管理者不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由于GDP主导,各级政府也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时期。

据中国青年报8日报导,今年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陷入全城拥堵,至今让很多人耿耿于怀,不少人仍然在网上讲述自己当天的经历,比如,“200米的路,车走了半小时”,“下班在路上堵了6个多小时”……

北京堪称是全球塞车情况最严重的城市,根据调查,北京是世界上交通最差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通勤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8月底,京藏高速大塞车10多天,塞车长龙超过100公里,让整个世界感到惊奇。

这些原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样的特大城市,却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使生活舒适度急剧下降。城市病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北京“城市病”最严重

今年7月,北京市政协发布调查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但北京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

这样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市带来了种种压力。北京市政协调研组测算的结果显示,北京市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这几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

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到2007年5月,这个数字改写为300万辆。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两年7个月。从400万辆到450万辆,仅用了几个月。已经有预测,2015年时这个数字会达到700万辆。

在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有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此外,水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更加突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全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依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摊大饼之后的“城市病”

不仅北京人口快速膨胀,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在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城镇化率为46.6%。尽管专家们质疑这是“伪城镇化率”,因为充满大城市的农民工并不享有该城市的任何福利待遇,只是临时去打工而已。但事实是,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造成拥堵、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严重问题。

“按照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受力,能够承担的极限人口是1800万,但现在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900万,瞬间人口已经达到2100万。在这样的人口与环境承受力的扭曲关系下,不出现城市病是不可能的。”中国行政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他认为,大城市经济增长快,但居住舒适度降低,原因很复杂。这其中既有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的问题,也有基础设施不均衡与过分追求GDP的问题。由于没有城乡一体化,城乡的资源没有实现自由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人们肯定不断涌向大城市。

城市为谁而建?管理者不关心普通人

“我们的城市究竟是为谁而建,为什么目的而建?”中国市政公用事业专家、《公权市场》作者徐宗威说,城市病反映的是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出了偏差。由于不清楚城市为谁而建,城市的管理者在单纯的利益驱动下,较少地关注普通人,于是房子越建越大、自行车道越来越少、各种公用设施越来越贵。

在徐宗威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让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我们的城市发展是否就是为了经济增长,为了GDP?“城市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经济功能,另一个则是生活功能。”

徐宗威说,如果过分看重经济功能,那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GDP,怎么赚钱怎么做。在一味单纯追求发展的前提下,城市的生活功能就会被忽视。公共绿地越来越少,房子越建越多。我国有很多城市就是这么做的,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一切代价。

GDP主导 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发展

两个月前,徐宗威曾去西部一个县考察,当地一家企业直接将污水排入河中,当地政府明知这样不对也不管。原因就在于这家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县里的GDP增长就靠这家企业。

徐宗威觉得,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改善生活。但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要受到影响。“如今地球每天有10万架飞机起飞,耗费的能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10年后这个数字会是多少?对能源的消耗、对大气的影响会是怎样?”

在中国行政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过去30年我国主要是关注大城市的发展,如今到了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的时候了。

“这些年城市化一味追求GDP,追求形象工程,地表上的东西很漂亮,地下的东西却很差。”汪玉凯说,在城市的规划上,没有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在大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周围没有卫星城来分散城市压力。

“过去总是用GDP、效率来考核城市和干部,现在提倡用绿色发展的考核指标。如果城市的管理者能以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作为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病就能大大减少。”徐宗威说。

相关新闻
京藏高速堵车7天 上千辆车滞留
进京高速堵车10天 当局疏导能力受质疑
京藏高速大堵车 预计持续到9月中旬
京藏大堵车 看中国经济高增长之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