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译:介绍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吉光羽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822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于宋代至和元年(1054年),当时,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见闻,借物言志,说明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坚持不懈,才能领略无限风光。而为人做事,包括治学等等,都是一样,要有志向,有毅力,不半途而废,还要深思而慎取(目标正确、选择恰当),才能使事业和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

这篇散文把游记与说理文的形式,密切结合起来,结构严谨,善于用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记叙生动,说理透辟。现将原文试译如下:

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唐代高僧慧褒,开始在这座山下建房居住,他死后就葬在这里。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现在称作“慧空禅院”的地方,就是慧褒和尚生前居住的屋舍和死后埋葬的墓地。距离慧空禅院东面五里,有个称作华山洞的地方,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离洞百余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唯有“花山”二字还能辨认出来。现在将“华”字读成“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错音了。

华山洞下面平坦而开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到这里游览和题字留念的人很多,这就 是人们说的“前洞”。沿山向上走五六里,有一个山洞很幽深,走进去感到很寒凉。询问这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

我和四个同游的人,举着火把向后洞进发,进去越深,前进越难,而见到的景色,就越奇异。有人感到疲倦而想返出来,就说:“若是再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大家就和他一起出来了。大概我们四人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可是看到左右洞壁,来到这里并且题字留念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再往深处,进去的人就更少了。这时候,我的力气,还足够继续往里面走,火把也还足够照明。等到我们四人出洞以后,有人就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跟着他一起出来,而未能尽情尽力的享受游览的乐趣。

于是,我颇有感慨。想到:古代的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很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事物不加以考察的。那些道路平坦而又距离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很多;道路艰险而又遥远的地方,去的人就很少。然而,世界上奇特壮丽又罕见的自然风景,却常常正是在艰险遥远、而且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因此,不是有志向、有毅力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不随别人停止前进,但是气力不足,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既有志向又有气力,也不随着别人后退,但是到了幽深昏暗又神迷目乱的地方,没有得到外物的辅助,也不能达到目的地。然而,在气力足够到达的情况下,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则应感到懊悔。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的人,可以不必后悔。难道还会有人去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心得。

我看到倒在地上的石碑,又感慨石碑上的文字,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世的人,以讹传讹,而不能明白这其中的真实而全面情况,哪里能说得上是完美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

与我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安石记。

附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塚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甲子,临川王某记。

(据《王安石文集》)

正是:

努力寻求学问,
恰似攀山揽胜,
百尺竿头再勇进,
做到愈挫愈奋!

奇景多在险远,
高端风光无限,
切莫怠惰受情牵,
勇猛精进向前!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猿的德行文静稳重,都能仁爱谦让、孝顺慈善。它们群居时互相爱护,吃东西互相推让,行走时排成行列,饮水时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离群,它就发出哀伤的鸣叫。假如遇到灾难,就把弱小的幼猿,保护起来。
  •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愤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 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东方庭院,也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古典文学。没有那一簇簇叶面舒张,深碧漫展的芭蕉叶,开在白粉墙边,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风里,长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学,没有那一袭轻碧浓绿的芭蕉,千年来,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处呢?那夜雨里,那孤独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郁的,在人世间受遍磨难的孤苦灵魂,又与谁共鸣?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楼,引来文人墨客无限怀念。而楼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关盼盼。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等人吟咏燕子楼,必会提起那位忠贞的美人。
  • 作者:唐莲
  • 这篇短文不过百十字,却写得言辞恳切,充满昂扬健武的气概。直截了当,屡用感叹之语,尤其是文字之洗练而畅达,当是得益于作者少年喜读的《春秋左氏传》。
  • 全文紧扣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旨展开,这八个字,是作者终生奋斗的目标,是未酬的壮志。
  • 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