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瞬间】天人交战─上海(8)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4日讯】一直怀抱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一时间难以接受,当晚我辗转反侧,不知未来何去何从,面对有生以来首次的抉择,陷入天人交战之际。

第一次听闻共产党在中国发展之初的故事,郑欣竖起耳朵倾听老婆婆任善珍年轻时那一段热血澎湃的亲身经历。

在奔赴延安途中,曾借住位于湖北和陕西交界地带的一间民宅,虽与陈红初次见面,但陈红见任善珍姊妹俩和她当初一样对延安怀抱“人间天堂”的梦想,决定将之前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及中共日复一日的思想教育、自我批判与党性检讨等控制人思想的恐怖恶行通盘说出,希望可以让她们打消去延安的念头。

“陈红说,没被视为问题分子的人,其实也不好过。所有的娱乐活动全部被禁,每个人都要写‘思想检查’、做‘小广播’表,就是打小报告,将自己听到的谁谁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写出一切对不住党的事’。这些材料必须不停地写,若有抵制不从、甚至只是稍微表露质疑之意的人,立即被视为特务、推入监狱。”如此一来,不仅个人的隐私权完全被剥夺,也使人停止思考、全然接受党所说的一切。更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例如信任与和谐等,渐渐地被猜疑、斗争等取代。任善珍的分析,郑欣听得如雷贯耳。

长久怀抱的梦想破灭

此外,还有日复一日的开着各种改造思想的会议,用洗脑的方式不断地摧毁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思考僵化,从充满热情与理想、追求公平正义的人,变成唯党是从的机器人。“陈红说,这种极端恐怖的气氛,可怕到即使明知逃亡失败会被捉回处决,她也要选择逃亡——因为她宁可逃亡失败被砍头,痛快地一死了之,也不愿继续生活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中。”

“想起那段往事,陈红依然余悸犹存。过了一会,她才接下去告诉我们,其实民宅与她同住的老太太不是她的亲娘,老人全家都被中共杀死了,老人因为当时外出捡柴而逃过一劫。当她逃到这里、因体力不支而倒在附近,被老太太发现带回家,后来知道她的遭遇而收留了她。陈红说,自己的亲娘已经死了,老太太待她很好、视她如亲生女儿,而她也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认老太太为娘,二人就如此相依为命的过活着。”

“陈红说完了自己的经历,严肃地劝告我们不要到延安去。她说本来一听到我们要去延安后,就不敢与我们多接触,是由于害怕泄漏自己是私逃者的身份。因为一旦我们到延安时,势必也得交代来历、从什么地方来、为何而来、怎么来、遇见什么人等一切细节,不管愿不愿意,一五一十地都得交代清楚。到时候她的行踪就会被中共发现,他们一定会派人前来捉捕,到时母女二人可能会一起被处死。

她说自己并不怕死,当她决定逃亡时,就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但她不愿意连累善良的老太太,所以她虽然很想告诉我们真相,后来还是选择了沉默。倒是老太太不忍心见我们两个年轻的生命遭受那种恐怖的摧残,一直劝她要告诉我们真相。她挣扎了好久,才终于决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希望借此让我们放弃寻找那个虚构的美好世界。

此时老太太也走过来,用充满关心与担忧的眼神看着我们。那眼神让我的心感到一阵触动,我想起我娘,她在送我们到城里去的时候,也流露出同样的眼神──那是真正关心对方才会有的神情。从她们的神情态度可以知道,她们没有骗我。但一直怀抱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也令我一时间难以接受。当晚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不知未来何去何从,面对有生以来首次的抉择,陷入天人交战之际。”

不同的抉择、不同的际遇


插画 ◎ 萧素惠

“我的堂妹似乎没有被影响,她的个性比较强,认为眼见为凭,执意要去延安看个究竟。陈红见苦劝无效,只好告诉她去延安的方向。堂妹知道我还在考虑当中,也不勉强我一起走。临行时,她向陈红母女保证,她不会泄漏任何有关陈红的消息,便头也不回地朝延安走去。我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灰濛濛的晨雾中,心里有股不祥的感觉。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后来,我多方打听她的下落,只知道有人的确在延安见过她,但后来的行踪就是一片空白,仿佛消失在空气中了。”任善珍心痛的说。

“送走堂妹以后,老太太也开始收拾行李。陈红告诉我,她们母女俩决定逃到四川的国民政府辖区去。她向我解释,她们之所以决定离开,不是因为不信任堂妹,而是她深知在中共的手段下,没有人能够保住任何秘密,她的行踪迟早会被发现。而中共对于不受控制的人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她只有继续逃亡这条路可走。她不能回东北,因为日本人会将她视为特务追捕;她虽然有个哥哥在上海,但她也不能去投靠哥哥,因为在上海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很多,她如果在上海露面会被认出来。更何况,她不能忘恩负义,丢下老人不管而自己逃跑,因为中共会以老人藏匿逃犯为由‘处理’掉她。她想来想去,只有逃往国民政府统治的区域,才能避开中共的追杀。”

任善珍长吁一口气,“接着陈红问我有何打算、要不要跟她们一起走。这次我倒是没有犹豫,我告诉她,虽然我对延安的幻想破灭了,但为国效忠的心始终没变。既然中共不是真正抗日,那么我就到抗战前方去,见机行事,看看可以做什么事来贡献国家!”(待续)◇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66期【城市的瞬间】栏目 (2010/04/01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168/7751.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郑欣的宿命通功能,常常让他在无意中回到“过去”的上海,有时是一阵枪林弹雨、有时是一段靡靡之音。“过去”说来即来、说走就走,仿佛像看电视一样,他有时都会忘记自己是什么时代的人
  • 康熙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乾隆时期逐渐改变,清朝重复着前朝的步伐,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清朝开始执行“一口通商”的政策,下令沿海各省除广州一地外,其他所有港口一律停止对外贸易。后来更规定外国人来华贸易的门槛,对进口货品课收高额税金,并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种类。神州虽然在形式上还留下一道对外窗口,但实质上已经彻底与外界断绝往来了。
  • 当时上海的租界,基本上分为两大区块,在今日的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以英美为主的公共租界,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法国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则属于中国管理的华界。租界的存在,一方面是中国丧失主权的象征;但另一方面,上海却因为有了租界的存在,而未被清末以来的动荡与战乱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使上海在百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国际性大都市,“十里洋场”的称号,从此而来。
  • 透过老婆婆的讲古,郑欣对从前的上海有更深的了解,以前通过功能看到的片段过去、想不通的物事因果,原来是如此一回事,历史的来龙去脉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 “时光回到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四处烧教会、杀基督徒的年代,你为了保护我因而负伤而死……”老婆婆娓娓道来过去和郑欣的缘分,过去和现在的上海在郑欣的脑中交织穿梭。
  • 昨天听了老婆婆讲述久远前他俩因缘后,郑欣逐渐拼凑起之前天目看到的景象,失去已久的记忆似乎渐渐恢复。为了听老婆婆揭开前世他俩的因缘,天一亮,郑欣就匆匆前往公园
  • 在郑欣的期待下,老婆婆娓娓道来年轻时也曾被共军那一套“人间天堂”的美好描绘所吸引,在前往延安途中借住乡下民宅时遇见一位年轻姑娘,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们:“不要去那里!延安不是天堂,是地狱!”
  • 管宁因为好友华歆不能完全无视于权位利禄的存在,所以割席与之绝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不愿与之同车,于是自行乘坐专车入朝。
  • 耿恭为将士拜井祈祷,泉水涌出;郑国为秦国修筑渠道,造福万代。
  • 蔡伦发明改进了造纸术,刘向校对官府藏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