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技与厨道(下)

王元甫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四、从“医道”看“厨道”的内涵

“神厨”庖丁说他的“厨技”来自于“道”,但是“道”的内涵是什么呢?庖丁并没有说明,我们可称其为“厨道”。“厨道”在历史上或许曾有记载,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厨技”有“厨道”,“医技”也有“医道”。“医道”在古书上有许多记录,我们或许可从“医道”的端倪,一窥“厨道”的究竟。

1.中医是神传文化:“医道”根源于上帝

《黄帝内经》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圣经。岐伯是黄帝的老师,黄帝称其为天师。岐伯自述其先师所传根源于上帝,所以中医的“医道”是根源于上帝。上帝是天界的皇帝,所以中医是神传文化。医道开始传承的顺序:上帝→先师→岐伯→黄帝→雷公。

相传“医道”的始祖黄帝拜见广成子(为道家真人)于崆峒山,广成子授予《阴符经》(为修道之法),后黄帝潜心修道,于一百二十岁时,得道成仙,乘龙白日飞升。

2.“医道”传承的仪式:割臂歃血之盟

医道的传承有非常庄严的仪式,其中包括割臂歃血与立誓。《黄帝内经》叙述雷公拜师黄帝的隆重仪式:1斋宿三日。2正阳受盟。3入斋室,雷公割臂歃血为盟。4黄帝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 5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 6黄帝乃左握其手,右受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

3.“医道”的历代传承:

王勃(唐朝初年人,有名的《滕王阁序》是其作品)在《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序文中透露医道传承的谱序:岐伯→黄帝→历九师→伊尹→商汤→历六师→姜太公→文王→历九师→医和→历六师→扁鹊→ 历九师→华佗→历六师→黄公→曹元。其中著名的伊尹、扁鹊、华佗都是黄帝“医道”的传人。

4.“医道”的圣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内容主要包括:1治病:医学理论、疾病、针灸,2养生:尤其注重精神的修养,3修炼:修炼成真人。《黄帝内经》提到修炼成“真人”, “真人”属于神仙,是道家的得道者,相当于佛家的佛,“真人”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也就是长生不老。

5.“医道”的失传:

从扁鹊、华佗的神技,可以看出古代中医是相当发达的。自古医家皆尊奉《黄帝内经》为“圣经”,并认为《黄帝内经》是“圣人”黄帝、岐伯所传。

但是现代医家打破传统,坚称《黄帝内经》非黄帝、岐伯所传,并且否定“圣人”黄帝、岐伯。现代中医只是继承一些药方、经验,反而把中医最精华的“医道”抛弃了。“中西结合”是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已经完全背离传统中医,不是正统的中医,而是变异的中医,“医道”实际已经失传了。

6.“厨道”与“医道”:

“厨道”现今已不可考,或许出自于伊尹,或许更早可追溯到黄帝时代。由“神厨”庖丁的“神技”,可以看出“厨道”是有很高的水平,与“医道”很类似。中华传统文化是“上古文化”,也是“神传文化”,是由神传给人的。“医道”是上帝所神传的,后来由黄帝承传开创出辉煌的中医文化,“医道”承传有非常庄严的仪式;“厨道”也有相似的来源,也须经过隆重的拜师仪式。

“神医”扁鹊、华佗的“神技”为后世所称道,“神厨”庖丁解牛也是令人称奇。但是时至今日受西方医学的影响,“医道”已经失传了;中华饮食文化也受到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不仅“厨道”早已失传,传统中华“厨技”也已经式微。

五、“修炼”使“技术”出神入化

许多人以为知识是使技术提升的唯一方法;其实不然,知识只能使技术达到某一有限的层次;要想再进一步的提高,单靠知识是不可能的。古代师傅带徒弟都教导要“重德”(重视道德),例如学医术要重医德,学武术要重武德;同样地,学厨技也要重厨德。扁鹊、华佗能够成为神医是因为修炼“医道”,神厨庖丁也说他的厨技来源于“道”。 “道”就是修炼了内涵,修炼要重德、修心性,只有通过“修炼”才能使“技术”出神入化。

古代道家修炼因时代久远,已经失传,要追寻“厨道”与“医道”已经不可得。“法轮大法”是李洪志师父在1992年洪传的佛家修炼大法,是比“上古文化”更久远的“史前文化”;洪传几年之内全世界已有一亿人得法,全球八十多国都有大法炼功点。

修炼主要是修心性,通过心性的修炼,能使智慧与技术提升;也就是说,修炼法轮大法,在提高心性的同时,也能提高技术的层次。如果是医师修炼法轮大法,医德提升的同时,医术就可以精进﹔同样地,厨师修炼法轮大法,厨德提升的同时,厨技就可以升华﹔只要重视道德、修炼心性,古代神奇的“医技”与“厨技”是可以达到的。

结语

“厨师之祖”伊尹被后世尊称为“元圣”,主要是因为道德高尚,又在政治、厨技、医药等方面有杰出的贡献。“神厨”庖丁有“神乎其技”的解牛“厨技”,庖丁自述其技术是由“道”而来。

“道”就是修炼的内涵,修炼要重德、修心性。“神厨”庖丁因为修炼“厨道”,而有高超的“厨技”; “神医”扁鹊、华佗因为修炼“医道”,而有神奇的“医技”。 “技术”的提高的并不是单靠知识能够达到的,必须要靠修炼才能使“技术”出神入化。法轮大法修炼首重心性修炼,心性、道德升华的同时,“技术”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洪志.转法轮.台北:益群书店,1998.
2.春秋.老聃.老子.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战国.庄周.庄子.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西汉.司马迁.史记.台南:大行出版社,1975.
5.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6.王元甫.厨师之祖:伊尹.大纪元时报.2008.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19/54920.html
7.王元甫.神厨:庖丁.大纪元时报.2008.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20/54922.html
8.王元甫.三焦之文献与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06.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琼花丰姿淡雅、风韵独特,加之很多与之相关的浪漫传说和逸事,为世人所倾倒,历史上咏颂琼花的诗文不绝。
  • 今人可以从不同时期石窟的雕塑内容,寻找到先人们对佛法的虔诚,对佛的无比敬仰。
  • 琴棋书画为中国文人四艺,而琴居首位。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根据史料的记载分析,唐代出现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中的“奚琴”,可能是现在胡琴类乐器的前身.............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先师”。后人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在各地建了很多孔庙,作为奉祀孔子的庙宇,而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庙则是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一座,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