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实录:仁慈忠厚 福及子孙

莫求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明代时期,有个人名叫杨自惩,他在浙江宁波县府的监狱中担任狱吏的工作。他很仁慈,待人忠厚,办事守法,尤能公平宽大的管理囚犯。然而当时宁波的县官很严酷,在讯问案件的时候,常常声色俱厉,甚至严刑拷打。

有一天,县府拘来了一个犯人。县官认为他的罪行很重,命令衙役们押他跪在地上,用竹鞭木棍加以拷打,一时打的他皮破血流,惨不忍睹。犯人不服,更引起了县官的大发雷霆,下令继续拷打。杨自惩看了很是不忍,就跪下来向县官求情,请求县官停止行刑。在杨自惩的劝说下,县官终于把怒火平息下来,不再严刑拷打。

杨自惩的家中虽很贫穷,但绝不收受任何贿赂。并且遇到囚犯缺粮的时候,他还多方的设法救济。有一次,新到了几个囚犯,已有一天没有吃饭了,因为囚犯粮还没有配到,监狱中也无法立刻供给饮食。杨自惩目睹那几个新来的囚犯,饿的奄奄一息,很是可怜。就想设法救济,可是自己家中也没有多余的米,怎么办呢?就回家与妻子商量,妻子问他:“囚犯从什么地方来?”他说:“几个都是从杭州解来的新犯,沿途整天没有吃东西,因此个个都饿的面黄乏力,垂头丧气。”他妻子听了也很同情,夫妇二人决定施舍自己炊饭的米,煮成稀粥,分给那几个新犯同吃。虽然他夫妻因此自己不能吃饱,但奄奄待毙的几个囚犯,却幸而延续了性命。

后来杨自惩的子孙都很显达,其长子杨守陈,次子杨守址,都做到南北吏部侍郎的官位。长孙杨茂元,任刑部侍郎,次孙杨茂仁,任四川巡察使,都是一代名臣。很多有见识的人都说:正是因为杨自惩能善待囚犯积下了厚德,福泽后代所以他的子孙才能如此发达。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公着明,慷慨好施。有个同乡租了他的房子居住,那个人年少时就好吃懒做,当然更不可能下田耕种,操持农务,于是家中贫困依旧。可他小有技能,常为左邻右舍修瓦砌墙、补锅防漏等等,每每得到优厚的酬劳。
  • 高凤翰先生(公元1683-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年又号南阜老人,因此当时的世人及后人多尊称他为高西园。他是清朝康乾盛世之时的一位杰出艺术家,博学多才,能诗善画,尤其擅长山水、花卉,同时也很擅长篆刻,当时的书画大家郑板桥的许多印章就出于他之手。
  • 清代,有一位新上任的县令,讲了这样一件事:
  • 清代时,河北获鹿(今鹿泉市)县衙大院中,有一棵古槐树,非常高大,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乾隆年间,河南人张篁华受命到此地担任县令。
  • 清朝时,湖北江夏农村中有一个人顽劣不孝,成天迷于赌博与喝酒,丝毫也不照顾他年迈的父亲。在某一年的冬季雪夜中,他的老父出门上厕所,失足跌进沟中受了伤爬不起来。老父拚命呼喊他儿子出来救他,可这不孝子明明听见了,就是躺在床上不愿起来救他父亲。幸亏邻居们听到了他父亲的呼救,这才把他受伤的父亲搀扶起来送回了家。这个不孝子面对受伤的父亲一点悔意都没有,结果没多久他父亲就因伤病去世了。
  • 明朝后期,山东日照有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大户的主人与当时的权贵有些非法的勾当。这户人家有一个仆人,这仆人身怀一种超常的本领。这种本事就像《水浒》里讲的神行太保戴宗一样,赶路极为迅捷。这户人家的主人最初并不知道他的这种本领。后来,主人有一次让他将一封信件送到离此千里之外的外省某处,计算来回的行程共有两千余里,主人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任务。
  • 清代乾隆年间,四川成都有俩个关系很不错的人,他们一个姓蓝,另一个姓邱。蓝某家里比较贫困,经常借邱某的钱,邱某很慷慨从不立借据。邱某死后,他的儿子向蓝某讨要父亲生前借给他的钱。可这时,蓝某却以没有借据为由说根本就没有向邱某借钱的事,拒绝还钱。蓝某为了表示自己不欠钱,还对神灵发下一个誓言说:我如果真的昧着良心欠邱家的钱不还,那么就让我下辈子转生当畜生干活还债。
  • 清康熙年间,有一个据说看面像看的非常准的贾某。当时一个姓孙的部曹(清代官名)准备试一下贾某是不是有真本领。他就发帖请贾某与他的一批同僚在自己家中聚会。聚会前,他和他的同僚们各自和一些挑选出来长的比较好看的仆人换了衣冠。然后让这些穿了主人衣冠的仆人坐在上首,他们自己穿着仆人衣服站在阶下。
  • 梦中,神斥责他道:人的命运自有定数,一个人穷困、发达与否,命中早就注定了,你自己的痴心妄想得不到满足,竟敢来诽谤神灵。
  • 古往今来,很多抵触佛法,迫害修炼者的人都和那吴姓女子一样最后坠入了地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