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亲子默契 挥就心中的彩虹

人气 2
标签:


三十七年的朝夕相处,母子之间的默契旁人难以体会。当谢蒋孝明得知得畸形小头症这种病只有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抱持“中大奖”的乐观心态照料儿子,不怨天尤人,从来没有考虑自己的牺牲,也从来没有因这件事而哭过。

空飘着细雨,谢蒋孝明女士却已站在门外等着我们了,她的衣服在灰濛濛的天空映衬下俨然一道灿烂的彩虹。我们不禁惊讶,三十七年来默默照看着残障儿子的,就是七十六岁的看似瘦弱的她吗?


谢蒋孝明自画的家。

环顾四周:一片池塘,一丛翠竹,一段矮墙,墙上四个古典意韵的石狮子,墙里一座瓦红色屋顶的现代建筑。这几乎让我们忘了身处距纽约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康乃狄克州南部小镇西港,而误以为是江南水乡了。我们刚刚坐定,谢蒋孝明女士就端上了台湾的凤梨酥、天津的香茗,并向我们介绍她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的点心。旁边,她的儿子谢华生坐在特制的轮椅上,胸前围着干净的布巾,手中攥着发光的玩具,专注地看着电视,并不时发出孩子般的笑声。“虽然他不会说话,但一举一动我都知道他想要什么。平时就我们两个人,今天你们来了,他特别高兴。”她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喂华生吃饭,食物洒落胸前,她轻轻拭去。

从中华才女到美国母亲

谢蒋孝明是蒋中正(字介石)的侄孙女,祖父蒋介卿与蒋介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幼年时她就因抗战而离开家乡,十三岁时随家人播迁台湾,先后就读于省立台中女中和铭传大学。一个个房间参观,我们看到她写的毛笔字,拍摄的黄昏时湖面的照片,画的各种油画、水彩画,还有摄影大赛和保龄球赛的奖杯。从她珍藏的照片和报刊资料中我们看到,青年时代的她活跃于话剧、现代歌曲和传统京剧的舞台上。一九四九年春她曾在家乡溪口武岭学校表演京剧《四郎探母》,当时,校长蒋中正就坐在台下。此外,她还在台湾出演了几部颇为流行的电影。

 
年轻时的谢蒋孝明喜欢登台唱戏。

谈话间,谢蒋孝明给我们播放了她二十多年前录制的纪念歌曲,《追寻》、《踏雪寻梅》等一首首老歌悠扬在房间里,房间里有她与蒋宋美龄女士的合影,也有蒋中正先生手书的“亲爱精诚”──时光仿佛倒溯了半个世纪。


蒋中正先生手书“亲爱精诚”赠予侄孙谢蒋孝明。

“蒋阿姨多才多艺的,可是为了照顾儿子,大多搁置了,京剧演奏的乐师都住在纽约,过来不方便,所以现在她只是每周去学两次舞蹈,这是她唯一的消遣和运动了。”八年来每周数次帮助照顾谢华生的保姆陈丽南告诉我们,“我来了,蒋阿姨才能有一点空闲时间出去办事。”

谢蒋孝明一九六零年大学肄业后远嫁加拿大,但这份婚姻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在语言和生活习惯都迥异的他乡,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十多年里,她历尽艰辛,但始终自强自立。起初因为语言问题她只能做收银员,后来重新走进大学,学习速记和打字,最终进入加拿大政府部门工作。她把自己围在三台不同型号的打字机中间,一个人兼任几个人的工作。后来又从事用电报码打字这项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但她对此却充满热情,几近完美的准确率让她迅速升任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一九七二年,谢蒋孝明与第二任丈夫——华人医生谢日栋结婚,并在数年后全家移民美国。

没有回应的付出

谢华生的英文名叫Everest,对应的中文意思是珠穆朗玛峰。谢蒋孝明怀有身孕时去欧洲旅行,飞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时丈夫说,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叫这个名字吧。华生五个月时,身为医生的父亲觉察到他的智力有问题,检查后才发现头骨过早愈合,导致智力和体能无法正常发育,医学上称畸形小头症及脑瘫。数年里,谢蒋孝明和丈夫尝试了各种办法,希望帮华生恢复智力和体力,学习生活自理。当这一切都收效甚微时,谢蒋孝明决定亲自照顾他,可是,当时的谢蒋孝明是否意识到这个决定要用一生去实践呢。

“我一生有两件事是最大的遗憾,第一件是华生两岁半时进行脑部麻醉,医生不小心把他的声带破坏了,他本来会喊‘姆妈’、‘饿’、‘要’的,可是从那以后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第二件是二零零四年四月,一个男保姆把他抱起来时,没注意他的脚卡在了轮椅里,结果右大腿骨骨折,他本来是可以站着的,现在不行了。”谢蒋孝明很少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了,每天亲自照料华生的一切饮食起居。孩子的一声呼唤往往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和报偿,华生却无法作出语言的回应。但是她说:“我不需要回报。”

从出行的汽车到卧室的床具,从进门的坡道到手中的玩具,无处不凝聚着母亲的精心设计。由于骨折,华生的双腿长短不一,不能站立,也就无法上厕所,只能在床上大小便,这无疑给谢蒋孝明的照料增加了更多难度。华生只能吃软的食物,每隔四个小时谢蒋孝明就喂他一次,直到他上床入睡。华生总是一夜睡到天亮,但是由于他不能自己翻身,不舒服时就会发出声音,不管多晚,谢蒋孝明听见时就会起身去照料。

丈夫谢日栋于二零零二年辞世了,照顾华生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肩上。多年来,谢蒋孝明一直亲自抱华生去浴缸里洗澡,她七十多岁了,只有五十公斤,而一百六十八公分的华生体重已经超过了她,她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也不知是他体重增加了,还是我快不行了。”谢蒋孝明略带幽默地说。

“我也想给华生找个归宿的地方,可不是那么容易啊!”谢蒋孝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残障中心,又不忍心把孩子送到没有一对一护理的地方,只好把他留在家里自己照料。“三十多年了,我已经吃不消了,我真希望在哪里能找到高水准的残障中心,能给华生家一般的温暖啊!”

无怨无恨 笑对人生

“我爱他,而不是可怜他,因为华生是个好孩子,他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他心里什么都明白。”三十七年的朝夕相处,母子之间的默契是旁人难以体会的,更让我们感叹的,是这份三十七年的坚持与乐观。当我们询问这份坚持的关键所在时,谢蒋孝明回答:爱心、耐心、恒心。“他出生时医生说得这种病只有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确实是‘中大奖’了。事情既然发生了,我就想怎样才能做好。我从不怨天尤人,从来没有考虑自己的牺牲,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哭过。”

我们问谢蒋孝明,这么多年的照料中,最困难的是什么呢?她坦率地回答:“没有自由,哪里也不能去。小儿子在加州,大女儿开车回来也要一个半小时。”谢蒋孝明的大女儿素真在政府部门工作,小儿子汉生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分,酷爱音乐和表演,现在正在好莱坞打拼自己的演员梦,还出演了数部戏剧作品。照顾华生占用了谢蒋孝明大部分的精力,但在此之外,她也一直尽心关怀着另外两个孩子的成长。

华生继续愉快地看着电视,他的头顶上是一个玻璃天窗,这样的天窗在房间里还很多,而且墙壁上还有很多镜子。房间里总是明亮的,华生身上每每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如他天真灿烂的笑容,也如同谢蒋孝明衣服上鲜艳的彩虹。

谢蒋孝明出生在江南水乡,家族中同辈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孝”字,传统文化的精髓浸透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当她轻盈的歌声在空气中飘荡时,当她婉转的水袖在舞台上游动时,中国古典女子的柔美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水至柔,源远流长;却又至刚,百折不回。即便远播异地,也同样能用一生的持守,流出一段动人的故事。无声,却不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