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铁矿石谁的“乳酪”?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5月27日讯】(新纪元周刊第173期专题新闻)沸沸扬扬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以中方几乎“完败”而暂时告一段落,其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始终声称铁矿石谈判事关中国钢铁企业的生死存亡,甚至将之与民族大义联系起来。然而就在这些“国营”钢铁巨头高呼亏损之际,大多数的“民营”钢铁企业反倒不为所动。这不禁让人思考,“中钢协”究竟代表了谁的利益?铁矿石“长协”价的谈判究竟“动了谁的乳酪”?更深究之,铁矿石到底是谁的乳酪?

“民间钢企”逆境而起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宣称,如果接受了目前的现货价格,中国的钢铁企业将陷入全线亏损,暗示如果将来中国的钢铁企业亏损,澳大利亚和巴西的这“三大矿山”就是罪魁祸首。这是在铁矿石谈判的问题上,很多中国民众“民族主义”情绪高张的原因。

不过实际的情况是,即使是长期享受着极为优惠的长协价,现在也仍然有不少的大型“国营”钢铁企业在亏损。有数据表明,在二零零九年一月至七月间,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排行榜上,前十位亏损超过三亿元的企业全是“国有”钢铁企业。

与此同时,令人惊讶的是,在对长协矿求而不得几乎全部使用现货矿石,长期在政策夹缝中生存的民营钢企,竟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占有率一路攀昇至47%,更造就出了近三十位身家过亿的钢铁富豪,在福布斯二零零八年的中国富豪榜上,竟有二十八位“钢铁富豪”榜上有名。

面对这一现实,前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曾经感慨道:“为什么我国大多数中小钢厂长期全部或大部分使用现货矿仍能生存,并获得比大钢厂更高的利润?大钢厂负责人难道不应该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和中小钢厂有一天处于相等或相近的市场地位又该如何?难道真会面临‘灭顶之灾’吗?”

他担忧的情况已经近在眼前,但前面的事实更加引起人们的质疑:“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企相比,应该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设备先进、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更高、市场售价更高,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是巨额亏损?本来应该能够造就更多的“亿万富豪”的利润最终究竟进了谁的口袋?

见利忘义者谁?

二零零九年中钢协正在进行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三十五家中小钢企联合与巴西淡水河谷(Vale)达成了进货量大约为五千万吨的长协矿协议(二零零八年全年淡水河谷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是八千五百万吨左右)。中钢协将此事件被定义为“中国民营钢企集体倒戈的标志”,并声称中小钢企私自与矿业巨头签下长协矿,扰乱了中方与外方谈判的筹码,是见利忘义的行为。


巴西的Brucutu铁矿,号称拥有全球铁矿最大产能。(AFP)

对于中钢协的指责,民营钢企显然是不承认的,一位曾参与了淡水河谷长协谈判的民企代表道出背后的原因:“二零零八年铁矿石现货价最贵涨到了一千五百九十元,比同品位的长协矿价格每吨要高出四、五百元,那时候有长协资质的大企业并没有拿出矿石来支持我们发展,反而将低价购进的长协矿高价卖给我们。”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证实,具有进口资质的大企业,一直在通过向国内中小企业倒卖铁矿石盈利。

可见在对待同胞的态度上,见利忘义的正是钢协内部的那些大型“国有企业”。

评论人士认为,除了被指参与倒矿外,“国企”钢厂在二零零九年集体违约也是导致“三大矿”今年态度强硬、拒绝供货并力推“短协”的主要原因。

二零零九年曾一度出现铁矿石长协价格高于现货价格的情况,此时那些大中型“国企”钢厂却做出拒不执行长协转而购买现货的毁约行为,更令人吃惊的是中钢协还以此为由,要求矿商在来年的长协谈判中降价40%。

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在正常情况下三大矿商的长协价一定是低于现货价的,但市场方面的因素往往出人意料,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长协价与现货价出现倒挂也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钢铁企业抛弃长协而去现货市场购买便宜的铁矿石,是十分愚蠢的举动,这一违约行为表明中方对长协机制已经不承认了,现在三大矿商欲取消长协机制,可以说去年中方的违约也是重要因素。


沈阳一处钢铁工厂炼钢炉作业现场。(AFP)

一位大型钢企内部人士透露,该企业本来一直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的最大客户之一,但由于二零零九年的违约,目前该企业已经在必和必拓保证供应的客户名单上成为倒数,居前的反而是在去年努力执行刚刚得到长协合同的小钢厂。

看来在与矿商的贸易中,见利忘义甚至敢于违约的同样是钢协内部的那些大型“国有企业”。

钢企与贸易商互相指责

长期以来,不具备铁矿石进口资格的民营钢企几乎完全是购买高价的现货铁矿石,其货源自然是来自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一百一十二家企业,其中包括一大半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和一小部分贸易公司。

当倒卖铁矿石牟取暴利成为三大矿商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关注焦点时,中国的“国有”钢企和贸易公司之间开始了互相指责。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指责:“贸易商超量进口,致使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用被不断推高。”一些大型钢厂的相关负责人也指责,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向铁矿石现货市场,无数中小贸易商在其中层层倒卖,牟取暴利,推高价格。

不过贸易商对此并不承认,在青岛举行的“二零一零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说:“港口库存目前在七千万吨左右,但仅有 20%左右的库存属于贸易企业,这其中60%还是代理钢铁生产企业的进口。”他还进一步列出数据说明:二零零九年一至四季度,贸易企业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3.3%、40.78%、33.94%和35%。二零一零年一月份,比例更已经降至21.4%,超量进口并不存在。

而后更有贸易商直指,钢厂才是铁矿石最大的“倒爷”。一位贸易公司经理反映:众多钢厂都参与了此轮现货市场倒卖矿石的活动,那些大钢厂的普遍做法就是在香港设个公司,开具信用证后,让矿石直接发往国内,只是个手续上的问题而已。

据中国大陆媒体报导,有要求匿名的中央决策部门人士表示:“敢在价格高位大量囤货的,除了国字号的大型钢厂就是实力雄厚的贸易商,像宝钢、武钢、中钢、五矿、中建材,他们‘不差钱’,拖得起,又感觉铁矿石价格下不来,于是就疯狂地进口……”


中国东北沈阳一处钢厂所生产的钢筋堆栈场。(AFP)



倒卖矿石比炼钢更赚钱

对许多大型钢厂来说,倒卖铁矿石的利润,比生产钢材本身还要高。据“我的钢铁网”估算,二零零八年中国各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二百亿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二零零八年南方某大型钢铁企业全年销售长协矿近四百万吨,纯利润不少于十八亿元,占到其当年总利润的近30%。各大钢厂纷纷成立矿石贸易公司,将多余的铁矿石倒卖给不具备进口资格的中小钢厂,牟取暴利。而有的钢厂甚至部分停产,直接将矿石转手倒卖,因为卖矿的利润比生产钢材的利润大得多。

二零零八年的长协矿价格在每吨七、八百元左右,但众多的民营中小钢厂最终买进的铁矿石价格高达每吨一千四百元,几乎翻了一倍。

中钢集团的一位业务人员说,大钢厂和小钢厂的地位不平等,在严重不均衡的供需关系下,握有垄断资源的大钢厂以及相关的业务部门人员,都有着巨大的套利空间。财经评论人士马光远指出,根子就在大型钢企的倒卖行为,引起混乱就是因为大型钢企有进口权,他们这些倒卖行为,是引起利益冲突最关键的因素。

政策导致只有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才能享受进口铁矿石的长协价,这成为少数大企业或贸易商牟取暴利的特权,而众多的中小钢铁企业只能高价购买现货铁矿石。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建国曾表示,国内钢铁行业内部滋生、存在的“官倒现象”才是铁矿石价格猛涨的“致命伤痛”。

令人费解的中钢协

四月二日,中钢协号召“钢铁公司和进口商两个月不从三巨头进口铁矿石”。显然随着钢铁企业库存的消耗,中方的谈判将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甚至可能进一步推高铁矿石价格。

四月八日,中钢协禁止其会员进口品位(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此举等于是变相提高了对三巨头的矿石需求,直接导致澳洲矿、巴西矿等高品位铁矿石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大了铁矿石谈判的难度。

中钢协的这些举措明显是作茧自缚,在这种国际博弈中,依靠行政手段和带着斗争思想解决问题,实在是令人费解。

戴国庆在其个人网站上曾撰文表示:“中钢协的总体指导思想仍然是错误的,某些人看起来基本不懂战略和策略。说他们不懂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营基本规则,我看一点也不过分。”

中钢协代表谁的利益?

中国有一千二百多家钢铁企业,由于入会政策的种种限制,进入中钢协核心的会员单位只有七十二个,其全部会员也只有二百一十六个,而且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这使得中钢协在中国钢铁行业内部被称为“富人俱乐部”,同时也导致了中钢协首先考虑到的只能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利益。

中钢协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钢铁工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年产能二亿吨的中小钢企不但不在中钢协的“保护”范围之内,反而被当作盈利的对象。

因而长协价的谈判,主要影响的只是部分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程度也不同),并不会使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成本都受到同样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小钢铁企业矿石成本基本不受长协价谈判的影响。

一旦长协机制宣布失效,长期以来少数“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享有的“特殊利益”也将随之消失,“倒矿的暴利”这只被特权阶层享用了多年的“鸭子”突然飞走了,一定会让一些人感到失落。而对于民营钢企来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显然是他们更加乐于看到的。

不言而喻,这次“三大矿商”所拿走的,只是少数“国有”大型钢企的“乳酪”,不过这块所谓“国有”的“乳酪”,实际上也从来没有让特权阶层以外的中国人享用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ACCC再度推迟 两拓合资公司裁决时间
步BHP后尘 力拓铁矿石谈判将按季度定价
西澳提高铁矿石特许权使用费
铁矿石谈判名存实亡 三巨头直接报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