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药养生:如何补才健康(2)

萧圣扬

人气: 681
【字号】    
   标签: tags:

二、因体虚而进补

中医的补益之法,是为了虚损病症而设计,即所谓“虚者补之”。而虚是与实相对而言,中医理论认为“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是指因某些原因,致使人体气血、阴阳损伤导致正气亏虚。正气者,指抗病能力,也就是人体的抵抗力。因此,凡人体正气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虚弱病症,都可以选用补益之品进行调补。

造成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而正气亏虚的常见原因主要有:

(一)先天不足

幼儿在母体内,却因母体刻意控制饮食与营养,以致出生后随即先天不良,万一后天脾胃功能又失调,造成幼儿或儿童的肠胃功能不良及呼吸器官虚弱。此时,幼儿必须以补益之品来调节改善体质,避免成年后造成更多的健康问题。

(二)后天失调

幼儿自幼成长至成年,或成年因三餐不定、劳逸不分、晚睡熬夜,以致成年后造成体弱多病。这时可以用补益之品来调养身体,避免长年累月身体不适而影响事业。

(三)劳累过度

长期工作过劳现象,体力劳动过度将耗损筋骨、气血,以致精神不振、未老先衰、头发早白;或因用脑过度、思虑过甚,耗损心脾,以致气血生化不足,均会让身体虚弱。

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自慰过度、房事太多,都会耗损精伤而导致肾虚。这时,更需利用补益之品来将身体好好调养,以免精虚身败、未老即衰、后果不堪。

(四)环境欠佳

我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若处于吵杂、闹市、潮湿、肮脏、酸臭、杂乱等环境,长期下来会影响人体正气而导致虚弱。

或处于天气过于寒冷、或人在低温下作业过久,寒邪伤阳气而易使人体偏于阳虚;天气炎热、或高温作业,汗出过多,耗气伤津,以致阳气不足或阴虚津伤。若不即时以补益之品来调身体,那将会造成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的病人,求医求救无门。

(五)疾病耗损

某些疾病,特别是某些慢性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往往耗伤正气(精神与体力),致使气血阴阳亏虚。如外伤出血、长期便血、尿血、.血、吐血、经血过多等导致血虚,甚至气随血脱而致气血两虚,故中医学有“久病必虚”之说。

其他,如妊娠、产后、外科手术、肿瘤癌症化疗放疗之后,导致气血阴阳亏耗者,则就更为常见。除此之外,其病本属实证,因治疗不当,治疗太过,如过用发汗、泻下和利尿之药物等,皆可损伤正气而导致身体虚弱。

三、因证(体质)而别(区别)

无论服用何种补益之品,中医学一定会十分强调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辨证而施补”。也就是说,在选用补品之前,必须首先辨别是哪种虚证?是阳虚?是阴虚?是气虚?是血虚?进而从其虚证再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补品。

例如,阳虚者,温阳补脾;阴虚者,滋阴补肾;气虚者,益气补肺;血虚者,养血补肝;这样的补法,才能保证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选用补品,不讲求辨证(辨别体质),盲目乱服补品,非旦对身体无益,还可能有害。

例如,本属阴虚或阳盛(实)的人(喜喝冰凉之品),没投入滋阴补阴或清热之品,反而投补温燥补阳的物品,便有火上加油之弊,愈服愈燥热,最后不知原因而补干补燥了;同样的,原属阳虚或阴实之人(畏寒怕冷),没给他服补温阳健脾之品,反而服用寒凉滋腻之品,结果导致胃胀、腹泻、更畏寒,则犹如瓦上添霜之害。

临床上,常见的基本虚损证候,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四种类型,它们各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一)气虚证

主要表现症状有精神疲劳、体力不足、少气懒言、言语低微、心脏无力、四肢麻木、容易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白天嗜睡晚上睡不着、动则气短喘促、容易汗出、头目眩晕、劳累后诸症加剧、腰酸腰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内脏下垂、脱肛、容易感冒、神经衰弱、舌质浅淡、脉虚无力等。

挑选补品宜选用补气之品,如食物的粳米、栗米、牛肉等;药物的人参、黄耆、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药膳的参枣米饭、人参莲子汤、砂仁黄耆猪肚汤等;药粥的人参粥、黄耆粥、参耆白莲粥、补虚正气粥等;药酒的抗衰凤仙酒、抗衰五味酒、参薯七味酒、八位黄耆酒等;药茶的人参茶、五味养生茶、红枣茶等。

(二)血虚证

主要表现症状有脸色苍白、萎黄无华、唇色淡白,指甲浅淡、头晕眼花、虚烦少眠、心悸多梦、梦遗健忘、手足麻木,妇女月经过少、经血浅淡而少、经期延后甚或经闭不来,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质淡、脉细无力等。

挑选补品宜选用补血之品,如食物的猪肝、牛蹄筋、墨鱼、红萝葡、苋菜等;药物的当归、阿胶、鸡血藤、熟地等;药膳的四物杞枣肝片汤、当归杞子汤、猪肝菠菜汤、黄精当归蛋等;药粥的糯米阿胶粥、仙人粥、枸杞子粥、桑椹粥等;药酒的首乌煮酒、圆肉补血酒、五味当归酒、养血祛风酒等。

(三)阴虚证

主要表现的症状有身体消瘦、口干舌燥、心烦心悸、多梦失眠、手足心低热、饥饱痛胀、喉痒干咳、午后颧红、潮热盗汗、两目干涩、腰膝酸软、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

挑选补品宜选用补阴之品,如食物的白木耳、葡萄、龟肉、蜂蜜等;药物的麦冬、沙参、石斛、女贞子等;药膳的沙参心肺汤、甲鱼滋阴汤、蛤肉百合玉竹汤、猪胰止渴汤等;药粥的天门冬粥、生地黄粥、地骨皮粥等;药酒的益阴酒、双耳酒、二冬二至酒、杞菊地冬酒等;药茶的参斛茶、生津止渴茶、玉竹茶、牛奶红茶等。

(四)阳虚证

主要表现的症状有心脏无力或心肥大,心律不整、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腹胀打膈呃逆、冷泄便溏、胸闷胁满、心悸头晕、喘咳忧郁、形寒怕冷、手脚冰冷或体温偏低、精神萎靡不振、踡卧嗜睡、腰腹胃脘冷痛、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频尿或夜尿、腰酸膝无力、耳鸣重听、阳痿早泄、大便稀溏甚或完谷不化、舌体淡胖、舌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

挑选补品宜选用补阳之品,如食物的狗肉、羊肉、红番鸭等;药物的鹿茸、巴戟天、肉苁蓉、韭菜子等;药膳的壮阳狗肉汤(狗肉改羊肉)、双鞭壮阳汤、归附烧鸭汤、猪肚煨胡椒等;药粥的鹿角胶粥、附子粥、锁阳粥、肉蓉羊肉粥等;药酒的鹿茸酒、灵脾地黄酒、助阳益寿酒、海马酒等。

以上气、血、阴、阳虚证,根据人体脏腑各自不同的病理特点,气虚证又可进一步分为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脾胃气虚、肺肾气虚(又称为肾不纳气);血虚证又可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肝血虚;阴虚证又可细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心肾阴虚(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肺肾阴虚;阳虚证又可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证等。

同时,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因此气血阴阳虚损时,往往会互相影响,例如:气病累及于血,血病累及于气;阴病损及于阳,阳病损及于阴;临床也常见到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的病证。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表现而分别采用气血、阴阳双补、益气养阴之法,选择补益之品。。@(待续)

摘编自 《草本健康99(中药养生第一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