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药养生:如何补才健康(3)

萧圣扬

人气: 107
【字号】    
   标签: tags:

四、因人而异的进补

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没有明显的生病,却经常需要服用一些补益之品(如健康食品),所以补养保健身体,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需要。没有生病的人为什么要补?如何补法才是最有效果,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无病者之所以要进补,这是因为补益保健是无病预防,减少疾病发生的需要。人体生病是邪气侵入与正气相搏,也就是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之间的搏斗,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

而需要防止邪气侵犯或是使侵入的邪气很快的消退,关键在于人体正气是否强盛?如果正气强盛则病邪不能侵犯,正气充实则邪气必败。

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要保护正气、扶助正气,服用补益之品来补益身体,就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补益保健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工作更有成效、事业更有成就的需要。人体强壮、精力充沛,工作起来就不容易疲劳,效率必然增高,成果就大。

要精力充沛,必须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经常保持正常,也就是要体内的气血阴阳充实而又平衡,不断补充各组织器官的消耗,而这就离不开正确的补益。

补益保健是使生活更有乐趣的需要。人们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还要进行各种活动。有的人喜欢观看体育比赛,以分享运动员胜利的喜悦;有的人喜欢逛公园或郊游爬山,以饱览大好的风光;有的人喜欢进行频繁的社交活动,以促进工作、娱乐生活。要进行这些有益的活动,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就会力不从心。

另外,人们为了事业和进步,必须在业余苦读钻研,而精力不足,就很难办到了;教育子女,更是件重大事情,如果做父母的下班回来,身疲力乏,没有精神,就谈不上有什么耐心教育子女。总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充满情趣,故适当补益必不可少。

那么没有生病的人应如何补益才是最有成效的呢?关键在于因人而异的调补。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到青年、壮年、老年的不同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在其各个阶段中,人体内脏六腑的气血阴阳都有不同的补益之品。

另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而造成对身体的不同影响,因此因人施补时,也应该同时注意予以配合选择。

(一)不同年龄者的补益

◆小儿的补益

生长发育迅速是儿童时期不同于成人时期最根本的生理特点。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地向完美、成熟方面发展,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相对来说也较多,对营养物质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健旺,营养才能充足,身体必然健康,发育才能正常。

然而,小儿常“脾胃不足”尚未健全发展,因此饮食往往多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而虚,或宿食停滞。因此,小儿的补益,应选择健脾胃、助消化之品。

同时,中医学还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与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儿“肾气未充”,牙齿、骨骼、智力尚在发育之中,故应适当补益肾气,以促进生长发育。

◆青壮年人的补益

一般来说,青壮年时期生机旺盛、精力充沛,不需专门补益。但是现代一些青年人,由于经验较少,缺乏卫生保养知识;不注意劳逸结合;不注意三餐定时;电脑入迷,以致晚睡晚起,或熬夜工作,日夜加班,造成体虚病生、未老先衰,这些祸根,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补益保健。

青年学生日夜读书钻研,精神高度紧张,往往休息睡眠不足,造成心脾或心肾不足而出现多梦、健忘、食欲不振等症,此时可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类的补益之品。

有的青年人由于缺乏卫生常识,犯手淫毛病,以致肾精受损,而出现头晕、健忘、腰膝酸软等表现,到结婚才知道有阳痿、早泄的问题,这种情况先要严戒手淫,再服补肾养心之品。

有的青壮年人,不注意休息,过度疲劳,而耗伤气血,则应补益气血以调养身体。

◆老年人的补益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是肾气渐衰、肝肾阴精不足所引起。而肾藏精主骨,齿为骨之余,若齿摇掉牙、腰酸膝软无力,就是老化现象;肾其华在发,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若发落发稀、耳聋耳鸣、频尿夜尿、便秘出现,就是衰老的现象;肝脏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若面白而黄、筋骨关节酸软无力、视力模糊,就是老化生理功能衰退的表现。

肝肾不足,还可累及它脏,容易患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据老年人的这种生理特点,补益应以选择补肝肾之品为主。

老年人一生操劳,气血耗伤而不足,常表现有皮肤干燥萎缩、皱纹突起、头晕眼花、容易感冒、容易疲劳、下肢无力、腰酸背痛等,一经外感则诸病丛生,故老年人也应注意补益气血。

同时,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较差,因此选择药膳、药粥、药酒、药茶类的补益之品,较之使用单纯的药物补益,对老年人则尤为适宜。

正如宋‧陈直在《奉亲养老书》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疗,尤胜于用药,更何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待续)

摘编自 《草本健康99(中药养生第一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