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唐诗】杜甫〈题张氏隐居(之一)〉

撰文/ 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663
【字号】    
   标签: tags:

今天选读的这首律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与〈望岳〉的写作日期很接近。现今一些学者把杜甫的生平分为四个时期:一、漫游时期(公元731年-公元745年);二、长安时期(公元746年-公元755年);三、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59年);四、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60年-公元770年)。笔者发现,这四个时期杜甫写的诗,其风格略有不同。

题张氏隐居
之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全唐诗.卷224_012》)

据笔者考证,诗题中的“张氏”为山东兖州的张玠,杜甫跟他是朋友。张玠的儿子叫张建封,唐代宗及唐德宗时期很有名,官至节度使,新旧《唐书》中均有传记。

春山,本诗指春天时的山或春天的山中。这个词在唐诗中很常见,如王维著名的诗篇〈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另外,由于春日山色黛青,因此“春山”这个词在古汉语中还常见用来比喻女子姣好的眉毛。“春山无伴独相求”大意是说:因为在春天的山中暂时独居(无伴),故此特地将您(张氏)访求。

“伐木丁丁(音争)”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丁丁”是象声词,指伐木时发出的声音。杜甫在这首诗中引用《诗经》的这个句子非常的贴切,并不一定是当时的山林中真的有伐木的声音。《毛诗.序》说:“作〈伐木〉诗者,燕(宴会)朋友故旧也。又言所燕之由,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疏曰:“以喻朋友既自勉励,乃得迁升于高位之上。”“以喻君子虽迁高位,而亦求其故友。”简而言之,〈伐木〉这首诗讲的是珍惜故友之间的友谊,虽然得居朝廷中高的官位,但仍不忘记大家还是布衣时的相互切磋及勉励之情谊。

我们都知道,当时杜甫其实才落第不久,并没有在朝廷中得到官位。可是年轻时期刚刚出道的杜甫心性和眼界是相当高的,初次的落第并没有给他的自信心造成任何影响,他也深信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成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因此他在拜访张玠的诗中引用《诗经.小雅.伐木》中的句子是想表达自己很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即使将来得到了高官厚禄也不会相忘。

“伐木丁丁山更幽”字面的大意是:“春山中传来丁丁的伐木声,使山林显得更加的清幽。”而诗的言外之意如上面的解释。通过杜甫的这一句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唐诗的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

我们现代人,即使没有读过《诗经》,或者不一定了解《诗经.小雅.伐木》真正的内涵,也可以从“伐木丁丁山更幽”的字面意思了解这是在描写山林的清幽。如果您知道〈伐木〉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就明白了杜甫的言外之意(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即使将来得到了高官厚禄也不会相忘。)也就是一句诗同时包含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意思,这是很神奇的事情。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踏着山中涧道上残留的冰雪,穿过斜阳照射的石门,来到了您隐居的地方。“林丘”本诗指隐居的地方;出自东晋.谢安〈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颔联主要是描写张氏隐居环境的景色。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据古籍(《地境图》)记载,如果地下埋着金银财宝,那么在地表上会发出一种气,这种气在夜间可以看到;金、银、铜、珠玉等发出气的颜色都不一样。此联的大意是:您住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在夜间去看哪里有发出金银财宝的气,而是为了远避灾祸,欣赏麋鹿的闲游。颈联主要是描写张氏隐居之目的及称赞张氏志趣的高雅。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杳然,幽深,幽寂。“乘兴杳然迷出处”大意是:我乘兴而来,逐渐的溶于这幽寂的山林之中,已经忘记了自己原先从哪来的了。“对君疑是泛虚舟”大意是:即便是对着您,我也以为是坐在一艘无人的小舟上。言外之意是称赞张氏乃世外高人,自己在张氏的影响下也溶入了大自然之中,忘却了自我(私)的存在了。

虚舟,这个词出自《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在中国古代,古人渡河或航行时,如果估计风暴将要来临,常将两条船相并,然后用铁链连在一起,这样即使遇到大风浪,也比较安全。在古汉词中,方舟是指两船合并。虚舟、虚船是指无人驾驭的小舟,也就是空船。

庄子说的那段话的大意是:两船合并(方舟)来渡河,突然有一条空船撞上来,方舟上即使有个心地狭窄的人,他都不会发怒,因为那条船上没有人。如果那条船上有人,方舟上的船员肯定要高喊要他注意别撞上,喊一声不行就要喊第二声、第三声,再不行就要恶语相加了。这是为什么呢?那条船上没人的时候,即使撞上了方舟,方舟上的船员都不会发怒或骂人。只要有人在船上,还没撞上可能就要骂上了。一个人啊,如果能够放弃自己的私心和执著(虚己),不为任何外物所动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伤害得了他呢!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在街上,如果不小心自己摔倒了,那你可能会自认倒楣。如果是别人无意中将你绊倒的,那可能就要吵起来,甚至打架;要不就是躺在地上不起来,要人家送医院检查,没事都要找事情赖人家一把。所以说人与人之间会出现争吵,是因为人有私的存在,看不开那点个人利益。在矛盾面前没有人会想到或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我们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被别人绊倒的时候,不仅没和常人一般见识,还要反过来先找自己的不是,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摔倒了,让您受惊了。”真在突发事件中能马上做到这种程度的,这种人的思想境界就超越了常人,那么常人中的任何事物都伤害不了他。

回过头来我们再体会一下杜甫说的“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当杜甫一个人走在那幽寂的春山中时,他感觉自己能溶于大自然中(杳然迷出处),忘却了自我的存在,这是一种境界;而当张氏坐在面前,两个人都同时达到了那种境界,静静的坐在那里,如同坐在一艘小舟上却感觉不到你我的存在(对君疑是泛虚舟),这种境界就比前一个更高。换一句话说,这时不管你是虚舟或实舟撞过来,都不能在我心中激起一点点涟漪。

结语: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的是作者访问张氏的目的和春山的景色,第三联是称赞张氏的高雅,第四联则是此次山中之行的感悟。不同的人,读道家经典著作时的感悟也许不太一样,而通过笔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杜甫此次春山之行的感悟是很独特的。

请各位读者重新读一遍这首诗,或许您会感觉到这首诗的风格跟我们印象中杜甫的诗风不太一样,有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飘逸洒脱的风格。笔者研究发现,唐玄宗时期,由于玄宗皇帝笃信老庄学说,并亲自给《道德经》写注释,所以当时的文人也都把道家的书籍当成必读之书,因为策试时都有可能会考到。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文人写的一些诗歌所用的辞汇及诠释的意境常常出自道家的典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留别王侍御维〉是孟浩然对自己到长安求官过程中心态的一个描述及反省。
  • 当然诗的意境与人的心境是相关的,没有那么博大的胸怀,也写不出这样的诗…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一诗,作者以淡泊的心态,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红尘中的几处场景;而尾联的言外之意,表达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换一种方式说,如果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红尘百态,那么作者就是静观红尘的画外之人。
  • “解印书千轴,重阳酒百缸。”这句话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为上州刺史,从三品。工作了几年,所有的家当也就是书籍千轴,酒百缸。这酒是带不走的,能带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错了,说不定这百缸酒也是历任的刺史积累下来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酿制的就不得而知了。
  • 邵雍曾多次被举荐为官,但都称疾不赴任。本诗作者以平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淡泊的心情。从这首诗我们分析,邵雍的这位友人曾经在地方当过大官,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邵雍从很困难的境地中解脱出来。能用“辙鱼”来形容的困境肯定不是小事,而邵雍的友人想举荐其从政为官,我们来分析邵雍此诗每一联的言外之意。
  • 学习唐诗创作,有一个关键点是要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在遣词造句上,不要用现代的语法来衡量古诗词。杜甫的“诗成珠玉在挥毫”也一样,是“挥毫诗成字珠玉”的倒装。将整句连起来读,就会发现唐诗的优美,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杜甫“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等,这是遵守平仄、对仗、押韵前提下,遣词造句的优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