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17)

二、何谓“儒学”?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孔子说“知人”,不仅要把人的本性、智能弄清楚。而且要把人类的历史文化弄清楚。所以孔子的“知人”内容是很广泛的。他不仅要了解“性智”等人本能的东西,而且还要讲“学思”等知识论的思辨。《礼记.中庸》说“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1这里说的除“质鬼神而无疑”为“知天命”范围外,其他部分均为“知人”的功夫。就是说,你不仅要知道你本身如何,还要知道人民群众是什么,而且还要考察历史,三皇五帝是如何以德治人的,百世以来的人事兴衰都考察得很清楚,没有疑惑,这就是君子之道。孔孟要求君子不仅要尊德性,而且要博于文。“学思”也是孔子“知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就是说,你有博学的才能,又有礼仪做为你的行为准则,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了。孟子亦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3孔孟辩“知言”(“知人”),是要提高你做人的境界,使你往上提升,做个品德高尚、智勇双全的君子、大人的人物。不要做那品德低下、无能无才的小人。

有人说孔孟之道是“成德之学”,叫“尊德性”之学。又有好事者将《论语》各章分为若干内容。如将《学而》篇说是专讲学习的,《颜渊》篇是专讲仁的,《八佾》篇是专讲礼乐的。实则《论语》的内容杂得很。就《学而》篇来说,前面有“学而时习之”讲学习外,后面的似乎又说到“孝”或做君子等等方面去。并不是全讲学习;《颜渊》一篇也是这样,开始讲仁,后面似乎又讲其他“问政”、“问德”、“问君子”等去了。篇名虽叫《颜渊》,但并非单是与颜渊对话或专讲颜渊,还有其他弟子答问。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论语》篇篇都有。孔子讲仁的内容不单是《颜渊》一篇,其他篇章也有讲。其实,如果我们将《论语》作为是对孔子思想的阐述、记录来看,我们倒不如说《论语》的主要内容是讲“知礼”和“知人”(“知言”)。我们以此来看《论语》的内容为何如此复杂丰富,其曰仁、曰礼、曰君子小人、曰士、曰友、曰乡党,以及曰孝、曰诚、曰信、曰廉耻、曰智勇等等。与其说《论语》是讲“仁、义、礼、智、信”,倒不如说是讲“知礼、知言(即“知人”)之对话录。孔子有很高的知人鉴别能力,他因材施教,因材施用,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论语》就是孔子与不同的学生对话录,从而阐述孔子事迹的一本书。《史记》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才能不一。诗、书、礼、乐、艺各有建树。太史公所采史实引言,多出自《论语》。太史公所记仲尼的弟子,点出姓名的人物各有不同:颜回好学,悟性极高;子贡好辩,秉性高傲;子路好勇,志气高伉等,孔子对这些有不同性格、才能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赞颜回好学,对仁义有极高的悟解;对子贡的利言好辩,孔子常黜其辩;对子路的勇敢,孔子则以礼匡正之。该书也记载樊迟问学庄稼,被孔子骂为没出息;又记载孔子对澹台灭明以貌取人的错误看法等等。我们从太史公记孔子学生的事迹亦可以看出《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后儒将《论语》作为治国治人的经典大加宣扬,把《论语》说得无以伦比,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则感到有些迷惑:一部缺乏严密逻辑性、结构非常松散的书,竟用“半部”就可以治天下,实在太神奇了。如果我们以现代作文法来看,《论语》连小学生的作文都不如,每一篇文,没有一个中心意思,而且文不对题。但若依“知言”(知人)来解读《论语》,我看就比较合情理了。以此说我有三大根据:

一、《论语.尧曰》里,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4此三句话,是对圣人之道的总结,也是孔子教育其学生的三大内容。它放在《论语》最后一篇〈尧曰〉,就是对全书作一个总结。即我们现今著作的前言或后记,对书来个提要的说明。礼,有《礼记》等记述;命,有《易》等说辞;而整部《论语》,就是辩言,为“知人”而说。(待续)@

1《大学、中庸》,华语教学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91页。
2《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33页。
3《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314页。
4《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97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鹤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于中国海南岛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黄鹤昇与两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庆祝。年纪虽轻,却深知“老毛不死,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学业的黄鹤昇,先考取了广州“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学院深造。在该院,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学,为他的哲学兴趣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年他突然逃学出走深圳,与友人一起办出版社和出版杂志。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真正“出走”赴泰国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国。
  • 德国新天鹅堡有家中餐馆“聚宾楼”,很多人曾在此用餐,却少有人知道,这家的父子俩以不同的方式均曾获奖…
  •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距今已两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过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竟让华夏民族传承至今,成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标签。
  • (shown)想当年,那个将华夏文明定于一尊的孔老夫子,说仁、说克己、说复礼,还有礼义廉耻、诚心及天下都说了。就是没有说爱国主义......
  • (shown)我们再来看《易》经的算卦,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其以“阴阳”作卦,阴爻代表符号为“--”,阳爻代表符号为“-”,经三易为一爻,而要有六爻才成一卦。
  • (shown)儒家的天下文化,其实质上就是天道文化。即天道下的文化。其视天下苍生万物由天道而来,吾人对天下万物,特别是人类要有“恻隐之心”,即孔子讲的仁礼道德,仁人之心。
  •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后,都是继承这个“天道”文化传统的。翻开历史记载那些鸿儒俊杰,没有哪一个不谈天下文化的。
  • (shown)亡国,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兴亡就不同了,它关系到文化礼教能否传承的事,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这个责任,要由知识分子(士大夫)来担当。
  • (shown)“国家是永久的”,即近似于古人的“天下”;政府、政党皆可更换,说明此不是儒终极服务的目标。其言可说是一针见血,此仅供爱政府、爱党专业户参考。爱党、爱政府与爱国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国历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说明儒学,他不是属于那一朝代,那一个皇帝,那一个政党,那一个国家的;而是天下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财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