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生: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是用谁的钱?

徐昌生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0月13日讯】一年前,美国证交会开始了针对在美上市的华企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等问题的审查,中国概念股即进入了漫长的阴跌阶段,最近,美司法部又介入调查中资公司的财务违规问题,中国概念股再度大幅跳水。

个别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不仅给美国的投资人带来了巨额损失,更是给中国企业的形象抹了黑,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道路将愈加艰难。在国内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原本一大批潜力企业指望通过赴美上市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现在这条路似乎越走越窄了。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正处在通货膨胀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却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这是一件无奈的好事,是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好事,读者不用惊愕,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发展中的国家,一般都缺乏资金,因而愿意引入外资以求发展,我们中国的各级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更是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在产业、税收和环保等方面给予比国内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引进外资并不是目的,利用外资才是根本所在。我们之所以喜欢美元,是因为美元对应着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财富,有了外资我们便可以用它来购买外国的资源产品技术人才,从而迅速地改善自己的境遇和提高自己的实力。

但是,如果自己并不缺钱,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向外借钱或者融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借钱与融资都是要付代价的。就像一个人想办企业,如果自己的钱已经够多,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向银行借钱,借钱就等于没有缘由地帮别人打工,除非他自己的钱另有用途;如果确实没钱需要向他人借贷,借贷之后这个人决不会是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利用借来的资金去购买生产设备或者原材料作为经营发展的基础,否则,岂不是白挨利息为人作嫁?

如果把整个中国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眼下的中国就正在干着这样的荒唐事,一方面是我们国家的美元多得用不完,简直就是世界超级富翁,但却让自己的企业到处去借美元(融资),另一方面是企业借来钱后,国家则把这些钱放在银行的账户上睡大觉,不仅是借来的钱睡大觉,而且其他做买卖用货真价实的商品换来的钱也一并放在银行里封存起来。没有经济学知识的读者朋友们自然不信世上有这等傻事,然而,事实不幸如此。

中国企业缺钱到海外去融资,正常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到海外上市,二是吸引外资到国内企业参股,三是直接向外国人借钱。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分析一下,看看企业海外上市筹钱时我们自己是不是缺钱?筹来的钱又用到哪里去了?

2011年上半年,共有40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合计融资85亿美元,其中包括读者熟悉的奇虎360、世纪佳缘、人人网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这些企业去海外上市还没有动手的时候,中国的美元就已经多得数不胜数。

2010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是2.8万亿美元,到2011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总数已经达到了3.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去海外千方百计搞美元的半年当中,我们中国不仅在年初就有2.8亿天量的外汇储备,而且到年中又增加了4000亿美元(含千辛万苦海外上市融来的85亿美元),融来的海外资金其实不到我们年初储备的0.3%,与年中储备数相比,只有0.26%。这说明,只要央行外汇管理局从身上拔一根毫毛,都可以撑死这些千辛万苦到海外融资的企业。

有钱还要到处借钱与融资,这本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但更可笑的事还在后面,那就是融来的大把美元居然又回到银行的账户上继续睡大觉。

这些企业固然在海外募得了大把资金,可美元并不能在中国国内流通,要想拿它来为企业所用,就必须把这些募集得到的美元向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的汇率换成人民币(比如按照1比6.3),这样做才能把海外的融资变成国内企业的实际可使用资本。

兑换之后,企业的资金问题是解决了,但事情并没有完结,商业银行在拿到了这些海外融资之后,这些美元就成了他们的烫手山芋。按道理商业银行应当把这些外汇加点手续费卖给国内从事进口的企业,让进口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去国际市场购买中国人急需的商品与技术,这样商业银行的资金才能周而复始地得到循环利用。不幸的是,进口企业觉得以6.3元人民币来换取1美元根本不值得,以这样的价格换得美元再从国外进口产品到中国,根本就没有竞争力,最终可能赔个血本无归,因此,他们不肯购买商业银行手中的美元。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手续上的原因,比如国家设置换汇额度,让一些想用人民币换美元的单位与个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多购买美元。

既然进口企业不肯购买这些海外融资得来的美元,商业银行只好将美元卖给央行,因为这个1美元兑换6.3人民币是央行规定的。央行本没有钱,但央行有印钞的权利,于是,他们按照85×6.3的数量印刷人民币来给商业银行兑付。美元呢?则被央行外管局死死地锁进了保险柜里(形象说法,其实更多的是在账户上)。这些美元不知道何时才能被中国人拿到美国市场上去购买中国人需要的商品与技术,因为中国人需要按6.3元人民币才能换得1美元,他们用不起美元,他们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去使用美元,因而中国的美元总是进多出少越来越多。

你现在明白了海外上市的企业是在用谁的钱吗?回顾一下美元到中国后的历程你就能明白。企业到海外上市,美国人用美元购买股票,美国人是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企业拿到美元后再到商业银行兑换人民币,商业银行也是动用了库存资金的;而商业银行再找央行兑付,央行则是以印刷钞票增发货币来支付的。说白了,企业海外融资的美元最后被外管局收了起来并未被利用,这些企业最终使用的人民币其实来自于央行大量印刷,也就是来自于全体老百姓不得不承受的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企业所愿,因为加快融资追求发展是企业本身的职责所在,既然国内没有贷款,他们到国外去借钱融资就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们要思考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甚至是贫穷的国家里,何以会让美元堆积如山却无法使用呢?

你现在明白了前文所说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对正在饱受通胀煎熬的中国经济是一件好事的说法吗?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你就能明白。自去年末到今年六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了4000亿美元,中国为此多印了4000×6.3=25200亿元的人民币,但如果没有今年上半年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则央行可以少印85×6.3=535.5亿元人民币。虽然少印535.5亿人民币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其影响微乎其微,但在物价持续攀升的中国,少印钱总是比多印钱要好。未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意味着央行因为这一资金来源而被动增发人民币的数量将大大减少,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对那些嗷嗷待哺求钱若渴的企业来说,岂不是漏屋逢雨雪上加霜?所以说,这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好事。

其实,又何止是海外上市,其他几条融资渠道,甚至包括国内反复宣扬取得巨大成绩的招商引资,其结果也与海外上市都是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先看中国企业吸纳外资参股的情况。以曾经在中国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的美国银行参股建设银行为例,美国人从2005年6月开始投入25亿美元购入建行股份并不断增持,到2010年底累计投入了119亿美元,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在2005年6月底,外汇储备已达到了7000亿美元,到2010年底则更是超过了2.8万亿。这一数据说明,我们以低价出售建行的优质股份给美国银行时,我们就不缺钱,在美国银行加大股份投资时,我们更不缺钱,不仅不缺,而且钱太多,多到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多到了让大把的现金睡大觉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美国银行的美元进来,也和前文所述的海外上市公司融来的资金一样,最终美元都进了外汇管理局的账户,而央行则为此增发了不少钞票。最受益的是美国银行,他们不仅年年都有数额不菲的分红,而且股价上涨时又抛出一部分股权而大赚了一把,接盘的居然又有央行外管局。

再看中国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情况。根据公布的资料,我国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居全球第二,官方认为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时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然而,这些外资其实与前面所提到的美国银行的入股资金一样,它同样是被引进而非被利用,因为,中国在2009年底外汇储备就达到2.4万亿,而到了2010年底外汇储备超过了2.8万亿,也就是说,2010年当年,中国不仅没有利用好这引进的1057亿美元,甚至我们做贸易(也包括海外投资收益等)换回的3000亿美元也是躺在央行的账户上睡大觉。这种荒诞不经的事件仍在延续,根据商务部公布的资料,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08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4000亿。

至于直接向海外公司借钱,这就不用分析了,原理一样,最终结果是中国企业支付了利息成本,外国公司得到了利息收益,美元躺进了外管局的账户,全体中国人民则硬着头皮面对物价越来越高的现实而苦苦捱日。

以中国人的智商,何以做出如此弱智的事情?读者朋友一定想知道,但这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够阐述清楚的,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拙作《我愿给外管局补上汇率知识课》一文,那里会有与本文一样的浅显易懂的语言,会告诉你一些许多关于汇率的原理,会让你明白当初被一些经济学家宣传得云山雾照神秘莫测的问题其实十分简单。

高层反复地强调,这些美元我们本来是会用的,可你们美国人不肯向我们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与技术,导致我们的美元用不完。笔者弱弱地问一句,既然美国人不肯卖出我们想要的东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连续十年不断地攒美元,是官员们的哪根神经搭错了,还是我们的制度框架本来就错了?

其实,扭曲的汇率制度必然导致人们热心赚美元借美元而无力花美元用美元,荒唐制度与荒唐结果自然相伴相生。但是,笔者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告诉读者,这样荒唐的制度目前仍看不到任何修改的迹象,因为有权修改制度的单位正在源源不断不劳而获地得到大把的美元,他们利在其中,自然乐不思蜀!

《作者博客》

相关新闻
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损失了多少钱?
美大规模调查中国企业借壳上市
中国企业借壳上市 美知名投资基金上当
中国企业会计造假 美国投资人提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