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万华 光彩照人 中国漆器

单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中华文化悠悠数千年,在世间留下了无数瑰宝,漆器工艺就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漆器”是指用取于漆树的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在中国,漆之为用有近万年的历史,漆之为画饰距今也有近三千年。

从朱漆木碗,漆绘陶器到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中国漆器经历了七千年漫长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历朝历代的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就记述虞舜时的食器,“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则“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漆器工艺也得以迅速发展。当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但其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品种繁多,所以价格昂贵,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

漆器具有光亮洁净、体轻、易洗、隔热、耐腐等特点,不仅被用于装饰家俱、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战国时期的漆器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丹漆雕几”之美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追逐对象”。

进入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价值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无论是漆器种类还是漆器工艺都极为丰富,作品题材多取自于自然界景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代漆器与明代比较,也有明显不同之处,明代漆色一般为木胎,呈暗红色,花纹庄重浑厚,古朴厚重;而清代漆器则普遍使用鲜红漆色,繁缛纤巧,并且与鎏金等其他工艺相结合,极尽雕琢繁复之美。

福建脱胎漆器

福建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三宝”。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特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脱胎漆器则距今约二百多年历史。相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朽烂,但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不断琢磨试验,创造出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制作过程繁复: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制成内胎,以生漆作为粘剂,用夏布、绸布等逐层裱褙,连上两道漆灰料,阴干后脱去内胎,这就是脱胎漆器的雏型了;再经过填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几十道工序,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话称“地底”,最后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才制成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坚固且轻巧,色泽鲜艳,装饰性强,经受从沸点到冰点的温度,仍可保持不变形、不脱漆,由此风行海外,被赞之为“珍贵的黑宝石”。据传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商人携带一只高一米的脱胎大花瓶乘船回国,不幸遇风浪沉船,人遇救,花瓶却沉入海底。三年后,英国商人不惜重金委托打捞公司寻回这只大花瓶,依然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也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